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走出心灵误区——战士心理问题
32157800000004

第4章 小冯为什么会有失落感

某团一级士官小冯,江苏人。该同志认为自己在部队这几年,过得比较空虚,得到锻炼不大,每年教育训练循环重复,与地方上的差距太大,失落感明显增强。他这样谈到:“每天,我照常地学习、生活,可总觉得心里好像有点不对劲,似乎我不知道为什么学习、为什么生活,常常有一种很空虚的感觉。”他不无困惑地说:“看看其他地方同学,学,学得有劲;玩,玩得潇洒。可我在部队却学也学不踏实,玩也玩不痛快,感觉什么都无聊,什么都没意思。这种情绪让我整天百无聊赖,心绪懒散,感觉寂寞却又不知该怎样解脱。怎么别人就能过得那么充实而我自己就那么空虚呢?”

解析

本案例是动机信仰问题。士官小毕与其他地方同学相比,感到差距太大,失落感明显增强,整天百无聊赖,空虚。这是当代一部分年轻人易出现的现象,其根本原因是动机信仰出了问题。

信仰是指对人生存在根据和价值的总体关照与反思。人生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要对人生意义的不断追问。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人很少提及信仰。人们通常提到的信仰不外乎就是宗教信仰,甚至批判过信仰主义。后来经过一段时间,信仰一词才有了正面的意义,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信仰的内涵大大地扩充了,包含的面也比较广泛了,当然也包括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其实道德也是一种信仰。对于每个人而言都应该有信仰,不同之处是信仰的层面存在着差异而已。有人信仰马克思主义,有人信仰上帝,而有些人则声称他什么也不信。但是他还是有其特定的信念的,比如相信明天会更好。也有可能某人有很多的信念,表现在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或者我们可以说是“处世哲学”。

在革命战争时代与“文革”前十多年能够有效地教育并且约束干部群众的意识形态。在经过20年的改革之后,维持意识形态大一统局面的经济基础已经改变,而我国一直锐意经济改革,对政治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变迁则显得稍有点落后。日益增多的贪污腐败案件越来越使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举步维艰;由于法制的不健全,新出台的法律形同具文;权利市场化的事实也让民众日益失望。人们普遍感到生活节奏加快,人际关系复杂,利益矛盾突出。大家对意识形态的有效性与权威性产生了怀疑。一部分人有种理想幻灭感,共同感受到一种特殊的剥夺,被排斥在财富积累的过程之外,于是面临着信仰危机。当代人们信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感觉人生意义的丧失,无聊和流浪的心态侵袭众人,自杀和邪教活动普遍;第二、感觉追问人生意义的意义丧失,甚至失去追问人生意义的勇气;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就是因为人是唯一能够创造精神生活的高级动物,先哲苏格拉底有言:“人应该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远过于生活本身”,这位先哲所说的更美好的生活,应该是精神和物质双重富有与和谐。从这一意义上讲,人的存在就是一种精神的存在。因此注重人的精神世界,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是非常必要的。

对当代年青官兵来说,通过价值教育,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科学的世界观,重新唤醒伟大人物的牺牲精神,为国家和家族而奉献,是当今社会和军队面临的一个伟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