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卧底大清朝
3268800000057

第57章 骗收周培公

到了皇城外,正好碰上老熟人多隆,一听胡青华的来意,便笑着让人替他去通报了。等待通传的空当,多隆很是谦虚的请教了胡青华一番如何作诗的问题,让胡青华很是愕然,不过一想到孔四贞说过康熙将他的诗作下发京城的文武官员,让他们好生学习,想必多隆也是这好生学习中的一份子吧,胡青华暗道。

客气的推托了一番,见多隆“求学”精神很足,胡青华也就勉为其难的臭屁了一阵,搬出唐诗三百首和李杜这些人对多隆进行了一番忽悠,反正多隆这个满人汉子也不知道咱们汉家的那些文化,这么一通轰炸下来,果然多隆看向胡青华的眼神更是大为不同。最后胡青华郑重其事的要多隆自己好生领悟,用心体会,这才得以脱身。

正在用膳的康熙见了胡青华,显得格外高兴,高兴之下竟然赐了他几碗御膳房的珍肴,赏他在一边站着吃了,这让一边侍候的宫女太监们昨舌不已,除了当朝的几位重臣和亲王们,这还是皇帝第一次赏了一个汉官御宴,此人天大的福份啊……………..

不过胡青华倒是没有受宠若惊的感觉,康熙如此对他,显然是那首诗的作用,应该是千金买马骨的意思。果然康熙用完膳后,便将胡青华盗版谭嗣同的那首诗提了出来,先是赞了几句绝句佳作之类的话,然后对胡青华的一番忠心用“朕深感欣慰”总结了,这和后世的“精神文明“差不多。

等到胡青华终于说出自己的来意后,康熙略微有些惊讶,他很奇怪胡青华为什么会想到给他的那个营配备火铳,须知火铳这东西向来华而不实,没有什么杀伤力,否则前明也不会把辽东丢得一干二净了。不过奇怪归奇怪,康熙倒没有拒绝,兵部库房里还存着大量前明工部造的火铳呢,正好让胡青华拿去用用,放在那也怪可惜的。

康熙并没有胡青华的快速反应部队当成是什么精锐部队看待,甚至都不是在编的军制,在他眼里那五百人充其量也就是个捕快集中营而已,因此对胡青华的要求没有拒绝,下了一道手谕让胡青华拿着去了兵部。

兵部离四海胡同不远,胡青华一路打听着走到胡同口这边时,正好遇到了这个落魄的书生,见他实在可怜,便让铁柱给他买了碗吃的。

郭铁柱倒也实在,扔了一块小碎银到那摊子上,说了一句“让这个书生吃得饱饱得!”

卖水饺的老头一见银子,两眼放光,脸上堆满了谄笑:“行咧!这位爷你稍等,小老儿这就给你盛来!”

老头手脚麻利的很,不大一会功夫就热情的捧着碗水饺送到了书生旁边的小方桌上,道了一句:“客官,您慢用!”

老头前后态度的变化让书生很是鄙视,自从要饭以来,他每天看到的是冷眼,听到的是嘲讽,有时为了能有碗吃的,不得不跟狗争食,现如今这个素未谋面的男子却给他买了一碗水饺,而且言语之中也甚客气,让他心中像打翻了五味瓶一般,泪水打湿了眼眶,有些激动的说道:

“不,不,不,我如今混到这般境地,怎能白受阁下的这碗吃食……哎!惭愧呀!”

胡青华笑着看着面前这个落魄书生:“惭愧什么?人谁没个倒霉的时候。你是读书人,当知道薛平贵住过寒窑,吕蒙正要过饭的故事,所以你没有什么可惭愧的,快趁热吃吧!”

一碗热水饺下肚,书生浑身都是暖烘烘的,一下子就觉得心里踏踏实实的。许是饿得久了,书生也顾不上吃相难看,三两下就把一碗水饺给扒拉进肚,卖水饺的老头见状赶忙又给他盛了一大碗来,如此两碗下肚,书生再也不觉得饿了,精神仿佛一下子也就好了起来,抹抹嘴,偷眼瞧那男子,见他正神态自若地看着自己,便立起身来有点拘束地问道:

“敢问恩公叫什么名字,住什么地方?在下他日必报大恩!”

“什么恩公不恩公的,不就是两碗水饺吗,没什么大不了的。在下胡青华,你呢?”

“我叫周昌,字培公,眼下穷困潦倒,四处飘零。……”

胡青华一惊,问道:“你是周培公?!”

书生答道:“不错,在下正是周培公,湖北荆门人。”

原来是他,胡青华心里一笑,道:“你这幅样子如何去应试,不如我好人做到底,资助你在京城住下,等到了大比之时,你再进场应试如何?”

听了胡青华的话,周培公先是眼睛一亮,像是久旱之人见到乌云一般,不过很快,他的眼神黯淡下去,有些懊恼的坐在板凳上。

周培公的一举一动都被胡青华收在眼里,见他如此表情,也有些奇怪,问道:“怎么,你不想考试了吗?”

“有劳胡先生费心了,实在是在下已经进不了考场的大门了。”

“这又是为何?”

周培公“唉”了一声,叫人看得也是同情的很,些许才道:

“在下的考籍文碟与盘缠一同丢失,本以为进京之后能够贡院报备,谁想问人才知道,这等身份证明须回原籍才能办理,如此一来,那贡院的大门我便是进去不得了。”

听周培公说完,胡青华暗道一声:很好,很强大…..

“如此却是无办法了,想你这么多年寒窗苦读,千辛万苦来到京城之中,却得了这样的下场,着实让人唏嘘…….”

胡青华一幅感同身受的样子,让周培公也是感慨不已:

“恩公,我是打定主意离京返乡了,他日若能再遇恩公,周某毕涌泉相报!”

“难道你就愿意这个样子返回故里?”

“不如此还能怎罢,我身无分文,这京城天子脚下之地,如何是我这白丁所能长待之所,唯有回乡,以图下届大比了。”

胡青华看着周培公轻轻笑了一下,然后说道:“意气风发而来,灰头土脸而去,你就是回去了脸上也不好看,不如你帮我做事,一来能让你留在这京师之中,二来也能做点事情,三来又能就近静心苦读,不知你是否愿意?”

“恩公说的可是真的吗?如果恩公真有此心,我愿意替恩公做事!”

周培公来京之前,县里知县谕可是带着一大帮子乡亲送他出发的,如此这般模样回去,他也的确无颜见家乡父老,听到胡青华这么一说,好似溺水之人抓到一根救命稻草一般。

鱼上钩了,胡青华心头暗喜,上了我这条船,就不怕你退票.....

“如此甚好!我这就让随从帮你置些新衣,呆会你且随我办事去。”

.......................................

第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