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常见病家庭疗法1000问
32296700000353

第353章 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针灸方法有哪些

耳针疗法

取穴:子宫、卵巢、内分泌、缘中、皮质下。

配穴:肝、脾、肾、膈、肾上腺。

具体方法:常规针刺,中度刺激,留针30~4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或左右交替针刺,10次为一个疗程。也可用耳压法。

功效:疏肝理气、健脾补肾、调理冲任、固崩止漏。

面、鼻针疗法

取穴:子宫、卵巢。

配穴:肝、脾、肾。

具体方法:常规针刺,中度刺激,留针30~40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

功效:疏肝理气、健脾补肾、调理冲任、固崩止漏。

腕踝针疗法

取穴:下1区。

配穴:下2区、下5区。

具体方法:常规针刺,留针30~4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功效:疏肝理气、健脾补肾、调理冲任、固崩止漏。

手针疗法

取穴:命门。

配穴:肝、脾、肾。

具体方法:常规针刺,中度刺激,留针30~4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功效:疏肝理气、健脾补肾、调理冲任、固崩止漏。

针隐白疗法

取穴:隐白、太溪、水泉。

具体方法:采用常规消毒法清理局部,取3厘米长的毫针直刺,捻转得气后留针20分钟,每隔5分钟行针1次。行中刺激,实证用泻法,虚寒者用补法,针后加灸。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温馨提示: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临床的常见病,属于中医学“崩漏”范畴。主要与脾、肾、冲脉、任脉有关,导致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原因归纳起来不外乎虚实症,虚者多责之于脾、肾之不足,肾气不固,脾虚统摄无权,而至经血量多或淋漓不止。实者则多因热盛于内,损伤冲任,血海沸腾,迫血妄行,或胞宫淤血,新血不安,从而引发其经血暴下,时下时止。而中医通过针灸可以对激素分泌进行调节,达到治病止血的显著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