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淳于三国
3255100000198

第198章 卫仲道

不一会,老头带着淳于琼等来到一处庭院前,还没有进入庭院,就传来一阵阵欢呼声、叫好声。

老头道:“先生请稍等片刻,我这就去告知少爷。”

淳于琼点了点头道:“有劳老伯了。”

老头向淳于琼抱拳示礼后,快步向院内行去。

不一会,只见院门大开,几人快步走了出来,为首一人正是蔡邕。比起原来见过的蔡邕,现在的蔡邕显得更加的儒雅,特别是一嘴飘逸的胡须,给人一种十分风流倜傥的感觉。

淳于琼忙走上前,对蔡邕拜道:“见过叔父!”

蔡邕忙将淳于琼扶起,上下打量淳于琼道:“十年没见,仲简现在不仅是名声在外,而且也是一表人才啊!”

淳于琼笑道:“叔父谬赞了,在叔父这样的大儒面前,我可不敢班门弄斧啊!”

蔡邕拍了拍淳于琼的肩膀道:“早就听说你到了京城,一直等着你过来,今天总算是来了啊,走,走,走,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今天刚好在举办诗会,你今天可一定要露两手啊,否则,我可不依你啊。”

淳于琼谦虚地道:“侄儿来晚了,还请叔父见谅!”

蔡邕笑道:“只要你有好诗文,我就原谅你!走,我们先进去,慢慢再聊。”

淳于琼点了点头,朝其他人微笑着拱了拱手,跟着蔡邕进了庭院。

庭院不是很大,占地约一亩左右,四周都种着一些树木和竹子,显得很是凉爽。庭院的地上铺着石块,虽然有些凹凸不平,但是收拾得干干净净。

庭院四周摆满了太师椅,每个椅子中间有一个桌子,上面放着一些水果、点心、清水等物。椅子上都坐满了人,年纪最大的也才四十多岁,年纪小的十多岁,大家都好奇地看着淳于琼。

蔡邕向淳于琼指了指右手边新摆放的椅子道:“仲简,你就坐那边吧。虽然你名气大,但是你来得最晚,你不会不满意吧?”

淳于琼笑道:“叔父,看您说的,在坐的都是京城中的大才,我不过是有些许小名,有地方坐就算不错了,我怎么敢不满意啊?相反,能遇到如此盛会,能够认识各位名士,我可是高兴都来不及呢!”

只见蔡邕旁边的一位身材高挑,孔武有力,但是面容儒雅的中年男子笑道:“久闻仲简为人谦虚,今日一见,果然盛名之下无虚士啊。”

淳于琼看着中年男子道:“久闻子干先生说话声如洪钟,豪迈宽宏,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小子见过子干先生。”

中年男子摸着自己的胡须,笑道:“没想到我卢子干的区区之名居然也能入得了少年奇才的耳中,我可是欣喜不已啊!”

淳于琼笑道:“子干先生谦虚了,子干先生博古通今,才华出众,品格高尚,志向高远,乃是我辈之楷模,小子还应该叫先生一声师伯呢。”

卢植,字子干。涿郡涿县人。?东汉末年经学家、将领。

卢植性格刚毅,师从太尉陈球、大儒马融等,为郑玄、管宁、华歆的同门师兄。曾先后担任九江、庐江太守,平定蛮族叛乱。后与马日磾、蔡邕等一起在东观校勘儒学经典书籍,并参与续写《汉记》。黄巾起义时为北中郎将,率军与张角交战,后被诬陷下狱,皇甫嵩平定黄巾后力救卢植,于是复任为尚书。后因上谏激怒董卓被免官,隐居在上谷军都山,被袁绍请为军师。初平三年去世。著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等,今皆失佚。唐代时配享孔子,北宋时被追封为良乡伯?。

白马将军公孙瓒以及后来的蜀汉昭烈帝刘备皆为卢植门下弟子。范阳卢氏后来也成为著名的家族。

卢植摆了摆手道:“连康CD和你平辈相交,我可是不敢被你叫师伯啊。”

蔡邕笑道:“好了,仲简,你先就坐吧,等下我再给你介绍介绍大家。”

淳于琼点了点头,向蔡邕和卢植行一礼,然后向座位走去,坐好。许褚和淳于飞鸿则北安排坐在淳于琼的后面不远处。

蔡邕笑道:“各位,请安静!”庭院瞬间安静了下来。

蔡邕继续道:“各位可知我们坐下的椅子是哪位发明吗?有了这些椅子,我等长时间坐着,再也不会腰酸腿麻了吧。”

只见一年轻少年率先回答道:“这椅子正是有少年奇才之称的淳于琼先生发明的。”

