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走出心灵误区——战士心理问题
32157800000089

第89章 难以控制的意向冲动

驾驶员小陈,刚学驾驶时,他对什么都很新鲜,写了很多日记,记录自己驾驶的感受。去年海训期间,一次上登陆舰的机会,看到翻滚的浪花,他便进入了一种梦幻的思考状态,如果我也像浪花一样多好……这种状况大约持续了半年之久,不久,新的幻觉产生了,在他开车时,突然有一种想跳车的欲望,想像着自己跳下去,会是什么感觉?一瞬间几乎忘了自己是在驾驶训练中……而当这一切都过去的时候,他才突然醒悟,不禁为自己荒唐的想法吓坏了,要是那一刻他真的跳下去了,是多么可怕啊!就从那时起,恶性循环开始了,上了驾驶室,脑海里就会产生跳车的想法,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维,不住地告诫自己:“千万不要跳,不要跳,跳下去就会死的!”,他恐惧极了,不知哪一天,他会真的从车上跳下去。

解析

驾驶员小陈这种明知不合理但却反复出现的跳车冲动在我们心理学上被称为强迫意向。有强迫意向的人常会被某种反常的欲望和意向所纠缠,产生一些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冲动。患者明知这种欲望和冲动违背自己的意向,后果不堪设想,但是却摆脱不了,因而十分的焦虑和恐惧。例如,走到河边或井旁就产生要跳下去的强烈欲望,看到刀就出现一种拿起来砍人的意向等。这种人不会真正做这些事情,但无法控制这些意向和冲动的出现。

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强迫现象是屡见不鲜的,可以说许多人都有着类似的体验。一种思想、观念反复在脑海中萦绕回旋;一段歌曲重复出现,久久不能排除等。程度较轻的强迫现象,偶尔出现,并不影响日常生活,如果强迫意向经常存在,而且明知不对也无法摆脱这种冲动,内心很感不安,那就需要借助心理疏导了。

强迫意向的产生是多源性的,至今仍无定论。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外在的精神应激因素与内在的素质因素是强迫意向发生的必不可少的原因,两者缺一不可。

外在的精神应激因素:正常人偶尔也可有强迫意向但并不持续,故也不会给其本身带来强烈的焦虑和痛苦。往往是在社会心理因素影响下强迫意向被强化则持续存在,这些社会心理因素主要以人际关系、婚姻与性关系、经济、家庭、工作等方面的问题多见,例如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变换,加重了责任,要求过分严格,或处境困难,担心意外,或父母的离异,临考前的紧张,或由于亲人的丧亡,突然惊吓,人际关系紧张,遭受政治上的冲击等均给患者带来沉重打击,心理负荷超重,进而转化为一种强迫意念或行为。

内在的素质因素:有强迫意向的人大多个性胆小怕事,优柔寡断,遇事过于细致,严肃,古板,遵守纪律和规定,时间观念较强,做事井井有条,力求一丝不苟,追求完美完善,反复推敲。这种性格的人在上述外因的作用下容易出现强迫意向。

有强迫意向的人必须锻炼自己的心志,如果我们对它投降了,它会越来越强烈以致淹没我们。我们要学会用一种逐渐但是温和的方式来改变对不合理冲动的反应,并从中学习到即使是持续、无法回避的感受,都只是暂时的,只要不随之起舞它终究要消失。下面有几种方法介绍给大家:

最常用的是转移注意力法,转移注意力就是要将注意力从顽固的强迫意向上转移开,即使是几分钟也行。例如我们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周围的具体事物上,试着观察一下细节或对看到的每件物体提问;我们还可以考虑一件自己有感兴趣的事并计划一下白天或晚上的安排,回忆你最近所看过的电影;设想一桌丰盛的宴席,开胃的甜点,想象你在品尝每一道菜等等。除了想象我们还可以通过从事自己喜欢的运动来放松自己的头脑,冲淡顽固的意向,如打打篮球。当然我们不要期待这些想法或感觉可以马上走开。只要坚持做自己选择的活动,如此强迫性冲动会因为你的延迟而减弱甚至消失。即使冲动很难改变,你还是会发现可以稍微控制你反应的模式。

还有我们可用橡皮筋套在手腕上进行厌恶训练,当出现某种强迫意向时,就接连拉弹橡皮筋弹打手腕,引起疼感。同时责备或提醒自己不要去想,拉弹次数和强度视强迫意向的出现和消退而定,直到问题消失为止。

最后有两点要提醒小陈的是,自己开车的时候不要使用上面的方法,以免发生危险,可以尝试别人开车,自己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来对抗可能出现的强迫意向;如果通过自己的坚持还没有太大起色时,就要及时找心理医生治疗,有时也需药物配合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