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关系家庭情商:协调家庭关系的技巧
32701300000005

第5章 家庭图

你曾否看过钓鱼人装着满是蚯蚓的铁罐,这是鱼饵。整个罐子里都是纠葛缠绕在一起的蚯蚓,无法让人分清楚哪里是头,哪里是尾。蚯蚓不停地动着,一会儿上,一会儿下,一会儿左,一会儿右,但却那里也到不了。每当我们面对一个家人彼此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却各想各的时,是否也会让你联想起铁罐里的那团蚯蚓,它们彼此相连,却又形同陌路。本章目的旨在引领大家认清家庭网是如何连系,借此了解自己与家人的关系,思考每一家庭成员的独特性,个人对自身角色的定义与期待,进而寻求良好的沟通方法。

画出家庭图

首先请在一张白纸上画出家庭的每一成员,可以用圆圈来代替。以下是王家的范例:王家有5个人,然后将此图挂在墙上,让家人能够清楚地看到。

假若某成员曾是家庭中的一份子,但现在已离去或逝世,请仍将他/她画上,并用斜线标明。下面两种情况就采用这样一种标记:假若王太再嫁;假若王先生的第二个孩子死了,或送人领养。

请注意,家庭图还包括曾经和你有过密切关系的其他人,例如逝世的太太、同居过的男女朋友、死去的公婆等,同时也要画出目前仍有密切关系但不住在一起的家人,例如,独居的公婆、过继给他人的小孩、外遇对象等。这些人虽然目前不和你全家生活在一起,但他/他(们)却对你目前的生活具有影响,甚至具有很大的影响。影响的层面有两种,一种是无形的,另一种则是有形的。王太太每天早上煎两个蛋给王先生吃,因为她母亲也是每天早上煎两个蛋给她父亲吃的。这种影响是无形的。王先生独居的母亲常常挂电话给媳妇王太太,说:

“我儿子就喜欢吃米饭,你要煮饭给他吃哦,可别煮面条!”

这种遥控的影响便是有形的。

在画家庭图时必须认清家庭中每一个成员的特徵,同时进一步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成员的特徵可以由他/她(们)的名字、年龄、性别、身材、气质、才气等来表示。每一个成员都拥有其个性特徵,但他/她(们)的个性特徵并不是孤立的。我们可以将线条连接家庭的其他各成员,以表示他/她(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线条(关系)有我们看得到也同时感觉到的,也有我们看不到但却感觉到的。他/她(们)就是这样有形无形地影响着彼此。

现在,让我们在图中再加上配对部份。家庭中每一组配对都有其特定的角色称呼。家庭角色配对主要有3种:婚姻关系上的夫妻配对,生育关系上的父女、父子配对关系和母子、母女配对关系。家庭中的角色都是相互而不是单独存在的。没有丈夫,那来妻子;没有父母,那来子女;没有哥哥,那来弟弟。对同一角色会因人而有不同的期待,因此对于各种不同角色,彼此的期待也会有所不同。

发现家庭中每个成员对各种角色的意义和期待是很重要的。曾经有一对夫妇前来我们中心接受治疗,我要求他们认为自己以及对方的角色内容告诉我们时,太太先开了口,说:

“我每天烧饭,整理丈夫的衣服,不让孩子出事,或发生不愉快的事。而我期待的丈夫,应该努力赚钱,让家人过得更好。作为丈夫,他不应该给太太任何麻烦。”

丈夫却说:

“丈夫就是一家之主,努力赚钱。但一个成功的丈夫是需要一个贤妻良母在家中的支持,在性上她是一只柔软的小猫。”

最后一句话显然有点俏皮,但却是一种真实的期待,至少对男性来说是重要的。从以上夫妇的对话可以看出,夫妇俩都按照自我认定的角色进行陈述,同时也道出了对对方的角色期待,可是彼此期待的内容却大相迳庭。有时,家庭成员都认定对方早已知道自我角色定位,也知道对方的期待是什么;但问题常常就出在这里,自认为的角色认定和角色期待并不是事实上的;家庭冲突因此而起。这是问题家庭常有的现象。家庭成员只有互相分享彼此想法,才能互相了解,从而发展出满意的家庭人际关系来。

你的家庭每一成员对自我角色的认定是什么,对其他成员的角色期待和定义又是什么,何不坐下来作一沟通,谈谈你(们)对自身角色定义和对对方角色的期待,相信你(们)将会有不小的收获,有时你会惊奇地发现,你们长年累月地陈货在一个屋檐下,竟然不知道自己的角色定义,以及对方对你的角色期待。难怪你们生活得形同陌路。

有一方法或许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角色,那就是将角色当做帽子来看待。在不同的场合须戴不同的帽子;同样,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所扮演的角色也是不同的。例如,王太在先生面前扮演的太太的角色,但转身当她给孩子准备热菜热饭时,她成了孩子的母亲就像她每天进出家里必须脱帽戴帽,假若她同时扮演各种角色,戴上所有帽子,试想一下她将变成什么?