蔡邕点了点头道:“仲道果然知之甚广。”

“仲道,难道是卫仲道。”淳于琼想道,不由得仔细地打量起卫仲道来。只见卫仲凯身高约七尺三寸,身材有点偏瘦,面容俊美,只是脸色有点发白。卫仲道出生于河东卫家,从小锦衣玉食,加上教育很好,所以给人一种很是儒雅,让人很是亲近的感觉。

淳于琼心里想着:“蔡邕叔父看中的人,就从这幅皮囊来看,还是不错的。”

由不得淳于琼部关注卫仲道,毕竟在原来的历史上,卫仲道可是蔡琰的第一任丈夫。《后汉书卷八十四列女传》记载:“(蔡文姬)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蔡琰正是在卫仲道死后,回到自己家中后,被匈奴左贤王掳走,在北方生活了有十二年之久,并生下两个孩子。

这一世,淳于琼已经和蔡琰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让蔡琰如同历史上一样的命运的。当然,也不会给卫仲道染指蔡琰的机会。

只听见蔡邕道:“各位,刚才我去迎接的少年,就是大名鼎鼎的淳于琼。”

“什么,他就是淳于琼?”

“不是吧,这么年轻?”

“这就是少年奇才啊!”

......

只听见到处是一片惊叹的声音。所有人的眼光都盯着淳于琼,淳于琼早就见惯了这样的状况,所以也是不惊不躁,满脸微笑地坐在椅子上。

蔡邕用手压了压,道:“大家安静,今天是大家的诗会,不是仲简一个人的欢迎会,我们还是继续,当然,有少年奇才的仲简的加入,我相信,我们的诗会会更加有趣。”

随后,蔡邕介绍了其他一些主要人员,老一辈的主要以马日磾、堂溪典、张驯、李巡、韩说、单飏、卢植、朱儁、皇甫嵩等较为出名。年轻一辈的中,主要有曹操、杨彪、卫觊、卫宁、公孙赞、王严、皇甫坚寿、朱晧、钟繇、许攸、赵融、夏牟等。

这个时候的马日磾、堂溪典、张驯、李巡、韩说、单飏、卢植、朱儁、皇甫嵩等人,都还不是朝廷的中流砥柱,还只是在朝廷中担任议郎、博士等无权无势的官。至于曹操等年轻一辈,更不要说了,都才十几二十岁的年纪,出仕的基本上都很少。

但是,就这些人来说,未来的三十年到五十年,可以说都是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留名未来。随便一人出来,都可以说是在自己的领域里数一数二的人物。

就连淳于琼最为关注的卫仲道来说,其除了长得一副好皮囊外,其无论是家庭背景,还是个人能力、才华都还是很不错的。卫仲道,名卫宁,字仲道,乃是河东世家卫家的嫡次子。卫家是河东大世家,在那里有着很高的声望。初兴于汉名将卫青,被立为皇后的卫子夫。卫氏家族就是从那一刻起平步青云。

卫仲道因为死得比较早,所以在历史上没有留下什么名声,但是说起其兄长卫凯,则是在历史上赫赫有名。

卫觊,字伯觎,河东安邑人。他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学家,也是曹魏政权中颇有见识的政治人物。卫觊少年早成,很早就以才学著称,曹操为司空时,就任他为属吏。先后任过县令、治书侍御史等职。在这个时期,卫觊镇守关中,为曹操平定中原,进而底定关中做了有益的准备。魏国建立后,他与王象共同主持制定典礼制度,官至尚书。

而卫凯和卫宁两人年纪相差不大,家庭环境、所受教育都差不多,所以其能力、才华应该是差不多的。更何况,大名鼎鼎的蔡邕看上卫宁,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应该不只是看中河东卫家的家世背景和俊美的外表,应该还看中了卫宁的才华和能力,不然,以蔡邕的能力、才华、为人、知名度等,不知道有多少有家世、有外表、有才华的青年才俊愿意娶有才又有貌的蔡文姬。

只是卫仲道命薄,和蔡邕结婚没有几年,就因病去世了,导致自己一生才华埋在了地下,也造成了蔡文姬悲剧的一生。

从诗会中,卫仲道的表现来看,其还是很抢眼的,其才思敏捷,为人活跃,待人礼貌,为人较为谦虚,他每道出的诗句,都能够紧贴着主旨,很是不错,只是因为其年纪还小,内容比较空洞,当然,这是因为卫仲道没有和太多的社会阅历有关,相信,经过十几二十年的历练,卫仲道的才华会很明显的。如果不是因为蔡文姬的关系,淳于琼还是比较欣赏卫仲道的。

只是淳于琼在打量卫仲道的时候,卫仲道也在仔细地打量着淳于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