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常见病家庭疗法1000问
32296700000342

第342章 带下患者可用哪些针灸方法

足针疗法

取穴:足临泣、中极(腹部正中线、脐下13厘米)。

具体方法:局部常规消毒后,取3~5厘米长的毫针直刺,双侧足临泣穴1.5厘米,中极穴3~4厘米,捻转得气后留针20~60分钟。每隔10~15分钟行针1次。行中刺激,使针感放散至前阴部,用泻法。每日或隔日1次,3次为一个疗程。

体部针疗法

取穴:①足临泣、隐白、中昆仑。②子宫穴、营池、漏阴。

具体方法:任取一组穴,或两穴交替使用。局部常规消毒后,取3厘米长的毫针直刺,捻转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隔5~10分钟行针1次,以加强针感。行中刺激,用平补平泻法,虚证针后加温灸。或每次均灸隐白穴。每日1次,5次为一个疗程。

照海针疗法

取穴:①照海、外踝尖、内临泣。②阴脉、公孙、中昆仑。

具体方法:局部常规消毒后,取3厘米长的毫针直刺,捻转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每隔5分钟行针1次。实证行中刺激,用泻法,虚证行轻刺激,用补法,针后加温灸。每日或隔日1次,5次为一个疗程。

三棱针疗法

取穴:十七椎、八髎、血海、委阳、太冲。

具体方法:寻找淤血络脉后,三棱针刺入约1厘米,使紫血流出,血色转淡再加拔火罐,留罐15分钟,起罐后消毒针口。每隔1~2周治疗1次。

温馨提示:

带下病多由冲任不固、带脉失约、以致水湿浊液下注而成。外感湿毒,郁而化热,或饮食劳倦,脾虚运化失常,水湿内停,郁久而化热,湿热下

注;素体肾气不足,下元亏损,或产后房劳,亦可导致带脉失约,任脉不固,遂致带下。针灸不同的穴位可固摄带脉,调理经气,清理下焦,利湿化浊,利下焦之湿邪,健脾利湿止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