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淳于三国
3255100000128

第128章 何进招荀攸

淳于琼和荀绲、荀谌谈到很晚才回到房间休息。这一晚上,淳于琼收获很大,首先是荀家的表态,可以肯定淳于琼会近水楼台先得月,能够优先网罗荀家的人才为自己所用,其次是发现了荀谌这个大才。荀谌在原来的历史上,昙花一现而已,其名气比起他的弟第荀彧和侄儿荀攸可是相差甚远,经过一个晚上的了解,淳于琼觉得荀谌比起荀彧来说,才能不一定会低,更重要的是,荀谌和历史上的保皇派荀彧不一样,荀谌可以说更多的是保老百姓派,而不是保大汉朝。

淳于琼心情很好,躺倒在床上就睡者了。第二天一早,淳于琼就起来了,原本淳于琼准备于昨天晚上见见荀攸的,但是,没有想到荀绲将他叫过去了,所以没有和荀攸见成面。今天淳于琼早起,就是希望能够早点和荀攸见见面。

果不其然,辰时刚到,荀攸就过来了。荀攸今年已经二十岁了,长得高大俊美,而且全身带着一股儒雅之气,显得很是不凡。

荀攸敲了敲淳于琼的房间,道:“荀攸到访,请问淳于琼先生在吗?”

淳于琼正坐在窗前看书,听到荀攸到访,忙兴奋地将书本放下,跑过去把门打开。淳于琼把门一开,荀攸和淳于琼都互相抵打量起对方来,毕竟两人有将近九年没有见面了,容貌还是有很大变化的。

淳于琼打量完荀攸,笑道:“公达,见到你实在是高兴得很啊!”

荀攸笑道:“我能见到先生,亦是兴奋不已啊。”

淳于琼笑道:“来来来,我们进去坐着聊。你可不能称呼我为先生啊,那就显得生疏了。”

荀攸跟着淳于琼走进门,坐好,笑道:“先生,你总不能让我叫你表叔吧,我可是年纪要比你大啊,我可是叫不出口啊。”

淳于琼笑道:“好了,好了,随便你怎么叫吧。”

荀攸笑道:“这才对嘛。我昨天晚上听说二叔祖将你请去了,所以昨晚没有来拜访你,还请见谅啊!”

淳于琼笑道:“我说公达,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客气了啊。”

荀攸笑道:“你现在可是天下闻名的名士啊,我可是怕你说我不知礼数啊。”

淳于琼笑道:“哈哈哈,没有想到荀公达居然也免不了俗气起来了啊。”

荀攸笑道:“好了,不开玩笑了啊。”

淳于琼笑道:“对了,半年没有和你们通信了,你们几个的情况何啊?”

荀攸笑道:“我们几个原本一年前就应该学成归家了,但是大家知道你最近快要回来了,所以,大家都没有离开,都等着你回来啊。我估计他们几个等一下也会过来的。”

淳于琼笑道:“那真是麻烦你们了啊。”

荀攸笑道:“这有什么麻烦的啊,客气了。对了,你准备如何打算啊?”

淳于琼笑道:“我准备年后在颖川、汝南、沛国去游历一番,结交一些名士,然后就北上洛阳,去寻求个一官半职,以做历练。你呢?怎么打算啊?”

荀攸笑道:“你知道我们颖川新来了一位太守吗?”

淳于琼摇了摇头,道:“新太守,我还真的不知道呢?怎么了?”

荀攸笑道:“这位新太守,名叫何进,字遂高,南阳宛人。”

淳于琼听到何进的名字,不禁心中一惊叹,道:“何进,他任颖川太守啊。”

何进,字遂高,南阳宛人。东汉灵帝时外戚,官至大将军。何进的异母妹有宠于灵帝并被立为皇后,他也随之升迁。黄巾起义时,何进为大将军,总镇京师,因及时发现并镇压了****义的密谋,被封为慎侯。为张大威望,何进请灵帝在京师讲武结营,置西园禁军校尉。灵帝驾崩后,蹇硕谋诛进而立皇子刘协,未果,反被进诛。何进从袁绍之言,博征智谋之士为己所用。自此独揽大权。然而何进不纳陈琳之谏,多结外镇军阀,翘首京师,与袁绍等谋诛宦竖。终于事泄,被张让等先下手为强,遭杀身之祸。

荀攸问道:“先生,你以前听过何太守的名字吗?还是你们认识啊?”

淳于琼摇摇头,道:“哦,我以前听说过何进乃是何贵人同父异母之兄,见倒是没有见过他。怎么了,何进来拜访过你吗?”

荀攸点头道:“何进来拜访过荀家,想请荀家推荐一些人才给他。”

淳于琼笑道:“何进乃是出身屠户,而且是靠妹妹上位,我估计以荀家的身份地位,估计也就是派你去出仕吧,毕竟,何进的面子也不能落啊。”

荀攸笑道:“先生大才,果然什么都瞒不住你啊。先生对我出仕,你如何看啊?“

淳于琼笑道:“就我而言,我觉得这是一次好的机会啊。“

荀攸一惊,问道:“先生,何以如此说来啊?”

