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2009~2010
32324600000028

第28章 调查研究(27)

四、促进宁夏葡萄酿酒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科学合理地制定和落实发展规划

宁夏葡萄酿酒产业目前已进入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既要注重以扩大规模为主的外延扩张,又要注重以产品深加工和拓展市场为重点的内涵提升,外延扩张和内涵提升要并举并重。

首先,要高瞻远瞩、长远规划、科学定位。宁夏是中国葡萄酿酒的优质产区,发展定位一定要胸怀全国,放眼世界,在世界葡萄酿酒产业的大格局中去比较和评价。在这一点上要学习山东蓬莱的经验,蓬莱市打造世界第七大葡萄酒黄金海岸,把葡萄酿酒产业纳入世界范畴,结合旅游,作为对区域经济拉动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措施来抓。宁夏也要从长远角度和战略高度来突出葡萄酿酒产业的重要地位,以做大做强做优为目标,高起点、高水平谋划产业发展。

其次,要进一步扩大葡萄酿酒的种植面积,做好外延扩张。贺兰山东麓有150万亩土地适宜种植葡萄,已经开发的仅占15%,发展的潜力很大。目前国内东部老产区如山东省正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势头减弱,全国葡萄酿酒生产开始向西部转移,这为宁夏扩大种植规模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应合理调整葡萄酿酒产业发展规划,在巩固现有面积的基础上,种植面积按照每年增长20%的速度发展,每年扎扎实实地增加5万亩种植面积,到2020年总规模发展到80万亩,使规模在全国占重要地位。带动8万名农民工稳定就业,同时带动相关行业2万~3万人就业。按每亩3000元纯收入计算,可增加农民纯收入24亿元。

再次,要更加重视内涵提升工作,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在产业布局上,要进一步细化品种布局,合理布局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逐步建立一批能生产好葡萄酒的核心种植基地和企业。在栽培上,扩大优良品种(系)筛选,重视嫁接苗和砧木的培育使用,推广应用无毒苗、沟栽法、生态建园、合理负载、平衡施肥等生产新技术,建立病虫害预警与测报体系,积极开发应用生产专用机械。进一步规范葡萄酿酒标准化生产的每个环节,做到优良品种、种苗供应、栽培管理、技术服务四个统一,提高葡萄酿酒生产管理水平,使葡萄质量达到“中国第一”。在加工上,注重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工艺,鼓励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为支撑,中介服务机构为协同的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进国际一流的葡萄酒生产设备和工艺,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使宁夏葡萄酒品质达到“中国第一”。在酿造上,重视陈酿环节和酒窖建设,增加橡木桶和瓶贮过程,酿造优质高档特色葡萄酒。在市场定位上,要走中高端路线,生产中高档葡萄酒。

最后,加快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加快培养一大批不同层次的产业技术服务队伍和研发团队。

(二)实施精品战略,依托旅游产业和休闲城市建设,打造精品园区和精品酒庄

从国内外情况看,葡萄产业发展好的地区都与旅游业紧密结合起来。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带北起平罗沙湖,南至中卫沙坡头,正是宁夏旅游业的黄金带。宁夏近年来致力于旅游休闲城市建设,打造黄河金岸,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都为葡萄酿酒产业的大发展创造了良好契机。

小规模酒庄和大规模现代化酒厂共存是世界葡萄酒产业发展的一大特色。世界葡萄酒业的发展源于小酒庄,当今各葡萄酒生产国都保持有一定规模的酒庄,法国年产50吨葡萄酒的酒庄有1万多个,美国约有800个年产百吨的酒庄,生产全国50%的葡萄酒。近年国内开始出现各种酒庄,迎来酒庄时代。酒庄的繁荣和发展,不仅表现在数量上,也体现在酒的质量上。阳光、绿色、无污染、健康是葡萄酒庄的基本前提,采用传统的精致工艺,出品无可挑剔的高质量、高品位产品,世界著名的酒都来自于小酒庄。酒庄还有旅游、休闲、传播葡萄酒文化,普及葡萄酒知识的功能,洋溢高雅的文化品味,是小群体大产业的标志性产物。因此,酒庄对地方品牌形象的创立具有深远影响,同时还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成本低的特点,极具发展潜力。扶持和发展有产地特色的酒庄既能体现文化内涵和底蕴,又能提升宁夏葡萄酿酒产业品位。有专家预测,未来中国的高端葡萄酒必出在贺兰山东麓。建议:一是将酒庄建设、酒窖和陈酿设备列入财政补贴范围,予以扶持。二是将酒庄建设用地与其他工业用地区别开来,列入一般性农业建设用地,免征土地出让金。鼓励企业在贺兰山东麓建设风格各异、规模不等的葡萄酒庄,形成“贺兰山东麓酒庄群”。三是规范酒庄酒生产。制定贺兰山东麓酒庄酒生产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提高酒庄酒生产工艺水平,严格酒庄酒原料管理和质量追溯。

