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淳于三国
3255100000126

第126章 荀家支持

荀绲拍掌叫好道:“好一句粪土当年万户侯。天色不早了,来,我们去吃晚食。”

就这样,不知道什么考虑,荀绲将大家很感兴趣的话题就这样给打断了。毕竟这一任家主是荀绲,他的话就是权威,大家只有遵守。

淳于琼和大家气氛荣烈地吃过了晚食,就在荀绲的带领下,去看了自己的三舅荀靖,荀靖显然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了,基本上吃不下什么东西,也睡不了什么觉,显得骨瘦如柴,没有一点精神。荀靖见淳于琼过去了,一下子也没有将淳于琼认出来,直到淳于琼大声地告诉他自己就是八年前和他见过的淳于琼的时候,荀靖才一下子记起淳于琼来。荀靖挣扎着坐了起来,和淳于琼聊了约一刻钟当年的往事。也许是淳于琼来了,让他想起了以前的快乐事情,在淳于琼的亲口喂食下,荀靖一下子吃了两碗稀粥。淳于琼看到荀靖来了困意,于是就和荀绲一起告辞回去了。

淳于琼和荀绲出来后,荀绲就将淳于琼给请到了自己的书房。两人一到书房,荀绲就对书房里的荀谌和荀彧道:“荀彧,你出去,守在书房门口,任何人不许进来。”

荀彧点了点头,道:“是,父亲。”说完,拿了一卷书就走了出去。

荀绲对荀谌脸色凝重地道:“荀谌,你就在书房里,只管听,不要作声,记住,今天所有听到的话,不允许说给任何人听,包括你妻子也不行,知道吗?”

荀谌点了点头,找了个角落坐了下来。

荀绲请淳于琼坐下,道:“外甥,你知道我为何要将你们下午的对话打断吗?”

淳于琼想了想道:“二舅是不想让我们在那里谈论那个话题。”

荀绲点头道:“是的,孺子可教也。我确实不希望你们在那个地方谈论那些事情,毕竟人多口杂,现在又是党锢之祸的时候,一旦被有心人知道,被别人利用,我们可是有理也说不清啊。”

淳于琼点头道:“嗯,还是二舅考虑周到。”

荀绲笑道:“虽然刚才都是我们一家人,但是毕竟还有一些年轻人在,他们人生经验不足,一旦没有注意,可能就被说漏嘴,所以,我不得不防啊。”

淳于琼点了点头,道:“二舅说得对,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荀绲拍掌叫好,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说得好啊,外甥,你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在人情世故方面,我觉得你比起你的那些表兄,可是要强得多啊。”

淳于琼笑道:“二舅过奖了,我只是这些年独立在外,有些历练而已吧。”

荀绲也不争执,道:“外甥,我们言归正传吧。”

淳于琼点了点头,认真地看着荀绲,一言不发。

荀绲满脸凝重地道:“外甥,想必以你之才,你定然已经看到,大汉即将迎来乱世吧。”

淳于琼点了点头,道:“是的,我相信稍微有些眼光的人都会有这种认识。”

荀绲点头,道:“乱世将至,你准备如何自处啊。”

淳于琼笑道:“二舅,还是那四句话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安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荀绲笑道:“你那淳于四句,放之四海而皆准。你在你舅舅面前,就不要卖关子了,直接说出你的具体计划吧。”

淳于琼微笑道:“二舅,何以知道我有具体计划啊?”

荀绲笑道:“我和你祖父可是关系很好啊,你的一举一动,你的祖父可是都告诉了我啊。从你的这些动作、行为中,我可是不难发现,你在八年前就已经开始为乱世做准备啊。外甥,你还真是天生智慧啊,八年前,你才八岁幼童,居然就开始布局二十年之后啊。”

淳于琼笑道:“外甥不是什么天生智慧,只是外甥从小就有一种危机感而已,我当时所想,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让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等家人在这场乱世中能够生存下来,不要受到任何伤害。”

荀绲点了点头,道:“不管你当时怎么想,但是你现在的想法可以告诉你舅舅了,说不定你舅舅也能够助你一臂之力啊。”

淳于琼笑道:“那外甥先谢谢舅舅了。不瞒舅舅,外甥的想法很简单,大汉能扶,那么我则全力以赴地扶持;大汉如果不能扶持,那么,外甥将会登高一呼,先为我自己的家人朋友创造一份保障,进儿我将为华夏老百姓觉得幸福安康,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荀绲摸了摸自己的胡须,道:“外甥,你觉得大汉还能扶持吗?”

