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学对思想政治学习的启发
32613700000001

第1章 感觉规律对思想政治学习的启发

人的感觉类型多种多样,但其发生发展都具有共同的一般规律。研究并掌握感觉的规律,有助于我们提高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

一、感觉性和感觉阈限在思想政治中的应用

感觉性即对适宜刺激物的感受能力。如眼对光波、色调刺激的感觉能力;鼻对气味的感受能力;耳对声波、音色的感受能力。

并不是任何强度的刺激都能引起我们的感觉。过弱的刺激,如落在皮肤的尘埃、极弱的光,我们感觉不到。这说明人的感受性总是与刺激强度有关的,而人们的感觉能力又不是不尽相同的,我们的每一种感觉都有两种类型的感觉性和感觉阈限:绝对感觉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觉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感觉阈限,即引起某种感觉并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量,则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代表绝对感受性的大小,所谓绝对感受性,就是刚刚能察觉出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绝对感觉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即是说,绝对感觉阈限越小,绝对感受性越大;绝对感觉阈限越大,则绝对感觉性越小。

如果能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发生了变化,而我们的感觉则不一定随之而引起变化。那种刚刚产生差异感觉所需刺激的小差异量叫差别感觉阈限。差别感觉阈限代表差别感受性的高低。

二、感觉性的变化发展规律在思想政治中的应用

1.感觉的相互作用

各种感觉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是在神经系统协同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种种感觉之间的相互影响是极其普遍的,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使感觉发生变化。有人研究提出,由于噪音对听觉的影响,从而使视觉感觉性降低。听觉也可以在其他感觉影响下发生变化。因此,在听课时做到“三到”(即心到、眼到、手到)能够很好地运用感觉的相互作用原理,下面就谈谈上课如何做到三到。

第一,心到。心到就是聚精会神。为了做到这一点,课前不要和同学进行激烈的争辩,不听不讲爆炸性的趣闻轶事,不参加分胜负的比试,以保持心态的平静。听课时采取自然坐姿,但决不歪歪斜斜,相信每个老师都乐于面对一群朝气蓬勃的学生,而不愿意看到学生在下面东倒西歪。学生也是一样,坐得端正自然有点紧张,上课本来就不是一件放松的事情,紧张一点正可以提醒偶尔想要溜走的思想。对教师讲的也要一边听一边思考,但思考不能放开,有问题可以记下来课后再想,课上思路要积极跟着教师走。

带着新课要解决的问题和在课前预习中弄不懂的问题,有目的地认真听讲和做试验,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力争当堂课的内容当堂课理解。

第二,眼到。在听教师讲课的时候,眼睛不要去注视与听讲内容无关的图像和实物,要把目光投向讲课的教师,留心讲话人的姿势、神态和表情。当讲话人转移授课方式(如由教师讲述突然变为学生回答)时,听者的眼光也要随之转移。总之,要尽量使眼睛为耳朵服务,以助于注意力的集中。

第三,手到。手到是说听课时记笔记。一个水平高的教师,讲课时不是复述教材,而是灵活地体现教材精神。课本注重知识的系统、全面、完整和精要。教师的讲授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知识的关联,注重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所以,听讲时应当记笔记。笔记应记得详细,但不是有言必录,而是随听随想随记,记其精要。

课堂笔记反映了教师讲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通过课堂笔记,可以掌握教师的思考方法,以及讲授技巧和次序。这些在教科书中和参考书中都是难以找到的。因此,必须明确听课和自学之间的区别,这样才能抓住教师主讲课程的重点和思路,特别是教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这些是做好课堂笔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般说来,对教师讲课的要点、基本理论和公式的解释、说明、推导、结论;基本观点的论点、论据、认证;一些有价值的数据和事实、典型的实例等,均应简明扼要地记录下来。特别是要记载教师对某些问题的新见解和思考方法。同时,通过自己思考还可以在笔记上加上批注,作记号提示,以便于课后复习和进行课堂笔记整理。

顺便提一下,手到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要随时记笔记,平时利用课余时间做一些难题笔记和错题笔记对于查缺补漏,巩固知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如何做好难题笔记和错题笔记,下面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错题笔记:每次考试或多或少会发生些错误,这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以前发生的错误在今后的考试中不再重现。

避免错误重现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把错题记下,从中吸取教训。做错题笔记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记下错题是什么,最好用红笔画出。

其次,错误原因是什么,分析错误是在哪一环节上发生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一错误。

一般说来解题过程包括三个环节,即审题、题目归类和找出答案。如果错误发生在审题环节,则应分析是遗漏了题目的要点或细节,还是看错了题,是没觉察出题中的隐蔽条件,还是未弄清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是看错了,还是没记住题意导致思维偏差或不完整。如果是题目归类错误,则要分析是未找到该试题与脑中已有试题类型的联系,还是没有把两者间的差异区别开来,检查一下解决该题的有关知识有无掌握牢固,还有哪些漏洞,以便日后弥补和进一步巩固。如在求解上出错,则要分析是没有掌握解题技巧,是粗心,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第三,纠正错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根据错误原因分析提出纠正方法,并提醒自己下次碰到类似情况应注意些什么。

若能将每次考试或练习中出现的错题记录下来并加以分析,并尽力保证在下次考试时不发生同样错误,那么在高考中发生错误的概率就会大大减少。

做难题笔记和错题笔记,从表面上看平时花的时间多一些,但它能节省临考前的宝贵时间。

2.感觉的适应

即指相同的刺激物持续地作用于某一特定感觉器官而使感觉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感觉的适应现象无处不在。刚进入水中游泳觉得水是冷的,不久就不觉得冷了;从明亮的室外进入正在放电影的室内,开始什么也看不见,只好在黑暗中摸索,但隔一段时间之后,就能分辨出来,这称为暗适应;刚进入机器声隆隆的车间时,觉得声音特别响,连人们说话也听不见,但过一会就好了。

因此,要提前准备好上课所需的东西,努力使自己提前进入上课状态。

3.感觉的对比

是指两种不同的刺激物作用于某一特定感觉器官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对比可分为同进对比和即时对比两种。两种刺激物同时作用于某种特定的感觉器官,产生同时对比。如同样一个灰色图形,放在黑色背景里显得亮些,放在白色背景里显得暗些;同一块灰色的小方纸,放在蓝色的背景里显得发黄,放在红色的背景里显得发青等。两种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时产生继时对比。如吃了甜糖后接着吃柑橘,觉得柑橘很酸;凝视红色物体后再看白色物体显得带有绿色等。

这一原理要求在学习思想政治时,要注意知识的对比性。

4.联觉现象

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根本不存在相应刺激源的感觉的心理现象。如红色象征革命和吉庆,红色的旗帜使人感到威武、庄严;绿色象征万物生长的春天,表示青春和健美;蓝色使人感到幽静,黑色使人感到恐怖。

三、感觉性的发展

在人的生活实践中,通过练习可以使感受性得到改变。专门从事某种特殊职业者由于长期使用某种感觉器官,相应的感觉能力就发生变化。如,专门从事织造黑色织品的工人能分辨出40多种深浅不同的黑色,而普通人只能分辨出2至3种黑色;有经验的飞行员能听出发动机转动的异常声音;音乐家有高度精确的听觉;调味师有高度完善的味觉和嗅觉等。盲人、聋人由于丧失了人的某些重要感觉能力,生活实践使他们的其他感觉器官相应发展起来。有的盲人有高度发达的听觉和触觉,这就是感觉补偿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