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2009~2010
32324600000122

第122章 决策参考(23)

关于推进宁夏设施农业全面提质增效的几点建议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宁夏紧紧抓住历史机遇,把设施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充分利用国家扶持政策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几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地、各有关部门紧密协作、科学引导、真抓实干、强力推进,设施农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宁夏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到2010年底,设施农业建设总面积将超过100万亩,提前1年完成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目标任务。目前,宁夏设施农业形成了设施类型多样、山川共同发展、规模效益同增、农民积极参与、园区化建设、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格局。

一、宁夏设施农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区域布局由以灌区为主,向山川并重转变

引黄灌区在原有基础上,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到今年年底面积将达到67万亩,占全区总面积的近70%。其中:中卫沙坡头区成为全区首个面积突破10万亩的产业大县,贺兰县、兴庆区、永宁县、青铜峡市、利通区设施农业面积达5万亩以上。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积极克服各种困难,大胆实践,强力推进,设施农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种植面积实现了突破性进展,构建起了农民抗旱避灾增收的长效机制。面积由2006年的不足1万亩发展到目前的30多万亩。其中,海原县突破了5万亩、红寺堡开发区、原州区面积超过了3万亩,其他县区均达到2万亩以上。

(二)发展方式由以规模扩张为主,向提质扩量增效并重转变

全区80%的新建温室和拱棚符合规范化建设标准,85%的设施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了无公害、绿色产品认证。设施类型由以日光温室为主,向日光温室、大中拱棚、设施养殖、喷灌、滴灌、集雨补灌、覆膜保墒并重转变;设施品种由以设施蔬菜为主,向设施瓜果、设施花卉、设施园艺、设施食用菌等多领域扩展。据测算,全区日光温室亩收益平均达到2万元以上,高的达到6万元,大中拱棚亩收益达到6000元以上,小拱棚亩收益3000~4000元。设施农业已经成为宁夏农民增收重要的增长点。

(三)生产方式由以传统分散为主,向集约化、园区化方向转变

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支撑体系为牵动,全区设施农业面积10万亩以上的县(区)1个,5万亩以上的县(区)有6个,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达到28个,500亩以上集中连片设施农业基地达到320个,1000亩以上基地超过140个,1万亩以上达到9个。全区种苗公司97家,育苗总面积3600亩,年育苗能力达到7.2亿株,集约化育苗占种苗需求量的70%以上。设施农业新品种应用率达到84%,无土栽培、阴阳棚、喷灌、滴灌、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卷帘机、微耕机、热风炉等现代设施装备逐步普及。银北盐碱地“台田”温室、中卫沙漠温室等模式实现了设施农业建设的重大创新。

(四)经营方式由注重生产环节,向产加销一体化方向转变

在发展设施农业中,全区各地产业化、市场化发展理念不断强化,已建成集镇以上农产品市场223个,蔬菜、瓜果专业批发市场38个,培育蔬菜流通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309个,发展农民经纪人队伍4000多人,订单农业、分拣、包装、直销配送、连锁经营、冷链保鲜运输等现代生产、流通方式不断涌现,“小任果业”、“天天鲜”、“沙坡头”瓜菜、“锦旺”配送、“张亮香瓜”等品牌效应逐步显现,设施农产品除供应本区外,70%销往周边及南方省区,并成功进入北京、香港、俄罗斯、蒙古、中亚等市场。冬菜北上、夏菜南下的流通格局基本形成。

(五)建设行为由以政府推动为主,向政府引导、农民积极参与转变

设施农业逐步成为“摸得着、看得见”的富民产业,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热情空前高涨。一是变过去“要我种”为“我要种”,二是变过去“我要看干部种”为“我要抢建抢种”,三是变过去雇佣外省农民技术员指导种为我们自己的农民技术员指导种。目前,政府引导、信贷支持、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民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发展机制基本形成,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成为设施农业建设的主力军。

二、推进宁夏设施农业全面提质增效的对策和建议

2010年我区设施农业面积将突破百万亩,实现了规模扩张,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根据宁夏的资源禀赋和发展空间,设施农业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今后如何推进设施农业发展上水平、上台阶,使其真正成为推进我区现代农业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关键要在全面提质增效上下工夫。

(一)加大政策扶持

刚刚结束的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等方面,要在政策、资金、项目上给予切实支持。近日,******常务会议研究出台具体措施支持蔬菜产业发展。我们一定要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用足用好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各项优惠政策和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推进我区设施农业全面提质增效。自治区层面要在土地流转、资金、项目、招商、市场等方面深入研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引导全区设施农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坚持科学规划

在布局上,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各地要充分发挥当地资源、经济、市场和交通优势,与土地经营规模相适应,既要发展大规模、高水平的龙头示范带动基地,又要发展投资少、见效快、具有当地特色的中小规模的设施农业工程。同时,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加快推进土地流转,提高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切实把推进土地规模化流转作为做大做强设施农业的关键措施来抓,引导群众适度规模经营。在种植结构优化上,要合理安排品种和茬口。积极引导农民运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大胆尝试新品种,向高层次、高附加值的设施产业方向发展。要认真研究茬口安排,充分发挥设施的功能,做到“春提前”“夏排开”“秋延后”“避高峰”。要通过调整品种和生产供应时间,提高设施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益。