(三)打造有机葡萄和有机葡萄酒品牌,建设有机葡萄种植园区

有机葡萄酒的生产在国际上已经由倡导变为实践,发达国家依然走在前列,已有250多家酒厂具有生产权。该类酒的生产对葡萄种植和酿造工艺都有特殊要求,严禁使用合成化学物质(如农药、除草剂、化肥等),必须使用生物肥料,病虫害实行生物防治,人工采收。酿造工艺要求使用天然酵母,尽可能少使用二氧化硫,采用轻度过滤,自然澄清,不使用澄清辅料、防腐剂、稳定辅料、发酵辅料等。宁夏贺兰山东麓特殊的生态条件,使生产有机葡萄酒更具优势,提前谋划,及早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四)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充分发挥种植优势,立足现有加工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强强联合等形式,做大做强本地龙头企业。要采取强力措施,引进国内外大型龙头加工企业,把种植优势转化为加工优势、品牌优势、市场优势,促进宁夏由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向加工基地转变。

(五)加大贺兰山东麓原产地地理标志产品的监管和宣传力度

品质是品牌的根本,要打造品牌,就要严格监管质量。建议成立自治区级葡萄酒质量监督监测机构,尽快制定和实施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原产地产品质量等级标准,开展质量监督检验活动并使之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立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网站,加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文化底蕴和氛围的宣传。设立贺兰山东麓原产地及品牌推广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参加国内外展会,组织葡萄酒节和品酒会,扩大宁夏葡萄酒的影响。

自治区在国内外举办的各类经贸洽谈和招商引资活动应将葡萄酿酒产业作为重要内容,同时支持企业在全国大中城市建立销售网点,拓宽销售渠道,扩大市场占有率。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名牌及自治区名牌产品的葡萄酒企业给予奖励。

(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和落实各项惠企惠农政策

一是建议自治区加大葡萄基地建设补助标准,将现有补助标准提高到400元/亩~500元/亩。鼓励支持农户、农垦职工、国有农林牧场及葡萄酒加工企业扩大葡萄种植。并协调地方商业银行以种植的葡萄作抵押发放贷款,自治区及所在市县予以贴息。二是建议将葡萄主栽品种脱毒及良种标准化育苗基地的建设纳入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予以重点支持。三是将葡萄酿酒纳入农业优惠政策范围,享受种苗、农药、化肥、农机等补贴。四是建议自治区财政、发改、工信、科技等有关部门对葡萄酒加工企业技术改造、产品研发给予重点扶持,支持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应用新工艺、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加工档次。五是放宽土地政策。在葡萄种植规划区域内,各级政府做好土地调整工作,采取低价承包、租赁等方式鼓励发展葡萄产业。对农户原有承包的土地要依法自愿有序进行土地经营权流转,推进集中连片种植。对加工企业用地,各级政府要大力协调,增加供给并减免土地出让金。六是认真落实对龙头企业的“三免两减”政策,切实减轻企业的税费,通过减免地方税或采取先征后返政策,扶持企业发展。

为了促进宁夏葡萄酿酒产业加快发展,建议召开自治区专门工作会议,研究、制定和出台指导性意见,明确管理机构,理顺管理体制,加强领导,加快发展。

主持人:****民 周鸣和

调研组成员及执笔:常青 宋长冰 苏龙

201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