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暗战绝杀
32279300000002

第2章

三骑快马沿大道向前飞驰,最后在一道警卫森严的大门口勒住马缰,大门一侧可见一块竖牌,竖牌上部绘有一双棱形图案,图案下书有“第十一厂警备队”字样。三个人翻身下马,军官将马缰交给其中一警卫,自己快步朝里走去。不到一分钟,他便走进一间房间。房间里的两位军官见他一进来,马上站起身,其中一个身材魁梧的问:“姚队长,有什么发现?”另一位军官则递给他一杯水。

“有重大发现!”姚队长说罢接过杯子喝了几口水,然后又说:“武队长,任参谋长,这可能不是一般的凶杀案!”然后轻声地把自己对这起案子的看法简要说了一下。

那位挂上校军衔的武队长和姓任的中校参谋长听罢大惊,武队长说:“姚队长,我已经召集了营职以上军官,他们此刻都等在会议室。现在我们过去开个会,你把现场勘察结果向大家通报一下!”

姚队长说:“是!”于是三人出了办公室,朝会议室走去。

在警备队会议室里,营职以上军官全部围着一张长方形会议桌坐着。他们正低声交头接耳,相互在打听着这突然召集的会议内容。

突然门外警卫高喊一声“敬礼!”军官们顿时停止说话,“唰”地一齐起立。警卫的话音刚落,三位军官就快步走进了会议室。

那位武队长名叫武思廷,是十一厂警备队的队长。刚才到现场勘察的那位姚队长叫姚逸才,是警备队副队长。二人虽然有正副职之分,但军衔却同为陆军上校。而参谋长叫任可新,只是中校军衔。

武队长摘下军帽扔在桌上,在首席位坐下,然后做了个“坐下”的手势,所有军官们才直挺挺地一齐坐下。武队长扫视了各位军官一眼,说:“各位,北区骑巡队刚才在峡谷外的山腰上发现了一具无名男尸。姚队长刚从现场勘察回来,发现了一些重要情况。现在,由姚队长把案情向各位通报和分析一下。”

姚队长听了武队长的话之后,对与会的军官说:“诸位,半个小时前,骑巡队在峡谷外北山腰上发现一具无名男尸。”说完他戴上白手套,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个小白布包放在桌上,小心展开之后,里面露出一支薄薄的小飞镖和一个烟荷包。他拿起飞镖,扫视一眼众军官,说:“凶手就是用这支飞镖将死者射杀的。从飞镖上血液凝固的程度看,死者的死亡时间应该是在丑时,而且镖上的血迹呈黑色,说明镖上涂了剧毒。现场留下的除了这支飞镖外,就是这半载火柴棍和这个烟荷包以及这半盒火柴。”

接着,他放下飞镖,慢慢将烟荷包打开,取出里面的那小叠卷烟纸,指着纸角上的小字接着说:“从这卷烟纸上的‘达森’二字,我们可以初步可以断定,这烟丝出自浦市的达森烟行。这里距浦市古镇不到十公里,因此死者很可能来自浦市。但是这飞镖就大有来头。大家请看,”他边说边放下卷烟纸,又拿起飞镖继续说,“这种飞镖我在日本见过,是日本浪人常用的暗器。但从飞镖上这个‘井’字图案看,我怀疑凶手来自于一个叫‘井上公馆’的组织。这个井上公馆是日本浪人在中国的一个组织,以日本浪人井上日昭为首领,其总部设在上海。日本侵华前夕,该组织就开始为军方所用,以中日贸易为掩护,主要任务是刺探情报、暗杀、绑架、破坏等,还从事收编土匪扩充伪军的工作。上海特务机关成立之后,井上公馆被撤销,其大部分成员并入了上海机关。”

姚逸才放下飞镖,接着说:“在凶杀现场附近,总共发现了三组脚印。根据这三组脚印,我作出这样的判断:昨晚除了死者外,另有三人在现场,那三个人有可能是死者的同伙,也有可能不是。因为从脚印上看,这三个人到达现场的路线与死者不完全一样。现场没有见到抽烟的迹象,那这半截火柴棍极有可能是这三个人到现场察看死者后留下的。而在离现场五十米远的地方应该还有一个人,从他的脚印看,他没有靠近过死者,而且显然也不是那三人的同伙,因为他所处的方位与他们一东一西正好相反,这个人极有可能就是凶手。另外,死者被杀的地点的在一条荒废了的山路旁,而这条山路正通向一个垭口,据此推断死者可能是想从那条路上山。那么这就出现了几个问题:昨晚上这都是些什么人?死者是谁?他想上山干嘛?凶手是谁?日本浪人的飞镖如何会出现在这湘西山区?如果凶手是日本特务的话,那么他为什么要杀害死者?”

姚逸才提出这几个疑问之后,便停了下来。

武思廷接过姚逸才的话说道:“我们厂从河南迁到湖南烟溪,就一直遭到日军的轰炸,很多弟兄都在轰炸中离我们而去。而且不光我们,汉阳厂在南庄坪也一样,三天两头遭受敌人的轰炸。直到迁入此地后,我们大家才得以安定。这个地方是我们的福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虽然近一年来敌人仍然在辰溪、沅陵一带不停地轰炸,可他们现在是白忙乎,因为我们已经在他们的视野中消失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敌人不会甘心,他们一定会派遣间谍、奸细来寻找我们。昨晚峡谷外北山腰的凶杀案,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断定是日本间谍所为,但日本浪人飞镖的出现,足以引起我们的警觉!既然已经出现了敌特的蛛丝马迹,我们就一定不能大意,不仅要严加防守,还要想办法把他们给揪出来,一网打尽!”说完,他“砰”的一拳重重地砸在桌子上。

任参谋长补充道:“这两天各营对自己防区的各个火力点要认真地巡查一番,山岭上的暗哨要进一步加强力量,特别是晚上更不能大意!”

散会后,武思廷对姚逸才和任可新说:“走,我们一起去向李将军汇报!”

“好!”说罢,三人走出警备队,上了停在门外的三辆边三轮摩托,朝人工石窟方向驶去……

三天后的清晨,天刚蒙蒙亮,仍然是那一黑二白三骑快马,伴着急促而清脆的马蹄声,飞也似地出了峡谷,朝浦市古镇方向急驰而去。前面骑黑马的姚逸才今天头戴礼帽,身着淡黄色西装,后面跟着的两个警卫也都是一身便衣打扮。

三个人跃马扬鞭,在沅江边的一条小道上一路狂奔。半个小时之后,沅江开始往左拐去,而就在那河道拐弯处的对岸山上,远远可见一大片飞檐凌空,红墙碧瓦的寺庙群,一座临江的山崖上矗立着一座巧夺天工,美轮美奂的亭阁。

两警卫一位叫袁小林,河南人,另一位叫刘威,是山东人,二人都没有到过浦市。此时见到对岸山上那么一大片雄伟壮观的建筑群落和山崖上如此精美的亭阁,他们很想向他们的姚队长打听一番。可一来在马上疾驰了近半个小时,累得有些气喘,二来姚队长的坐骑像一团黑旋风似的奋蹄急奔,根本不让他俩有说话的机会。因此两人只能小心翼翼地掌控着马缰,紧紧地跟在他后面,不能吭声。

终于,姚队长的黑马在江边一大片草坪里长嘶一声停了下来,江对岸一座秀丽的古城映入了他们的眼帘。

这时,袁小林走过来,喘着气问道:“姚队长,那就是浦市?”

姚逸才翻身下马,带着几分自豪的语气说:“对,那就是人称‘小南京’的千年古镇浦市!也是我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