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疯狂的温州商人
32766700000048

第48章 扩大规模未必增加利润

老实人:规模效益无论在哪个行业都吃的开,规模越大,利润自然就会相应增加,靠扩大规模赚钱绝对是经商的一条铁律。

温州人:要理性地看待“规模”,在很多时候,大规模不见得能带来大收益,“以质为中心”才是正确的经营之道。

近年来,在我国零售行业盛行着“规模效益”论,许多公司片面地追求规模扩张,但是经济效益却并不如意。像美国普尔斯马特会员商店这样大型企业的倒闭,向经营者敲响了警钟,这些事例告诉我们,盲目地扩大规模不一定会增加利润,甚至还会吞下自己酿造的苦果。

温州人看到了这些企业的惨败,他们从中汲取了教训。又因为很多温州商人都是白手起家的,所以他们对于扩大生意规模有着十分严谨的态度。温州商人从不轻易扩大规模,因为他们明白规模与收益并不是成正比的。

小公司虽小却有自己的特色,如果一旦扩大规模,势必会打破这种优势,于是别说利润了,死亡都会近在眼前。温州人对规模的把握是很有火候的,他们知道什么时候扩大规模会增加效益,什么时候扩大规模就会万劫不复。靠着这样的绝活,温州人在商业大潮中有了超乎常人的优异表现。

打火机大王周大虎创业的沉沉浮浮,最终成功,他的成功靠的不是规模是过硬的质量。

1991年,周大虎的妻子下岗,拿着妻子下岗得到的五千元安置费,周大虎开始了家庭作坊式的打火机生产。

当时的温州打火机市场异常火爆。那时每家厂都有做不完的订单,几乎所有厂家都偷工减料,谁也不考虑质量和牌子。在市场需求旺盛的情况下,很多生产打火机的厂家都开始扩充规模,规模扩张带来的是质量大规模滑坡。此时的周大虎清醒的认识规模不是关键,关键的是品牌和质量,他没有和大家一样扩大规模,而是开始注重品牌创建。

当时有人背地里笑他笨,放着到手的钱都不赚,周大虎却没有放在心上。他不是不想赚钱,而是要慢慢赚钱。慢慢赚大钱。在别人的嘲笑声中,周大虎坚持不懈的打造优质的打火机品牌。

慢慢的吃过劣质产品亏的客户开始对打火机的质量挑剔起来。温州的众多打火机生产厂家因质量问题如多米诺骨牌一样倒闭。生产劣质打火机的厂家大部分都倒闭了,于是周大虎的订单一下子多了起来。到1994年,“虎牌”打火机已经成为温州市唯一的小商品知名品牌,获得相关部门免检,并在海外市场迅速扩张。

如今,周大虎的企业生产的金属外壳的“虎牌”打火机,已经占到全球打火机市场90%的份额,并击垮了日本、中国台湾和香港三大打火机生产基地,使当地90%以上的厂家倒闭。

周大虎没有盲目扩大规模,他觉得:市场是宝塔形的,量越大意味着档次越低,企业不能以“量“和“规模”来说事,质量才是硬道理。

从周大虎的创富传奇,我们不难看出 “规模”与“利润”的关系不是同步发生的,扩大公司规模未必会增加利润。温州商人对此有非常清醒的认识,他们会把公司规模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通过把产品做精,把公司做强来增加收益。

增加收益,避免风险是每一个商人的本性。温州商人当然也不例外,白手起家的他们比常人更忌惮风险。他们明白扩张规模是很容易造成新问题的。企业扩张规模,意味着企业将面临新的成本,这些成本不是一个小数目,它包括企业文化、管理团队整合等所需的管理成本。过大的管理成本,反而会让企业出现‘规模不经济’的现象。

正是看到了扩张规模可能会带来的严重后果,温州商人并不觉得靠扩张规模能够赚到大钱。钱要踏踏实实的赚,以“质量”求生存才比较保险,这是祖祖辈辈温州商人千古不变的经商金律。

温州人做生意从不片面追求规模扩张,这与他们务实勤俭的作风不无关系。他们懂得用小规模来营造自己的经营优势和特色,有特色和优势才能生存。如果一味追求做大,而忽略了经营的特色,利润与规模就无法达到最优化,于是效益就会差,没有了效益优势,公司规模再大,也总有一天会走向死亡。

实践证明:盲目扩大规模未必增加利润,甚至还会吞下自己酿造的苦果。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一些规模较小的服装店、饰物店。本来,这些小公司、小店铺凭借特色经营建立了自己的优势,结果为了追求规模效益大肆扩张,反而失去了多年积攒起来的优势和特色,最终事与愿违。这说明,趋利避害是每个商人的本性,也是最基本的生存之道。既然扩大规模未必增加利润,“规模”与“效益”并非简单的正比关系,那么自然就要谨慎对待。温州商人对待“扩大规模”的严谨态度不失为一种防止散财明智之举。

疯狂语录:

尽管公司规模是重要的竞争力,但不能一味追求做大,而忽略了经营的根本目的:讲究利润和规模效益。如果没有效益,公司规模再大,总有一天会运转不下去。

——物美集团董事长 张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