(三)创新发展模式

目前宁夏设施农业发展已经达到一定规模,灌区还有新增50万亩的潜力。因此,要探索新模式,拓展设施农业发展空间,推动我区设施农业扩规增面、提质增效。一是围绕“三大示范区”建设,促进设施农业发展向产业大县集中、向示范园区集中,努力打造10万亩的设施农业大县和万亩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实现设施农业的集聚发展。二是充分开发利用引黄灌区沙漠、荒地、盐碱地等资源,推广连湖农场模式、银北盐碱地“台田”温室、中卫沙漠温室等发展模式,实现设施农业由基本农田向沙漠、荒地、盐渍化地区转移,有效节约耕地。三是改变栽培方法,由立地栽培向无土栽培发展。四是改变灌溉方式,由垄栽沟灌向膜下滴灌、喷灌发展,有效节约水资源。五是建立健全设施农业退出和复耕机制。

(四)强化科技服务

科技是提质增效的核心。围绕设施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环节,着力构建科技支撑体系,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一是充分发挥科技推广机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科技特派员、专业合作组织和协会的作用,健全和完善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二是组织广大的农业科技人员下乡包村、入户,宣传农业科技知识,推广农业新技术,帮助农民解决设施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问题,提高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三是抓好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把示范园区建设成为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中心,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科学技术培训中心,进行各种设施农业新技术应用,通过农业新技术的应用效应起到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四是建立科技人员培训、轮训制度,通过请进来教,送出去学的方式,加强技术人员和农民技术员的培训,加快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五是强化农民科技培训,实施设施农业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对农民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和跟踪配套服务,帮助解决生产与技术的难题,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六是积极探索和创新农技推广机制,突出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集成示范和配套应用,切实推动宁夏设施农业提质增效。

(五)加大标准化生产力度

一是严格按照建造规范和设计标准进行日光温室的建设和升级换代,切实把好设计关、放线关、墙体关、材料关等关口,确保质量和性能。二是完善设施瓜菜、设施园艺、食用菌等各个品种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重点推广嫁接育苗、微滴灌溉、配方施肥、根外追肥、温湿度综合调控等成熟生产技术。三是积极推广低毒高效的农业投入品,禁止使用高毒剧毒农业投入品,提高产品质量。四是加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力度,积极扶持营销企业、合作组织进行产品认证,力争1~2年使宁夏设施农业大宗产品全部通过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认证。

(六)加大资金投入

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采取国家投入、财政贴息贷款、引进资金和农民自筹等多元化投资方式,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新技术推广、品种更新、日光温室升级换代、设施农产品的商品化处理、冷链建设等促进设施农业提质增效的环节上;金融部门要充分发挥投资主渠道的作用,加大信贷支持。要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增加新的农业保险险种,加快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农业保险,建立牢固的设施农业风险防范体系,解决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后顾之忧。

(七)做好市场营销

市场是产业发展的基础。要营造设施农业快速发展的环境,必须借鉴外省区的成功经验,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切实抓好市场营销工作,积极拓展国内、国际市场,拓宽流通领域,建立以市场需求信息指导设施农业生产的服务机制,使设施农业生产更具前瞻性和目标性。一是在产业大县和主销地,要加快建设和改造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为农民提供方便的农产品销售场所,降低销售成本,提高效益。二是要积极学习、借鉴、推广国营连湖农场供应香港蔬菜基地的生产、营销模式,建立产品配送中心,发展产后分拣、包装、储藏、配送、运输等综合物流服务,加强预冷、保鲜、储藏及冷藏运输等冷链体系建设,确保设施农产品有效畅通。三是扶持引导区内外流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对外开展产销衔接,推广直销配送、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四是要高度重视农产品采后商品化处理,引导农民和销售企业扩大农产品清洗、分级、包装、冷藏、储运等比重,提高产品品质,延长产品货架期,提高附加值。

(八)加大品牌建设

实施品牌战略,培育优势产品和特色品牌,发展安全有机和绿色无公害产品,是设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强化品牌建设,认真组织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的认证工作,打造一批富有宁夏特色的品牌。积极主动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宁夏引黄(扬黄)灌溉、环境无污染的优势条件,大力推广新品种,增加设施农业名、优、特、稀品种的生产比重,加强高效种植模式的研究和推广力度,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建设设施农业特色乡镇和专业村,形成品牌优势。在巩固扩大“沙坡头”“六盘山”“天天鲜”“小任果业”等现有品牌知名度的基础上,创建“宁夏鲜菜”“宁夏瓜果”大品牌,统一标准、统一注册、统一包装、统一标志、统一销售,实现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组织化销售。通过大力打造富有宁夏特色的“有机”“绿色无公害”品牌,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

执笔人:王慧春

201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