淳于琼笑道:“公达,我之所以如此说,主要有三个原因,不知道对不对,还需要你自己考虑考虑。”

荀攸一抱拳,道:“还请先生告之。”

淳于琼摆了摆手,道:“我之所以说这是一个机会,主要原因如下,其中第一是何遂高这个人,应该算是有情有义之人,为什么这么说呢,乃是因为何进出身屠户,先丧母,其父何真再娶,生有一子二女,后来,何真也去世了,何进养育一家五口人。而且,后来还把自己的妹妹送到了皇宫,在皇宫里后宫佳丽上千,要想取得皇帝的喜爱,可是不容易的啊,除了长相漂亮,还要有文化、有能力的啊。由此可见,何遂高肯定是重点培养了自己的妹妹啊。由此可见,何遂高可是一位有情有义之辈啊。如果你能为何遂高所用,那么何遂高一定会带你不薄的。而且,说句实话,能够对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都照顾有加的人,其本质一定不坏,那么他不管在哪里做官,都不会做什么伤天害理,万民唾弃之事,这样,他的名声也不会太坏的。”

荀攸点了点头,道:“先生如此说来,可见何太守,真的是有情有义之辈啊。”

淳于琼继续道:“第二个原因是,我大汉历来就是宦官与外戚专权,其实这也是皇帝对朝廷的一种管理模式。现在宦官张让、赵忠一家独大,肯定不是皇帝所喜,那么,皇帝就会扶持外戚,以抗衡宦官一党,只是皇帝以前准备扶持董太后一党,只是董太后一党实在是扶不起啊,董太后的哥哥董宠居然因假传董氏的谕旨有所请托,而被下狱处死,实在是让人觉得其蠢无比啊。所以,皇帝就要再扶持一派外戚,那么何贵人之兄,就是再好不过了。何遂高乃是屠夫出生,本身出生低贱,因为其出生,他不可能被世家大族所看重和支持,那么,他能依靠的人,只有可能是皇帝,他也必须要忠诚于皇帝。而且,你看何遂高在担任颖川太守之前,可是先为郎中,随后迁虎贲中郎将,现在又外放为颖川太守,可见皇帝是对他的各种历练啊。所以,我可以估计,何遂高应该在颖川担任太守不会很久,就会被调离到朝中任职,而且其以后的地位就如历史上的外戚一样,很有可能权势无双。”

荀攸点了点头,道:“先生如此一说,确实分析得很是透彻啊。”

淳于琼没有接话,继续道:“第三,就是从公达你个人来看,你祖父虽是广陵太守,你父亲也任州从事之职,但是可惜的是他们去世得太早,导致你们这一脉就被此衰落,虽然你们现在回归荀家,不愁吃穿,但是,总体而言,你们的地位和机会和荀彧等比起来,可是远远不及,这也是为什么何遂高来你荀家,荀家推出你去出仕的原因之一。那么,你们要出人头地,只有曲线救国之路,所以啊,你出仕为何遂高的下属,为其出谋划策,对你来说,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荀攸点了点头,道:“先生,不说,我还真没有想到呢。”

淳于琼呵呵一笑,道:“公达乃是当世的智慧之士,之所以,没有想到,其原因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啊。”

荀攸笑道:“曲线救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先生出口成章啊,佩服佩服。”

淳于琼笑道:“公达,我的马屁你就不要拍了啊。我给你说啊,何遂高现在正是势单力薄之时,这个时候,只要你去出仕于他,那么你一定会受到他的重视,毕竟你虽然在荀家地位不是太高,但是,何遂高并不知道啊,他会以为是荀家对他的支持,而你就是荀家的代言人。只要你在何遂高手下,稍微展露自己的才华,那么你必然能够被何遂高引为心腹,这样一来,随着何遂高的官位变化,你也会随之水涨船高。如此一来,不出十年,你定然会闻名天下,同时,会将荀家的很多人都会被你甩在后面,毕竟,在一个家族中的地位,也是要靠实力说话的啊。”

荀攸听了,连连点头,对淳于琼一鞠躬,道:”先生一翻分析,真是让我醍醐灌顶啊,感谢先生的劝解和教育。“

淳于琼将荀攸扶起,道:“公达,你太客气了啊。既然我说了这么多优势,那么我也说说何遂高的劣势吧。何遂高最大的劣势就是其智小而谋疆,而且太过于重视其和家人的感情,所以,我可以断定,一旦当今皇帝驾崩,如果太子还很年幼,那么不久之后,那么何遂高也就会身死异首。”

荀攸心里一惊,毕竟荀攸也是智慧之士,淳于琼如此一说,荀攸就明白了过来。荀攸对于淳于琼的才华很是佩服不已。于是问道:“先生,那么我该如何做呢?”

淳于琼笑道:“公达乃是大才,自然会将自己的事情处理好,我就送公达一句话:做该做之事,莫要强求。”

荀攸听了,点头道:“谢谢先生赠言,公达感激不尽。”

淳于琼笑道:“我今天不说,公达也会想明白的,我只不过是先说了出来而已啊。你不用谢我的。哈哈哈”

荀攸听了,和淳于琼一起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