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臣的智慧
32530800000005

第5章 张良“嘴咬”刘邦

每件事有每件事的成败逻辑,换言之,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种完全相同的事物,因此,我们在做事情时,切不可因为前人如何如何而畏首畏尾。对于前人的有益经验教训要总结,但不要生搬硬套,应根据此时此刻的实际情况,作出正确判断,否则,便会自毁前程。

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展开楚汉战争。公元前203年,项羽猛攻刘邦的驻地荥阳。

刘邦感到形势危急,连忙请教郦食其,问他该怎么办?

郦食其说:“从前商汤讨伐夏桀,封他的子弟于杞地。武王打败商纣之后,封他的子弟于宋地。现在,秦朝连年侵伐诸侯,灭了六国之后,使得这些国家的王室后裔没有立锥之地。陛下如果能恢复六国,分封他们的子弟,给他们复国的印章,六国的君臣百姓,必然会感谢陛下的大恩大德,都会来归顺大王并向大王称臣。那时大王就完成了霸业,连楚国也得来朝贡了。”

刘邦听了觉得有道理,便要郦食其携印去分封,恢复六国。当刘邦把这项决策告诉张良后,张良说:“您要是按郦食其说的去做,那您的事业就快完了。”

刘邦一听,大惊失色,忙问:“怎么会呢?”

张良道:“以前商汤王讨伐夏桀时,分封他的子弟于杞地,是因为他估计到他能把夏桀打败,置之于死地,而如今,陛下您有把握一定能打败项羽,置他于死地吗?”

刘邦摇头:“不能,至少现在还看不出来!”

张良接着又说:“这是第一个不行的原因。当年,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时,很有把握能取下商纣王的人头,而现在您有把握取下项羽的人头吗?”

刘邦说:“不能。”

张良说:“这是第二个不行的原因。还有,武王打下殷都以后,能够给商以重赏,把箕子从监狱里放出来,重塑比干的坟墓。而现在,您能够重塑圣人的坟墓,重赏贤明的人,给智者大开方便之门吗?”

刘邦说:“不能。”

张良又说:这是第三个不行的原因,武王战胜以后,能够将商朝仓库里的粮食发放给饥饿的人,把纣王国库的钱拿出来给贫穷之人。而现在您能把现在国库里的钱拿出来施舍给穷人吗?

刘邦说:“不能。”

张良接着说:“这是第四个不行的原因。武王在夺取天下后,把所有的兵器用虎皮盖住收藏起来,表示以后再也不对天下用兵,发动战争。而现在,您能做到弃武从文,不再用兵吗?”

刘邦道:“不能。”

张良说:“这是第五个不行的原因。还有,武王能够把牛都赶到桃林之中,表示不再劳役人民。而现在,您可以做到这一点吗?”

刘邦说:“不能。”

张良说:“这是第六个不行的原因。如今天下的有志之士离开他的亲人,跟着陛下您征战,日日夜夜都想有一份容身之地。如今,您要分封各国的后代,那么天下的志士就都有了存身之地,那谁还会跟着您呢?这是第七个不行的原因。所以,如果用这个策略的话,你的事业就要完了。”

刘邦听完,大骂郦食其误国,立即打消了分封六国的念头。

荀悦曾有一段精辟的话评价张良这番论述:“陈胜重新恢复六国是为了多树党派,有益于秦国的敌人,并不是把自己的利益分给别人,相反,这是号召大家起来反对秦国,加强自己的力量。而刘邦如果也来恢复六国的话,那就是把自己的利益分割出去,为自己多树敌人,分封六国最多是一个虚名而已,实际上却引来对自己不利的祸害。”

两者表面上都是采取一样的措施,但其实际的形势却不可同日而语,故而最后的得失也就不一样了。

所以,荀悦又说,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意思是说,谋略应根据时势变化而定,灵活运用,不可僵化呆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