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走出心灵误区——战士心理问题
32157800000084

第84章 偷拿别人东西的背后

某部二连三班近来总是出现一些怪事。开始是张林的两盘磁带不翼而飞,接着是李国的剃须刀稀里糊涂没了踪影,后来又有赵田的计算器怎么也找不到。一开始大家谁也没有吱声,一方面是因为大家丢的都是不值钱的小玩意,另一方面是怕声张出去坏了班里集体声誉,影响大家的团结。但是这种情况愈演愈烈,更让大家感到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他们丢的东西,事后总是会出现在垃圾桶、卫生间、训练场等地方。一时间大家人心惶惶,议论纷纷,都在私下猜测,究竟是有人在制造恶作剧,还是故意发泄不满。

指导员得知情况后,经过一番调查,终于使真相大白。然而,让大家出乎意料的是问题竟出在战士小黄身上。谁也想不到,像小黄这样一个文质彬彬,家庭富足,既不缺钱花,又不缺那些东西用的人,为何干出这些不光彩的事呢?在指导员的循循善诱下,小黄满脸悔色,一边低头抽泣,一边诉说自己的心理。每次在拿别人的东西之前,他都会感到莫名的烦躁、坐立不安、心神不定,但一旦拿了别人的东西后,他很快就有如释重负的快感。这一不良习惯源于他上小学时偶然的一次尝试,由于自幼受到父母和家人溺爱,形成以自我为中心、娇生惯养的心理,任性、骄横。上学后,在集体生活中因此不受欢迎,人际关系一直不好,缺少知心的同学、朋友,总是郁郁寡欢。他以为同学们是在故意冷落他、孤立他,开始嫉妒同学间的良好情谊。一次班里同学都到操场上集体活动时,他一人偷偷溜回教室,趁别人不注意,悄悄拿了一个他认为平时最不友好的同学的文具,扔到窗外的垃圾堆里,顿时感到一种莫名的畅快。此后,他便难以自拔,多次如法炮制,尽管没有被人发现,但他本人也深感懊悔,不知如何改正,又难以启齿,不敢告诉家人。

解析

战士小黄文质彬彬、家庭富足,既不缺钱花,又不缺那些东西用,那他为什么还会多次去偷别人的东西呢?从医学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小黄有心理障碍,他的这种行为叫偷窃癖。

小黄心理障碍的形成可能是由于自幼受到父母和家人的溺爱,娇生惯养,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任性、孤僻的性格。上学后在集体生活中不受欢迎,人际关系不好,缺少知心的同学、朋友。因此他感觉同学们是故意冷落、孤立他,嫉妒同学间的良好情意,郁郁寡欢,可是又找不到适当的途径来缓解这些情绪。偶尔有一次偷了别人的东西后感到一种莫名的畅快,以后就经常使用这种方法来缓解情绪。

偷窃癖是一种较少见的心理疾病。患者不一定是穷人,很可能经济条件很好,并不缺物缺钱,这类人的偷窃是一种没有预计的行为,其盗窃的物品本身不一定有什么价值,如零食、鞋袜等,或者偷进家里往地上一扔就算了,并不使用,只是以偷东西来缓解自己的一种情绪,还有的把偷来的钱物送给别人用,有的甚至只是为了炫耀。他们都是单独行动而没有同伙的协助,在偷东西之前会出现一定紧张不安甚至焦虑,偷到手后这种不安随即缓解而有满足感,呈周期性反复。一般来说,这类人的人格不是很健全,易冲动、易情绪化、易焦虑,为了缓解这种焦虑和压力,他不知道该怎么办,偶尔一次,他发现偷拿别人的东西可以使自己平静和安慰,之后就以“偷”这种行为来缓解除自身不能排泄的情绪,并且会反复使用这种方法。

对于有偷窃癖的人,不能完全用“道德标准”来衡量,不能单纯与道德论丧和品行相关系,不应盲目地对其进行批评,不能采取过激过激行政处分等办法加以解决、也反对公开批评和处理。但要进行适当的处罚,如严肃的批评和教育,以利于今后能纠正和控制这种行为的出现。可以让他到心理咨询中心做全面检查,特别是大脑方面的,看看是不是大脑的功能在某方面出了问题。对于有偷窃癖的人,更需要社会、单位和家人的理解,帮助其克服。偷窃癖者当有偷窃的念头时,尽量不要独处,当身边有其他人时,就无法进行偷窃。要转移自己的思想和注意力,比如外出打球、找人下象棋等,以缓解自己的情绪,不要搞极端活动。如果确实难以改正,一定要及时找心理医生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