现在,让我们再回到家庭图上。请加上连线,将所有家庭成员一个对一个地连接。当连接时,请思考一下这些成员之间存在着哪些关系,这些关系蕴含着怎样的责任和角色期待。如果家庭成员都能认清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分担互动关系中应有的责任,那么,家庭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将处在良性循环和沟通之中。

三角关系

若以自我和配对来看王家,则王家有5个自我和10个配对。假若图上只有这些关系,家庭图或许还单纯些,他们生活也会轻松些。但是在家庭中,我们经常生活在三角关系上,而非配对关系上。一个家庭除了自我、二人配对外,还有三角关系、四角关系等。例如,当王家的儿子小明出世后,王先生、王太太和王小明就形成3人组的三角关系,如此家庭图也就变得更为复杂。三角关系常使家庭处在矛盾之中。

现在让我们在王家的家庭图上画上他们的三角关系。事实上,当儿子小明出生后,就出现了3个三角关系:王先生、太太美花和儿子小明,王先生、小明和美花,美花、小明和王先生。三角关系总是两个人加上另一个。当同一时间互动时,只有两人是相连的。所以在三角关系中,总是有一个成员是多出来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三者”。当小明看着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候,他成了爸爸妈妈互动以外的人;当丈夫和儿子互动时,美花成了第三者;当王先生看着妻子和儿子来往,他成了第三者。三角关系中能否“和平”相处,决定于互动的两方,也决定于作为被动方的第三者的感受程度。

俗话说:两个人是同伴,三个人是群体。当第三者处在家庭互动关系中,他/她可以选择破坏二人关系,或变成一个二人互动关系的观众,以此来默认或支持二人的互动关系。整体三角关系常常就是依靠第三者来改变的。对家庭三角关系的处理,第三者选择的方式常常对整个家庭网的功能起着重大的影响。

事实上,人际互动的各种“游戏”都源于三角关系上。当两个人在谈话时,第三者可能穿插进来尝试引起他们的注意。当两人起了争执,其中一人可能会邀请第三者作为他/她的同盟。于是,三角关系发生了力量上的变化,原先两人中一人便有被排除成为第三者的可能。例如,在家庭中,任何一种三角关系都可能导致紧张与妒忌等情绪。当作为第三者的孩子加入夫妻两人世界后,原先和谐氛围开始遭受破坏,任何一方都想与另一方结成亲密关系而排斥第三方。在“新结盟”的三方关系中,通常丈夫是被排斥的第三方,为此他们常感到心理上的疏离与疑惧。有时,也可能有夫妻联合起来排斥小孩的情况,这种后果就更为严重。一旦婴儿降临人世,妻子立即把原来一对一的夫妻关系转向小生命,使年轻的丈夫深感失望和痛苦。受排斥的丈夫,有的会抓住机会早出晚归在外拈花惹草,有的则害怕听到孩子的哇哇哭声,宁可把太太与略新生儿交给娘家或亲友,自己却返回单身男人行列。

家庭是个充满了三角关系的地方,在王家5个人中就有几十种三角关系。例如:

王先生/太太/儿子

王先生/太太二儿子

王先生/太太/小女儿

王先生/大儿子/二儿子

王先生/大儿子/小女儿

王先生/二儿子/小女儿

王太太/丈夫/大儿子

……

如何处理各种三角关系,常关系到家庭功能运作的顺利与否。因此,家庭三角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处理好三角关系,首先要平衡三角关系中的每一个边。第二,当你是三者中的其中之一时,请随时将你的感受说出来,同时也感受其他两边的感受。第三,用实际行动来沟通与其他两边的关系。

处在三角关系中最有效的感觉方法,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他/她(们)须为自己的言行感到自豪;须独立自主,不依赖他人;能直接而清楚地表达自我,好让别人了解他/她(们)的感受和想法,而不是封闭自我。

当王家全家人在一起时,就有45个不同的组合在运作:5个个人、10个配对和27个三角关系。试想一下你的家庭,是否也存在着同样复杂纷繁的关系组合。组合成员中的每一个人对这些组合都有他/她个人的心理图,就像王先生家庭图一样,妻子心目中的王先生和儿子眼中的爸爸是不一样的;同样,女儿小华认为她跟妈妈的关系很好,但妈妈却并不以此为然。

滋润家庭与麻烦家庭区别在于:

·在滋润的家庭中,成员间关系是开放的,可以畅所欲言;而在麻烦型家庭里,却无法表达他/她(们)的心理图。不少家庭成员都曾告诉过我们有关他/她(们)在家庭关系中的挫折感,每当家人面对面聚集在一起,他/她(们)会感到头晕,感到浑身紧张、不舒服,感到自己的意志在被人牵着走。

而现在,家庭成员如能透过纵横交错的人际关系了解彼此,那么,他/她(们)就不会有那么多迷惑和不适。那么一个人可以随时控制四十五个组合吗?许多人告诉我,当他们了解到他们的家庭网后,家人相处时有更多的轻松时刻,因为他们感到必须再控制某些事。因而更能有兴趣观察发生了什么,兴致勃勃地计划使用何种创造性方法促使家庭的功能益趋完善。

·面对家庭生活的挑战时,众人可以参与或旁观,但丝毫不会感到自己是局外人,或是一个牺牲者,或是一个无价值的人。在麻烦型家庭,一个人是很难成为完全自己的,特别是家庭成员越多、组合越多,个人就越难在实现自我价值。这样说并不是说大家庭一定会失败;相反,大家庭中也有滋润型家庭。小孩多的家庭将会给婚姻带来较多压力。一个家庭有3个人,那么,它只有9个组合;而另一个家庭有4个人,感人那么它就有22个组合;若家中有5个人,它就有45个组合。试想一下10个人的家,就有376个组合。家庭中每增加一个新人,有限的时空和资源就会显得更少。

·不逃避压力。麻烦型家庭中,父母的压力如此强烈,以致于很少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他们常因此疏忽婚姻关系,造成婚姻关系的衰微。很多夫妇更因此离婚,或放弃、或逃跑。做一个完全的自我,他们是虚空的;做一个配偶,他们是失败的;做一个为人父/母者,他们又觉得力不从心。

但在滋润型家庭,夫妻在婚姻关系中各得其所,性爱情感能自然流露,家庭制度呈良性循环,第二代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