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2009~2010
32324600000032

第32章 调查研究(31)

二、宁夏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业发展水平仍较低,工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改善

2008年,宁夏88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为317户,亏损面36%,其中亏损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29户,比上年增加14户。2009年1~8月份,宁夏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82.73,同比下降5.21点,比全国平均水平(216.15)低33.4点,这说明宁夏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正确处理增长与效益的关系,实现速度增长、效益提高,仍是宁夏工业发展今后应重点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

(二)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盲目开采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

从资源消耗看,近年来,节能降耗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2006年和2007年连续两年均没有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降耗年度目标任务。2008年,宁夏万元GDP综合能耗虽然比上年下降5%以上,2009年仍有较大幅度下降,但节能降耗的形势依然严峻,任务十分艰巨。

(三)工业集群化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

各市县为了自身利益和经济发展,在执行全区产业定位战略上往往力度不够,存在各自为阵、一哄而上、争先发展增长点高的产业等不良现象,如“三高”产业、机械电器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建材、化工等行业,几乎在每个市县都有,造成宁夏各地各行各业都在发展,但集中度不高,规模不大,没能依靠当地优势形成特色突出的优势积聚产业,工业整体实力不强,无法发挥工业集群优势。而且优势骨干企业少,品牌化不足,缺乏一批市场竞争力强、占有率高、影响大的行业和顶尖企业,起不到带动各地其他相关行业发展的作用。

(四)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

全区各市县工业发展不平衡,相对而言北强南弱,但即使是银川市、石嘴山市等地,其工业也主要属资源初级开发和粗加工型结构。大多数工业企业经营粗放,产品结构单一、档次低,主要以物耗、能耗高的初级产品为主,终端精细产品不多,产品附加值较低。各地的羊绒加工产业、乳制品产业和部分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基本上是以出售原材料为主,重工业中以煤炭、电力为基础能源发展的电石、硅铁、焦炭、碳素、精细煤、铁合金等“两高一资”为主的初级原材料加工企业较多。这样,各行各业下游接续产业较少,整体工业企业没能形成梯次发展格局,下游产品较少,产业链条普遍较短,资源深度加工产品没有大的突破。一旦爆发诸如国际金融危机这样的突发事件,工业经济无疑会遭受严重损失。

(五)科技和资金支撑能力有待加强

2008年全社会科技投入达到18.9亿元,比2005年增长近1倍;宁夏地方财政科技投入4.3亿元,增长1.1倍,占财政支出的1.3%;全社会R&D(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仅为0.70%。从宁夏R&D投入情况看在逐年提高,但其占GDP的比重仍然偏低,没有形成对经济增长的强力支撑。大中型工业企业从事科技活动的科学家、工程师占企业职工的比例比全国低7个百分点,有近七成的规模以上企业基本没有开展技术创新工作。而且宁夏一些行业技术门槛低,相当一部分企业过于追求短期效益,将大部分资金主要用在生产经营上,对技术创新、工作人员技术培训投入不足。同时,由于受区域环境、工作待遇等方面的影响,一些工程技术人员大量外流,企业缺乏行业高级技术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管理人才,创新团队优势不突出。这样,企业生产技术在同行业不能领先一步,自主核心知识产权极少,没有研发出足以支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成果,而且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生产经营的能力也不强,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后劲严重不足,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产品缺乏差异化,附加值低,高能耗、高排放,企业竞争力不强。

三、对策和建议

(一)正确处理好增长与效益的关系

切实转变工业增长方式,努力实现三大转变:一是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二是由以外延扩大再生产为主向以外延和内涵扩大再生产并举转变,三是由以高投入、高消耗实现工业增长向依靠技术进步实现工业增长转变。结合宁夏实际,应重点抓好五个环节:第一,全面推进工业科技进步;第二加大工业投入特别是技术改造投入;第三,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努力消除工业生产经营中在不同时期、不同状况下的一些偏紧要素对工业生产运行的负面影响;第四,坚持不懈地抓好企业扭亏增盈工作;第五,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建立提高工业化水平的长效机制。

(二)坚决淘汰落后的工艺装备和生产能力

第一,要大力遏制高耗能行业低水平过快增长,严格限制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对新建、扩建、改建项目严格节能减耗和环境影响评估制度,在环保、能耗、技术、质量、安全等方面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第二,制定严格的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认真抓好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自治区年耗能在5万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有70多户,年综合能耗约为1900万吨标煤,占全区能源消费总量的60%以上。做好这批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工作,对实现全区节能减耗目标关系重大。第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目前宁夏正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选择优势重点领域来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在资源的开采环节发展循环经济;二是在产品的生产环节推进循环经济;三是在废弃环节做好废物回收与综合利用;四是在传统产业方面大力开展循环经济改造,重点抓好煤—电—铝—铝材深加工产业链,烧碱—电石—PVC树脂—水泥产业链,电石—电石炉尾气合成氨、甲醇、乙二醇产业链,煤—电—粉煤灰—新型墙体材料产业链,玉米—淀粉—生物发酵—原料药—有机废水资源化—有机复合肥产业链,余气、余热和余压的综合利用产业链。

(三)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中小企业是富余劳动力转移、城镇待业人员安置、下岗失业人员重新就业的主要渠道,因而在重视发展现代化大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尤其是要把非公有制工业的发展纳入到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和国民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规划中,加强财政对企业新增流动资金贷款给予贴息的支持力度;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大直接融资比重,积极支持中小企业通过创业投资、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等进行融资;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简化贷款程序,创新服务方式,确保工业贷款增速不低于上年同期;大力推广企业互保贷款模式,提高中小企业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比例,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使中小企业成为推动和实现工业化、经济发展和社会就业的基本力量。

(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集约发展

对于区内属于限制类和淘汰类的产能,支持加快淘汰步伐。对高耗能产业升级项目,按照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要求,制定整体规划,保证项目和科学决策的顺利实施,积极支持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建设,推动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帮助采矿沉陷区实现产业转型。重点支持工业园区和特色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要积极推进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尤其要支持大企业、大集团重组并购,鼓励优势企业兼并中小企业,推动强强联合和上下游一体化经营,促进企业内部组织结构调整,努力创建国家级工业园区,形成一批规划科学、主业突出、特色鲜明、配套完备、规模化经营的产业集群。

(五)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2008年,宁夏高技术产业实现产值80亿元,“十一五”以来年平均增幅达到22%。高技术产品出口达4.04亿美元,占全区出口总值32.1%,对全区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34.1%,已成为推动宁夏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支新生力量。2009年8月,自治区政府通过《宁夏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以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为基础,以优势特色产业链建设为纽带,以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以重大产业项目为基点”的宁夏高技术产业发展思路,宁夏将着力打造生物产业、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现代农业等六大高技术产业基地。

为此,我们认为:第一,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工业研发创新活动的投入力度,整合现有的各类专项资金,建立统一的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开展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活动;第二,加大对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资金投入,建立科技创新基金,支持高校和企业加快顶尖科技人才的培养;第三,紧紧围绕“五优一新”产业和传统产业改造,建立一批高水平的研发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对自治区经济建设急需的清洁煤炭、煤化工、精细化工等领域的关键技术进行攻关,提升宁夏工业的科技含量;第四,扩大开放共享科技资源和科研平台,加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发挥高新区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第五,抓好科技成果转化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工作,规划建设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园和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第六,增强科技对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技术升级的支撑力度,推动高新技术及产业发展。

主持人:****民 苏昀

调研组成员及执笔:苗松 吕继明 刘洁

2009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