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淳于三国
3255100000119

第119章 理论与实践

大家到得偏厅,不一会,只见牛金引着三位青年进来了。

淳于琼等连忙站起,蔡琰先先说道:“孝先兄,子远兄,子许兄,三位联名登门,实在是令蔡琰吃惊不已啊。”

只见当先一位年约二十岁左右,长相刚毅的男子开口道:“难道蔡家大小姐不欢迎我等吗?今天又名士在此,即使蔡家大小姐不欢迎,我等亦要厚着脸皮拜访啊。”

蔡琰笑道:“孝先兄说什么话啊,你们三位大才以前可是请都请不动啊,今日能联袂而来,实在是我蔡府的荣耀啊,我蔡琰可是欢迎都来不及啊。”

另一位衣着华丽的青年笑道:“蔡琰小姐客气了,我等今日可是专门来见名士的啊,不知淳于琼先生是哪位啊?”

蔡琰笑着将旁边的淳于琼一指,道:“这就是你们要见的淳于琼先生。”

三位青年仔细打量了一下淳于琼,执礼道:“见过淳于琼先生。”

淳于琼回礼道:“各位兄长,快快请坐,三位大才,小弟早有耳闻,今日得见,实在是小弟我的荣幸啊。”

毛玠笑道:“先生名满天下,我等未经通报,直接来拜见,还请先生见谅啊。”

淳于琼笑道:“孝先兄客气了啊,到得贵地,应该是小弟去登门拜访,却由三位兄长联袂而来,小弟我失礼在先啊,还要请各位兄长见谅呢。”

蔡琰笑道:“好了,各位名士,各位大才,大家就不要客气了,再这样客气下去,我看客气一整天也客气不个所以然来啊,大家先就坐,坐下后,我们再聊。”

淳于琼和三位青年对视一眼,笑道:“蔡家大小姐说得很对,来,我们坐着聊。”

等大家坐定,淳于琼笑道:“给三位介绍一下我的这些兄长,这位是汝南程秉,乃是康成先生高足,这两位是武威张绣,蜀郡张任,他们都是我的武学同门师兄,这位是陈留典韦,乃是蔡琰大小姐的表兄。”

三位青年又是和程秉等一番认识,相互行礼。

待得大家坐定,毛玠开口道:“先生准备到陈留停留几日啊?”

淳于琼想了想,道:“冬季将至,小弟可能不会停留太久,预计后日启程吧。”

蔡琰听到淳于琼说后日即将启程,心中不禁有一种不舍和失落。

吴懿笑道:“我估计先生最近几日可能难以启程。”

程秉问道:“子远兄何出此言啊?”其他人也是好奇地望着吴懿。

吴懿笑道:“不瞒各位,我今日观看天象,预计明日开始会有大雨,此大雨估计会有半个月之久,到时候等天气放晴,路上能够行走,估计也要等到两旬之后了。”

程秉听了,有点不信,道:“子远兄,小弟进日也夜观天像,好像近日都是晴天啊。”

卫兹笑道:“程秉兄,子远乃是我们陈留远近闻名的天象大师啊,定然没有错的。”

吴懿笑道:“程秉兄其实也没有看错,只是陈留天气与别处天气刚好相反,别处看了晴空万里的时候,我陈留自然是暴雨将至。”

程秉听了,拍案道:“哎呀,原来如此啊,我可真是犯了经验主义错误啊。”

毛玠问道:“经验主义错误?这是什么意思啊?”

程秉笑道:“孝先兄,这个经验主义错误,是淳于琼先生创造的一个词,意思是拿原来别的地方套在另一个地方用,而不去考虑这个地方的具体情况。”

毛玠听了,笑道:“先生果然大才啊,这句经验主义错误,可是将这种错误归纳得很是准确啊,难怪先生提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观念啊。”

淳于琼笑道:“孝先兄谬赞了,还是子远兄不愧是天象大师啊,小弟佩服。这样看来,小弟估计得在陈留多停留一些日子了。”

蔡琰听了淳于琼的话,刚刚还有点不舍和失落的心情一下子变成了满心欢喜。她笑道:“先生能在蔡家多呆几日,实在是小妹的福气啊,有先生在旁指导,小妹的学识一定会有大的增长。”

淳于琼笑道:“蔡琰大小姐客气了,要说才能,子远兄这样的才能才能用于生活,有益于实践啊,这才是大才,所谓的诗文之道,在此等才能面前,也不过时哗众取宠而已。”

