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常见病家庭疗法1000问
32296700000163

第163章 如何用针灸疗法治疗慢性胃炎

取穴:

(1)膈俞、脾俞、上脘、建里、足三里。

(2)肝俞、胃俞、中脘、下脘、足三里。

配穴:脾胃虚弱加章门。肝胃不和加期门。胃阴不足加三阴交。胸闷、恶心加内关。

具体方法:

(1)取坐或卧位,选穴并常规消毒。

(2)然后以右手拇指持细火针针柄,左手持酒精灯并将其靠近穴位。

(3)将针于灯火烧红至白亮,迅即将针刺入穴内,并即刻敏捷出针,随即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

(4)两组主穴交替使用,背俞穴和相应类俞穴交替使用,其他穴两侧交替使用。

(5)毫针组采用常规针刺,施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中间行针2次。畏寒者加烤神灯。

(6)两组均隔日1次,1 0次者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 0天。第4个疗程前复查。

注意事项:

下针时可根据部位、胖瘦定角度和深度,灵活采用直刺、斜刺和点刺法,深度约1.5~3厘米,进出针靠腕力控制,时间约半秒。每组穴位都具有不同的功效,只有将每组结合使用方可有效。

温馨提示:

一般认为胃炎多由脾胃受损、气机不畅、升降失调而致。人体的各个脏器都是密切相关的。胃病患者多是脾肾两虚,脾虚则营养传输的功能失常,气机阻滞。而肾虚则不能纳气,固表祛邪的功能减弱。

针灸可“生化有源”,也就是说要靠脾胃取精华,来补充自己后天脾胃的需要。针灸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刺激俞穴、经络,调节人体脏腑的功能及气血的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