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2009~2010
32324600000070

第70章 调查研究(69)

三、进一步加快宁夏科技创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广大民众科学意识不强,科学素质较低

根据《2007年宁夏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宁夏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比例为1.39%,与2000年的调查结果1.25%相比,仅增长0.14个百分点。而2007年全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比例为2.25%,其中东部地区的比例为3.9%,中部地区为1.8%,西部地区1.3%。宁夏仅比西部地区平均数高0.09个百分点,同时比中部、东部地区分别低0.41、2.51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数低0.86个百分点。对重点人群的调查显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城镇劳动人口、农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分别为6.72%、3.2%、0.31%,只有城镇劳动人口比全国平均数高0.2个百分点,而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农民比全国平均数分别低3.68、0.69个百分点,相比之下,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比全国平均数更低。

(二)思想观念落后,缺乏科技创新的主动性

从社会层面看,更多的人并不知道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区域的内涵。宁夏的基本情况是,为数不少的人思想观念比较保守,对科技创新缺乏内在的动力。一是大部分人认为创新尤其科技创新只是科技工作者的事,很多的人认为自己文化水平低,不知道如何创新。二是小富即安思想突出,更多关注的是休闲、享受,而不是继续创业或者加强学习。三是在相当一部分干部和知识分子中,仍然存在“知识无用”“科学无用”的错误思想,不注重学习和创新。四是全社会追求知识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比较淡薄。

(三)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不够宽松,全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一是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缺少科技活动、科技普及的基本条件。二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科技创新的责任意识不强,大多数部门一般都认为科技创新只是科技部门、科协等单位的事,与本部门无关,其实科技创新是渗透到政府所有部门、所有工作,渗透到全社会所有领域的事。三是大学的专业设置调整和中小学校对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教育始终跟不上时代的需要。四是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不够宽松,缺乏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尤其在党政机关、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强调问责的管理规定太多,而鼓励创新、提供创新条件的太少,从而严重影响了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科技创新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一是个别地方科技工作管理机构不健全的问题十分严重。有的县(区)至今没有科技局,比如泾源县至今仍未单设,而是在县农牧局设为科技中心;石嘴山市惠农区科技局虽然保留了下来,但严格地说还是“黑户”单位。二是现行的科技管理体制始终不能适应市场要求,仍然以行政管理为主,无论对科技工作者的管理,还是对科技项目和科技资源的管理,都管得太死,缺乏市场竞争机制。三是部分转企业院所体制改革不够彻底,擅长搞科研而缺乏市场开拓能力。四是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自己的科技创新体系,内部创新机制不健全,企业员工创新的积极性无从发挥。

(五)区域科技创新的整体实力不强

一是宁夏区域创新能力较弱,自主知识产权太少。根据2006年区域创新能力报告显示,宁夏区域创新能力仅高于西藏、新疆和青海,全国排名倒数第四。同时,尽管宁夏专利申请量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但由于专利结构不合理,反映创新能力的专利反而逐年下降。2007年发明专利只占总数的13.37%,而2008年1~10月仅占8.59%,只有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的1/3。二是企业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尚未确立,产学研结合不紧密。表现为企业技术开发和应用的意识与能力不强,企业创新主体发展迟缓、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慢、高新技术企业少,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率低。宁夏115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开展科技活动的仅占43%;在自治区35家大型企业中,建立研发机构的也仅占30%。三是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短缺,人才数量结构均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宁夏至今只有1名工程院院士、3个博士授予点,高层次优秀人才和学科带头人严重缺乏,在高科技领域有重大影响和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学者更是匮乏,而且,科技人员主要集中在行政和事业单位,企业科技人员所占比例很少。四是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层次较低,科技人才外流现象一直没有得到根本遏制等问题并存,导致宁夏科技人才队伍始终不能满足基本需求。

(六)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严重不足

一是地方财政科技投入比例太低,与《科技进步法》和自治区有关规定的比例相差甚远。虽然近几年全区科技投入不断增加,2008年全社会投入超过20亿,但总体情况是自治区投入逐年加速加量,而大部分市县虽然增长速度不低,但投入资金量仍然很低,5个地级市中,除银川市外,其他4个地级市近几年科技三项费用投入都很有限。石嘴山市2006~2008年共投入1125万元,2009年投入800万元;吴忠市也由2008年的150万元增长到2009年的200万元;固原市从以往的8万元到2008年50万元,2009年才增加到150万元。而县级以下的科技投入越来越少,有些地方根本无法保证。尤其固原市两级财政困难,主要财力用在保稳定、保吃饭、保运转上,无力投入更多的科技经费。二是企业科技创新投入资金太少。据银川市统计局2009年第54期《简明统计信息》显示,2008年,银川市5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6.71亿元,比上年增加0.45亿元,增长7.2%,R&D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0.62%。石嘴山市农业、软科学的科技开发和技术创新投入仍然主要以政府为主,只有极个别企业科技投入达到销售收入的3%~6%,其他企业科研经费只占销售收入的1.53%,银行贷款和自筹资金微乎其微。

(七)科技创新的政策机制亟待进一步完善

一是宁夏2006年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从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建立比较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的角度来看,这些政策还不能形成完善的体系,科技政策的覆盖面还不高。二是分散在农业、工业、科技、教育、财政、扶贫等领域的政策相互衔接不够,导致创新建设工程和建设资金难以发挥捆绑效应,工程建设分散,资金像撒胡椒面的情况一直无法解决。这方面,近几年彭阳县一直做得比好,他们在科技兴农、发展设施农业过程中,对工程统一规划、将资金统一捆绑,充分发挥了建设资金的集中效应。中卫市2008年开始统一规划沙漠设施农业项目,也是采取这种办法,效果很好,值得借鉴。三是宁夏科技特派员已经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生力军,目前已经发展到5000人。但各地对待科技特派员的政策力度不够,无法保证科技特派员安心创业,更谈不上扎下根来进行技术创新。四是在基层科技部门设置上,编制政策太死,不能适应发展需要,严重影响了当地科技工作和创新建设工作。另外,目前全区绝大多数市县(区)都没有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不能适应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需要。五是调研中基层普遍反映,在事业单位选人进人上,自治区级有关部门不能统得太死,应该给地方基层部门相对的用人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