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常见病家庭疗法1000问
32296700000263

第263章 肩周炎有哪些针灸疗法

体针疗法

取穴:肩髃透极泉,天宗透秉风、肩贞,条口透承山。

配穴:曲池、尺泽、肩陵、肩井、合谷、阳陵泉。

具体方法:以主穴为主,酌加配穴。嘱患者垂曲肘。宜以28号针,长10~13厘米,行深刺透刺,使局部有较强的酸麻胀感。条口透承山及肩陵穴、阳陵泉均宜针对侧穴,为提高疗效,可先针此类穴,待明显得气后,令患者活动肩部,内外旋转、前伸后屈等;然后再针局部穴。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天。

电针疗法

取穴:肩髃、天宗、曲池、肩井。

配穴:条口透承山、阿是穴。

具体方法:以主穴为主。配穴,病程(30天者,加条口透承山)30天者,选余穴。先取肩髃,快速刺入3厘米,得气后,再向极泉方向刺入10~13厘米,行针2~3分钟,余主穴用常规刺法,然后接通电针仪,用密波或疏密波,留针30分钟。电流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度。

耳针疗法

取穴:肩、锁骨、神门、肩关节。

配穴:取耳郭肝、脾、皮质下穴位。

具体方法:主穴取2~3穴,酌加配穴。探得敏感点或阳性反应物后,用5分普通毫针快速刺入,得气后,行捻转手法,中强度刺激,持续1分钟左右。在运用手法的过程中,令患者适量活动患肩。疼痛较剧烈者,肩或肩关节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数滴。毫针刺每日1次,刺血隔2~3日1次。

温馨提示:

肩周炎的临床表现为肩膀的多处疼痛,活动功能受限,其病理机制为病变区的淤血、水肿压迫和牵张末梢痛觉神经,炎性淤滞使局部代谢产物浓度增高直接刺激痛觉神经,因此会疼痛难忍。

中医传统的针剂疗法能调节血管功能,改善血液循环,使炎症淤滞区的病理代谢产物加速分解和运走,或使其失去活性。它还可降低炎症区血管的通透性,减轻炎性渗出,并能激活体内的内源性吗啡样物质,发挥较强的镇痛作用。因而,对治疗该病有很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