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走出心灵误区——战士心理问题
32157800000014

第14章 考学前连做噩梦的战士

军队院校统考的日子一天天临近,学员苗子们集中学习已经进入最后阶段,大家纷纷拿出冲刺的劲头,做着应考的准备。一天深夜,战士小李突然惊叫一声,坐了起来,顷刻,他目光呆滞。被惊醒的同学们纷纷过来关切的询问,以为他突发疾病,连忙将他送往卫生队,可是检查结果并未发现异常。后来一连几天都是如此,引起了负责干部的注意,经过询问,原来是小李对即将到来的考试思虑过重,夜里老是梦见考试,梦中自己看不清题目,要么不会答题,要么成绩很差,就是这些噩梦惊醒了他,惊醒后更加忧心忡忡。

解析

任何人处于关键的时刻,都会出现心率增快、肌肉紧张、轻度手抖、轻度兴奋的现象。这种正常的生理应激反应,不但是普遍的,而且是必要的。在考试期间中,它使我们联想加快、反应速度加快,从而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注意力、记忆力和认知能力。而考试焦虑与正常的生理应激不同,它是指因考试压力引起的一种过度焦虑状态,主要表现在迎考及考试期间出现过分担心、紧张、不安、恐惧等复合情绪障碍,还可伴有失眠、梦魇、消化机能减退、全身不适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症状。这种状态影响考生的思维广度、深度和录活性,降低应试的注意力、记忆力,使复习及其考试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无法参加考试。小李的情况就属于考试焦虑伴睡眠障碍。

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内因看,主要是学生考前复习准备不足,自信心不强,或是期望值过高,担心临场发挥不正常,考不上理想的学校而影响自己的前途。从外因看,则主要是家庭、社会的压力过大,如父母过高、过严的要求和老师的期望等,形成了沉重的思想负担。面对考试,考生们既充满期望与欢欣,又感到烦闷与不安,紧张焦虑就象一层难以驱散的阴影缠绕着他们的身心,困扰着他们考前的学习。因此在考试前,应控制学员的焦虑情绪,消除他们的各种心理障碍,争取考试时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确实,在我国现行选拔制度下,军队院校统考对于学员是个重大的应激源,激烈的竞争和统考的重要性让学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是在外部压力下,并不是每一个学员都出现严重的考试焦虑,很多学员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挑战,因为毕竟外因总要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并不是压力直接导致焦虑,而是外部的应激通过考生自身的认知、态度和信念作为媒介才出现不同的情绪反应,而这些或积极或消极的情绪又影响了复习考试的状态,考场发挥的好坏作为一种反馈又反过来影响认知和情绪,从而形成良性或恶性的循环。这样看来,战胜考试焦虑不仅要自我减压,更重要的是调整和修正对于考试的认知和态度。自我认知矫正方法可以按下面的步骤开展,首先检查自己的担忧,找一张纸,在一个没有干扰的地方坐下来冷静地思考,把你所有的担忧写下来;其次,对担忧进行合理性分析,担忧都具有两面性,既有合理、现实的一面,也有不合理、不现实的一面,或者从一个角度看它是合理的,从另一角度看又不合理。接着,与担忧质辩,针对担忧的不合理之处,以理性的事实常识、逻辑来驳倒它们。通常可以这样思考,先找出这些担忧与实际不符的地方或者违背正常的逻辑或常识的地方,然后分析这一担忧在你身上引起了什么反应,即找出它对你的不利影响。根据自己的知识准备、能力、考试难度和主观努力状态,对成功的可能性作出合理的估价、期待与应考举措,以增强进取意识。认识到即使万一考不上,自己也准备好了以高昂的斗志迎接新的生活。

一般来说,焦虑感过重的学员一般是学习成绩较好、刻苦用功的学生。由于考前焦虑,会伴发头痛、失眠、梦魇、消化机能减退、全身不适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症状。这时应注意科学用脑,张驰有度。学习间隙,适当做一些轻松愉快的事物,如唱歌、跳舞、听音乐等文体活动,或散步、聊天等活动来放松身心,尽快恢复疲劳,消除杂念。

关于睡眠,考试期间的晚上要正常休息,不要睡得太早,也不要睡得太晚。睡得太早打破了原来的生物节律,往往会睡不着,而导致失眠;睡得太晚,大脑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另外,如果焦虑情绪缓解了,睡眠障碍也会随之减轻和消失。

最后,相信有考试焦虑的朋友,在充分做好知识准备的前提下,只要按照上述要求去做,就会克服考试焦虑,发挥正常水平取得考试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