吴懿笑道:“先生谦虚了,小弟只是喜好军事,所以对于天象有些研究而已,实在是当不得先生如此赞美,倒是先生的诗文,每每读起来,总是能发人深省啊,这才是能教育万民的大才华啊。”

卫兹笑道:“其实先生所说,我细细思来,只有用于生活,有益于实践的才能才是真正的才能,确实是太有道理了啊。但是,子远兄说得也对,先生的诗文往往饱含着很深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其能够让我们这些后学末进发人深省,醍醐灌顶啊,这真是大学问啊。”

毛玠也道:“先生曾有诗曰: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确实是发人深省啊。”

淳于琼笑道:“既然三位兄台谈起了理论与实践,那么小弟也就谈论一点自己的观点,还望各位兄长给予指点。”

毛玠笑道:“能听到先生的高论,实在是我等福气啊,请先生快快到来。”

淳于琼笑道:“不敢当,大家就随便聊聊吧。

所谓理论,实际上就是人们把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教训等加以概括和总结,从而形成的一些有规律的论述,我们就叫做理论。

所谓实践,就是人们所有的具体的活动,比如种庄稼,比如建设房子等等,我们都可以称作为实践。

那么理论和实践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我认为有如下一些关系:

第一,实践是理论的基础。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可以想想,我们所有的认知,都可以说是从实践中总结而来的。就如子远兄刚才说说的天象,那么,我相信要么是子远兄一次次观察天象后所总结的规律,要么就是前人一次次观察天象后所总结的规律,然后子远兄学会了。但是,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首先一定要有一次次的观察天象这一实践活动,然后才能在这实践活动上总结出规律,而这规律,就是我们所说的理论。不知道子远兄认为小弟所说是否有理?”

吴懿点头道:“先生说得实在是太好了,我观天象之所以能够很准,就是因为我请教过很多人,他们观看过很多次天象,然后在他们观察天象的基础上,我亦经过上百次的观看天象,所以才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规律,也就是先生所说的理论。先生这么一说,确实是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啊。”

淳于琼点点头,继续道:“那我再说第二个观点。第二、实践对理论具有反作用,正确的理论对于实践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错误的理论对于实践具有阻碍作用。

何以这么说呢?还是以刚才的天象为例。程秉经过这么些年的学习、实践,基本上总结了一套自认为正确的方法和规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理论。但是这些理论,不是在任何地方都是正确的,就如到了陈留,则是错误的,如果我们按照这种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实践,我们后天出发,估计到得半路上,我们就会无处可行,变成落汤鸡还算好的,到时候饥寒交迫,不知道要出什么样的大事。”

程秉点头,道:“先生说得有理,确实是如此。”

淳于琼笑道:“程秉兄心胸开阔,不以为意,甚好。我继续说啊。但是子远兄的经验和规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理论,则是正确地指导了我们的实践,让我们等大雨过后才出行,大雨过后,必定有大晴,这样我们到时候出行,一定顺畅无比。而这些下雨的日子,我们在蔡府安身,有吃有穿,丝毫不受任何影响,生活无比惬意。这就是我说的正确的理论对于实践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毛玠笑道:“先生高论,实在是让人耳目一新啊,佩服佩服。”

淳于琼继续道:“孝先兄客气了。我还有第三个观点,还请大家细细听来。第三,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我们做任何事情,应该坚持理论和实践的正确结合。

各位,我说这个话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在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不管我们为农、为工、为商、还是做官,当将军,其实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有规律的,这些规律,我们要去总结,去了解,等我们掌握了这些规律,那么我们再做相关的事情,就会举重若轻。相反,我们不去总结,不去了解这些规律,那么我们遇到一件事情,就需要一次尝试,那么往往我们做事情,就会举轻若重了,而且每天会被繁琐的琐碎所包围,没有任何头绪。所以,我们一方面要不断地学习前人所总结的理论,同时也要从生活中、工作中总结理论,而且,更要用我们所掌握的理论,去指导我们的工作,去指导我们的生活,也就是指导我们实践。

各位,我的观点就是这么一些,还不是很成熟,希望大家多多指点。”

毛玠站起来,向淳于琼深深一鞠躬道:“先生在上,请受我一拜,在没有见到先生之前,原本以为先生会名过其实,毕竟先生才十六岁,但是今日见到了先生,那么才知道以先生之才,些许名气可是遥遥不可及啊。”

淳于琼回礼道:“孝先兄客气了,名气不过是过眼云烟,当不得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