淳于琼摇了摇头,道:“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朝中宦官转正,地方贪污成风,老百姓要活命,难啊。”

荀绲点了点头,也叹道:“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确实如此啊。土地兼并啊,是这场乱世来临的最主要的根本原因。”

淳于琼听了心里一惊,他没有想到荀绲居然看得这么深远,将土地兼并这个引起黄巾起义的最根本的原因都道了出来,要知道在这个时代,能有这种意识的人可是不多啊。

淳于琼点头,道:“二舅看得深远,外甥佩服啊。”

荀绲摇摇头,道:“外甥,不要拍老夫马屁,我把土地兼并这四个字说出来,你却一点疑惑也没有,说明你对于土地兼并的危害早已经看得清清楚楚了啊。我五十多了,才看清楚土地兼并的危害,你才十多岁就已经看得如此清楚,老夫和你比起来,可是差得远啊。”

淳于琼笑道:“舅父谦虚了,您是人在其中,当局者迷啊。”

荀绲笑道:“好了,不和你争了。说说你的具体计划吧。”

淳于琼点了点头,收起脸上的笑意道:“不满舅父,我这几年来,文臣武将,倒是收了一些,所以这第一步,人才准备倒是有了一定的基础。”

荀绲笑道:“我颖川的几位年轻俊才,陈群、戏忠,包括荀攸,现在都是为你马首是瞻啊,你在人才方面,可是下手不慢啊。看来外甥你,思路很是清晰啊。那么接下来呢?”

淳于琼继续道:“要能够登高一呼,有了人才乃是第一步,这些人才跟随于我,信任我,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乃至身家性命都交给我,那么我自然要养得起大家,而且要让大家在我这边比在别的地方要过得好。这样一来,我的第二个准备就是钱粮。”

荀绲点了点头,道:“你说得对,没有钱粮,如何成事啊。”

淳于琼笑道:“不满舅父,外甥已经有了几套赚取钱粮的方法,预计到了明年的这个时候,我可以说日进斗金,问题不大。所以,第二个钱粮的问题基本上已经解决了。”

荀绲吃惊地道:“外甥,我还以为你准备钱粮一途,乃是依靠你淳于家族的支持啊,没有想到,居然是完全靠你自己啊,很是让舅父吃惊啊。”

淳于琼笑道:“舅父,俗话说,靠山山倒,靠水水淹,只有靠自己,才能坚不可摧。所以啊,不是外甥说得不好听,完全靠祖父这一只,哪怕是砸锅卖铁,也就那么多钱粮,我可不希望让家人的生活受到影响啊。至于淳于大家族,我还不知道他们的态度,我总不能在一颗树上吊死啊,以后他们能帮我,我求之不得,他们不帮我,我亦能够自给自足。所以,外甥这八年做了一些实验和准备,今年学成出山后,我就开始了布局。”

荀绲点头称赞道:“外甥,考虑周到、长远,不错,不错。”

淳于琼继续道:“舅父,那么我下一步将要做的,就是第三个准备,那就是我需要地盘,需要根据地。”

荀绲点头,道:“人才、钱粮、基地,有了这三样,你的基础就不会差了。你第三步准备如何达成啊?这个可是要朝廷任命啊。”

淳于琼笑道:“舅父,实话实说,要地盘,说不难也难,说难其实亦不难,只是这些手段,有些见不得光,一旦被世人所知后,对我的名声会有一些影响,所以,我只能在暗中进行。而且,就我个人而言,我暂时不会到我的地盘去为官,我会安排靠得住的下属去我的根据地里做好准备。”

荀绲笑道:“那我就来猜一猜你的手段吧,当今董太后收纳金钱,卖官求货。对吧。”

淳于琼笑道:“不瞒舅父,此乃其一也,至于其他手段,还请舅父暂时不要过问太多,毕竟这些结果还没有达成,还不知道效果。”

荀绲点头道:“要成大事,就不能太迂腐,今天听了你的述说,可见外甥你不是迂腐之辈,你有眼光,有计划,有雄心,有毅力,加上你为人灵活,毫不迂腐,我可以断定,总有一天,你的大业一定能够成功。”

淳于琼笑道:“谢谢舅舅的认可和夸赞。只是作为外甥的大业,舅舅难道就不给点支持吗?所谓娘亲乃舅啊,您可不能帮外部帮亲啊?”

荀绲哈哈一笑,道:“我的外甥啊,你可真是个厉害的角色啊,你手里都那么多人才了,居然还想这舅舅这边的些许人才啊。”

淳于琼笑道:“舅舅这话可就谦虚了啊,第一,欲成大事,人才肯定是越多越好。其二,荀家不说您这一辈荀氏八龙,才德突出。就说年轻一辈,几位表哥表弟,乃至荀攸,个个可是天下少有的贤才啊,我可是求之不得啊。”

荀绲笑道:“外甥啊,卡你拉我荀家不出点血可是不行了啊。”

淳于琼笑道:“舅父,我的身体里可是流着一半的血乃是荀家的啊。”

荀绲哈哈大笑道:“好,既然外甥都这么说了,那么我也表个态,荀谌我就交给你了,从今天开始,荀谌就生死随你。”

荀谌听了,站起来,走到淳于琼身边,向淳于琼行礼道:“荀谌拜见主公。”

淳于琼忙将荀谌扶起,道:“能得兄长,就如高祖得曹参也。”

荀谌笑道:“多谢主公夸奖。”说完,又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荀绲继续道:“至于荀家的其他年轻一辈,只要你看得上,谈得拢,随便你选用。当然,我也是有条件的,我的几个条件也希望你能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