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淳于三国
3255100000158

第158章 论沛国才

淳于琼前世虽然喜欢看三国,但是其感兴趣的还主要是一些谋臣武将,对于像朱德朱建平之类的人不是很了解。其实在这个时代,因为科学知识不是很发达,导致迷信思想很是严重,当时的人很是相信一些易术、相术之类的。

其实说到周易之类的,淳于琼前世不是特别信,但是他穿越过来后,经历了一系列的事情,他不得不相信这些易术、相术之类的来。

今天朱建平的话让淳于琼感慨很深,他问道:“建平兄,不知道如果我的命运没有改变的话,那么将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啊?”

朱德想了想,道:“先生的命运应该是十年前改变的,如果先生没有改变命运的话,先生定然是高官厚禄、富贵一生,但是先生最后会不得好死。”

淳于琼听了,心中暗暗吃惊,道:“谢谢建平兄。”

朱德笑道:“先生不要客气,我就这么一点本事,能够为先生面一下相,也是我的幸运啊。不知道先生到谯县,所谓何事啊?我经常走街串巷,在谯县也认识不少人,说不定能帮上先生。”

淳于琼笑道:“建平兄如此说来,那可是太好了啊。不瞒建平兄,小弟这次来谯县,主要是为了寻访一些青年才俊。”

朱德笑道:“先生这可是问对人了啊,我可是认识很多青年才俊啊,不仅是谯县的,而且还有一些事沛国其他县的。”

淳于琼笑道:“如此最好了,还请建平兄给我介绍介绍一些沛国的青年才俊啊。”

朱德点了点头,道:“那我就给先生介绍介绍我沛国的青年才俊。如果说到沛国的青年才俊,其第一人我认为非曹操曹孟德不可。只是曹孟德现在在洛阳为官,所以先生不能得见,这可谓是先生的一大遗憾。”

淳于琼点了点头,道:“确实,我们上午去拜访过曹府,刚好曹孟德没有在家,曹家的其他青年才俊,如曹仁、曹洪、曹纯等则还年幼,正在族学求学,不便打扰,所以我等就告辞了。”

朱德点了点头,道:“先生果然眼光不凡,没有见到曹家的这些后起之秀,居然就能知道曹家的这些未来的千里驹,实在是让我佩服啊。”

淳于琼笑道:“建平兄客气了,我也是偶尔听说他们有才能而已,所以才来拜访。还请兄台介绍介绍其他的青年才俊。”

朱德点了点头,道:“排在曹孟德之后的,应该算夏侯兄弟。”

淳于琼问道:“建平兄所说夏侯家兄弟可是夏侯惇、夏侯渊两兄弟。”

朱德一惊,道:“先生真乃是奇人也,居然连他们俩兄弟也知道啊。”

淳于琼笑道:“小弟能来谯县会天下英才,自然是要先大概知道一些本地的才学之士啊。小弟知道夏侯家家道中落,夏侯两兄弟名声也不显,不知道建平兄为何说夏侯两兄弟乃是当世大才啊。”

朱德笑道:“这两兄弟熟读兵书,武艺高强,一旦风云际会,两兄弟将会是战场猛将,更能够成为一代名将,不知道先生认为我所说是否对啊?”

淳于琼点了点头,道:“建平兄眼光毒辣啊,小弟有人认为如此。”

朱德笑道:“那我继续介绍我沛国的青年才俊啊。接下来,我认为应该是张鲁张公祺,张公祺生于沛县大家族张家,张家乃是留侯张良之后,乃是我大汉道家之翘首,张公祺之弟张卫、张愧亦是不凡,但是比起张公祺来说,还是有些差距的。只是张公祺一家都笃信道教,基本上不出世,所以声名不显。”

淳于琼点了点头,道:“张家自张道陵创建天师道开始,后来其子张衡、张权继承父志,现在张鲁三兄弟继续将天师教发扬光大,其实其名声已经很显了,只是我等不是道家信徒,所以不曾了解而已。”

朱德听了,点头道:“先生说得实在是好啊,我等不了解,就觉得其声名不显,实在是眼界有些狭隘了。”

淳于琼笑道:“建平兄客自谦了,各人看待事情的角度不一样而已。”

朱德点了点头,道:“再往下走,丁冲丁幼阳,他虽然名声不显,但是确实是有才之士,只是他的才能还没有显现而已。。”

淳于琼点了点头,笑道:“说起丁冲丁幼阳,其确实如建平兄所说,乃是有才之士。说起丁家,就不得不说丁冲的族人丁宫****雄了,其历任交州刺史、光禄勋。我相信他有三公之才,以后定当居三公之位。”

朱德一愣,道:“先生如此看好丁宫****雄?”

