书城投资理财开店赚钱
32108000000114

第114章 店铺采购的原则和标准

(一)商品采购的原则

1.定位管理原则

定位管理,就是使商品按照卖场配置及商品陈列表的规定“各就各位”,以创造最佳的营业额。商品的位置好比商品的住址,如果能确实掌握和执行,对进、销、存管理及分析大有帮助。

2.数字管理原则

商品销售的快与慢在很大程度上是赢利的关键,衡量商品销售好坏的标准有下面几点:

(1)回转率:回转率:平均销售额÷平均存货额,而平均存货额=(期初存货额+期末存货额)÷2.商品回转率的高低,可判断其销售的快慢。商品回转率以每月或每季计算,正常的回转率为每月4次(即商品每周约回转1次)。不过,目前国内商场(商店)的约为1~2次,若商品回转率是在1次以下的,就把它们列为优先淘汰的商品。

(2)销售量:最易判断商品销售好坏的资料即销售量,通常在一定时期内(1个月或3个月)没有销售交易的商品即为呆品,应优先考虑淘汰。

(3)交叉比率:交叉比率:回转率×毛利率,通常以每月或每季为计算单位。以交叉率衡量商品销售情况,基于商品对商场(商店)整体贡献的多少,一般要同时考虑销售快慢及毛利高低等因素才较为客观。国外商场(商店)标准的交叉比率为100以上,而目前国内商场(商店)的交叉比率约为30%~50%,若交叉比率在30%以下者,则可列为优先淘汰的商品。

3.高回转率原则

如果商场(商店)的卖场小,无法陈列太多品种,那么,在有限的陈列空间内,只有高回转率的畅销品才能增加效率,压低库存量。因此,采购人员应根据目标顾客的属性、市场商品情报、市场占有率等来筛选最合适的商品,以提高商品的回转次数。

4.安全卫生原则

安全卫生是商场(商店)经营中需要时时注意的内容。为此,在选择供应商时务必严谨,除备齐公司营业执照及食品卫生检验证明等合格文件外,还应检查其商品标示项目(品名、含量、原料名称、食品添加剂名称、制造厂商名称、地址、进口厂商名称、地址、制造日期等)的完整性,以确保采购商品之安全卫生。

5.非营业收益原则

目前商场(商店)受房租高、人事费用逐年递增等经营成本的影响,各种商场(商店)无不把开发非营业收益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在采购商品时,也可以运用这个原则,与厂商在供货合约中载明销售折扣、商品陈列费等协议,以创造更大的采购效益。

6.差异化原则

采购时,除了必要的畅销品种外,还应掌握市场态势及顾客需求,以开发引进差异化商品。商品如何表现差异性,如何为顾客提供更大的满足感,以形成经营优势,这已成为商品采购的重要课题。

7.退货原则

若商场(商店)属商品更换率高的零售行业,销售不佳的商品往往要迅速淘汰,对此,可在采购时要求厂商处理退货。

(二)商品采购的标准

商品质量是商场(商店)经营之本,规定严格的采购标准是店长进行采购管理的首要工作。通常,商场(商店)所设立的采购标准如下:

1.合适的商品货源

货源一方面指供应商是批发商还是制造商,若从批发商间接进货,则采购价格较高,但通常距离较近,采购费用较低;而从制造商处直接进货,采购价格较低,但通常距离较远,采购费用较高。另一方面指商品的来源及生产地,如商品是原装进口还是国内组装,是否来自原产地等。

2.合适的商品质量

衡量商品质量主要考虑三点标准。首先,考察商品性能是否达到基本的技术标准,如商品的安全性、耐用性、卫生性等。其次,考察商品是否是符合顾客需求,即商品的适用性。因为内在质量好的商品不一定是顾客满意的商品,商品质量应在保证技术指标的前提下适应时代潮流。最后,考察商品的附加条件。因为根据经营需要,采购人员可以向供货商提出一些附加条件,如印制商品条码、保质期必须用喷墨打印,小型包装及商品应有保质期标志等。

3.合适的商品数量

商品采购数量主要指采购总量、商品结构、批量三个方面。其中,采购总量是在对销售变动趋势和库存情况充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计算公式得出的。其计算公式为:

计划进货总额=计划销售额

期末库存额一现有库存额。商品结构是指采购商品中的品种、规格、档次、花色等方面。采购批量是指一次所需采购商品的数量。商场(商店)的最佳经济采购批量是储存费用等于采购费用时的经济批量。

4.合适的商品价格

是指商品进价和商品质量、服务是否相符,供应是否有弹性,交货是否及时,交易条件是否苛刻等。通常,付款方式、运费、包装、交货地点等都是考察商品价格是否合适的因素。

5.合适的落单时间

双方正式签订采购合同的时间即为落单时间。店长应对商品供应市场的价格波动信息进行充分调查研究,最好能在价格处于低谷时,把握落单机会。

6.合适的交货时间

店长既要考虑现有库存能否保证采购所需时间内的正常销售,又要考虑供应商由接到订单到正式交货所需的时间。一般情况下过迟购货会导致缺货,过早购货又会导致库存积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