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走出心灵误区——战士心理问题
32157800000046

第46章 不能用新兵的苦来弥补自己当初的痛

老兵姚某,入伍时体质较差,三个月的新兵训练,他勤学苦练,加倍的努力,终于使自己的军事素质大步提高,走在了连队前列。为此,受到连队干部的多次表扬,渐渐地,他陶醉于自己已有的成绩,常在新兵面前自吹自擂。年底,部队参加重大演习,姚某因工作的需要留守,担任新兵连班长。他经常在新兵面前说:“你们这帮家伙害得我不能参加演习,我要让你们体验一下我当新兵时受得苦。”于是在组织训练时,姚某无视训练要求与计划,简单粗暴,随意加大训练量。看着新兵训练时痛苦的表情,他就开心大笑,十分满足。一次训练时,一名新兵当面向他提出要求降低训练强度,他认为是不服管理,便粗暴训斥打骂。该新兵晚上乘人不备,偷偷私自离队,幸好被团大门哨兵发现,避免了一起严重违纪问题的发生。

解析

姚某的这种行为,我们可以分析其为间接补偿心理。一般人都会有补偿心理的存在,但是都是有度的,如果这种心理过度了,就会产生不良的后果。所谓的补偿心理是一种心理适应机制,个体使用此机制来追求弥补真实或想象中的不如意部分。其方式可以分为直接、间接和过度三方面。直接补偿是指个体越来越希望在失败或不足的部分重新获得成功(以赌徒的例子最明显)。间接补偿是指个体越来越希望借另外的领域的成功来补偿其他领域的失败。过度补偿是对补偿性的一种努力,个体甚至付出了牺牲平衡的代价,以及在生活中的适应能力。

姚某非常希望参加部队的重大演习活动,这是很自然的。部队中有句俗话: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努力实现自我,取得成功是每个青年官兵的良好愿望,应该予以鼓励。但是他也同样存在认识上的价值缺陷,没有分析清楚自己当初刻苦训练的目的是什么。他本人的新兵训练为了取得良好的成绩吃了很多苦,但是经过吃苦,他的军事成绩大大提高,受到多次表扬,说明他的付出得到了回报。此时,他没有清醒地认识到应该戒骄戒躁,继续努力,而是骄傲思想蔓延,沉醉于自己的成绩中,甚至当他的角色发生了转化之后,将这种情绪蔓延到了下一个工作中。一个是将自己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的怨气发到了新士兵的身上,二是不顾训练要求和计划,任意加大训练强度,最终导致新兵的出走。

对于姚某的这些做法,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加以影响纠正。首先端正他的认识,摆正心态。没有让他参加演习是因为工作的需要,不能把怨气撒向新兵战士。让他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同等的权利,要尊重他人的各种权利,体谅他人,变换位置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戒骄戒躁,正确地对待以前的成绩和现在的责任。其次,做好角色的转换。作为一班之长,责任是要把整个新兵班带好,而不是仅仅把自己管理好,要明确自己的任务是什么。要帮助新战士很快适应部队紧张而有序的生活节奏,使其尽快进入军人角色,努力营造一个有章可循、严格有序的好氛围。最后,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况,不能用新兵的苦来弥补自己当初的痛。可以明确地告诉新战士,只有通过严格艰苦的训练,军人的基本素质才能得到更大的提高。但是决不能揠苗助长,随意加大训练难度。如果设定的目标过高了,就会打击新战士的自信心,使他们的训练热情受到影响而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