淳于琼笑道:“建平兄,不是小弟看好他,乃是他确实有如此本事,如果建平兄不信,那么请拭目以待啊。”

朱德笑道:“好一句拭目以待啊,那我就拭目以待。”

淳于琼笑道:“请建平兄继续。”

朱德点了点头,道:“再往下,应该是史涣史公刘,文稷文谷社。”

淳于琼一思考,道:“此两位都乃是沛国有名的游侠,建平兄何以说他们乃是一世杰出之才啊?”

朱德笑道:“史涣和文稷虽然年少时为一游侠,但是其有雄气,都是忠诚勇敢之辈,他们的武艺和军略虽然比不上夏侯兄弟,但是一旦给予其机会,他们定然也能成为军中骁将,独当一面。”

淳于琼拍了一下桌子道:“建平兄实在是不得了啊,看人如此精准,小弟佩服不已啊。”

朱德微微一笑道:“先生的眼光也很是独到啊,比起我来,可是一点不差啊。”

淳于琼笑道:“还请建平兄继续。”

朱德笑道:“小弟认为的人才也就以上几位,其他人,还入不得我的眼里。”

淳于琼笑了笑,道:“刘岱刘公山、刘繇刘正礼、魏讽魏子京,其声名也在外啊,难道也入不得建平兄的法眼啊?”

朱德一愣,道:“没想到先生对于我沛国的人才如此了解啊,佩服,佩服。刘公山,刘正礼两兄弟,可以算是一代隽才,但是其两人因为乃是汉室宗亲出生,身份高贵,导致其刚愎自用,很难听进贤才的意见,所以,虽然他们有才智,亦是一时豪杰,但是两人会不得好死啊。”

淳于琼心里一惊,要知道刘岱乃是讨董的十八军诸侯之一,乃是汉末群雄之一。而刘繇亦为扬州刺史,虽然在位时间短,但是亦在历史上留下了一笔。但是这两人都很难听进别人的意见,因为自负而被杀了。

淳于琼一直不理解,为什么汉朝那么多宗亲,要背景有背景,要地位有地位,要名声有名声,要财货有财货,但是最后只出了一个所谓的国戚刘备之后最终成事,而其他皇亲国戚则是被淹没在了历史中,听了朱德的话,淳于琼才明白,他们之所以成不了大事,就是因为其出生的环境太过于优越,最后导致要么刚愎自用,要么急不可耐,要么不思进取......,所以,刘氏的江山最后为其他人所占了。

淳于琼问道:“建平兄,你这么一说,可是解决了我内心埋藏很久的疑惑啊,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朱德笑道:“先生客气了。先生随口一句,就是经典啊,真是出口成章啊,佩服佩服。”

淳于琼问道:“魏讽隗子京又如何呢?”

朱德一摇头,道:“魏子京以口才名动天下,但是其成也口才,败也口才啊。”

淳于琼笑道:“建平兄,这成也口才,败也口才,当何解。”

朱德笑道:“先生,之所以说魏子京成也口才,乃是说他凭借口才,定然会被人举荐,从而能得高位,并且自卿相以下皆倾心交之,因而重名于天下。之所以说他败也口才,乃是因为靠口才所交之人,如何能够值得信任,因此,其将会死于信任之人之手。”

淳于琼听了,拍案叫好,道:“建平兄实在是厉害不已啊,建平兄之言,正是小弟所见啊。但是话说回来,小弟却有一点不敢苟同,那就是小弟认为,即使是刘岱、刘繇、魏讽三人亦应该为大才,当然,前提条件是他们一定要被用对地方,就如刘岱、刘繇两兄弟,如果不要他们做决定,而让他们作为执行工作,那么他们一定会政绩突出,留名青史。再如魏讽,其既然有口才,且擅长结交,那么他定然是天生的外交人才,一旦由其组织外交事务,必然成为一代名臣。”

朱德听了,陷入了深思,良久过后,他向淳于琼一拜,道:“先生所言,发人深省啊,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淳于琼笑道:“建平兄,小弟有一个观点,也许不对,但是我亦举得有道理,那就是:天下没有不合用的人才,只有不会用的主公。”

朱德、荀谌、程秉、许褚听了淳于琼的这一句话,心中纷纷一震,看向淳于琼的眼神充满了佩服。

朱德点了点头,道:“先生之言,真可谓是发人深省啊。”

荀谌因为和淳于琼呆的时间不长,所以,他对于淳于琼的了解不深,但是淳于琼今天的表现却出乎了他的意料之外,他没有想到淳于琼对于沛国的青年才俊会有如此的了如指掌,他现在看向淳于琼的眼光可是十分吃惊了,一个对于不是自己的手下的人都如此了解的人,其对于自己的手下的了解那更会到什么地步啊,所以他对于淳于琼说出天下没有不合用的人才,只有不会用的主公之言,一点也不吃惊,觉得很是水到渠成。这也再次坚定了荀谌将自己整个荀家都拉入淳于琼阵营的决心。

淳于琼微微一笑,道:“建平兄可有兴趣,与小弟一起为天下苍生尽一份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