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疯狂的温州商人
32766700000087

第87章 具有察微知著的本领

老实人:未来的发展谁也说不清,还是眼前的实际情况比较可靠,所以我不会随便估测未知的事情。

温州人:做生意需要一颗善于发现的心,我喜欢从细微之处发现大的商机,这才是胜人一筹的法宝。

温州人是非常善于捕捉商机的。说起他们在这方面的本领,有人夸张地说,温州人能够在满目荒山的地方发现淘金的富矿,在看似波澜不兴的河面掀起波涛。一般人认为没有钱赚的地方,温州人都能将其变做聚宝盆。

温州人何以会有这种察微知著的本领?难道说他们是真的得到了上天眷顾,真的在脑细胞上不同于他人?事实上,这其中的秘密只在于两个字——“嗅”和“看”,温州人在商机面前都有一种“嗅”和“看”的本领。聪明的温州人不会放弃任何一个赚钱机会,在他们看来,一次旅游,一件小事,一个物景,都潜伏着无限的商机。

在善于察微知著抓商机的温州商人中,张文荣应该可以算作高手中的高手。

20世纪80年代初期,张文荣就做起了服装生意。他从低价格的地区进货,去高价格的地区销货,赚地区差价,三个月就赚得了10多万元。一夜暴富的他令朋友惊羡不已。

接下来张文荣的聪明和眼力还有更大表现。有一个时期,日本产本田摩托车厂商停止了向大陆供货,导致国内本田摩托零售价一路飙升,涨到了一万多元的天价。

张文荣得知消息后,就决定做一次跟风的“短平快”生意。身在黑龙江的他发现了还有六辆为销售出得本田摩托车,他毫不犹豫地全部买进。并且还在大街上寻找摩托车骑手,一见到轰鸣的“本田”便拦下车主,商量以原价购车。车主多半经不住诱惑,都与他做了交易。如此三个月,张文荣买下了600多辆二手本田摩托车,经过翻新维修处理后,全部拉回温州销售,总共获利600万。当时张文荣才21岁。

后来,心存鸿鹄之志的张文荣又将目光锁定在变幻莫测的上海滩。1988年,张文荣意识到城市经济正在大跨步的发展,各行各业都面临着重新洗牌的局势。而他尤其看好电缆行业,于是决定和国营的上海电缆厂进行公私合作,并以500万元作为信誉担保金。当他将一纸信誓旦旦的报告送至上海机电局后,局领导被他的赤诚感动,欣然地接受了国有与个体的这种新鲜的合作方式。上海电缆厂亚龙公司就这样开张了。

张文荣从此结束了投机生意,真正走进了市场。就在他进入电缆行业的第二年,铜材价格由国家监管的机制被废除了,开放的铜市场价格一路高涨。张文荣一路顺水行舟,钱赚得舒心畅气,一举成为上海商界的风云人物,被人誉为“电缆之王”。

在温州商人群体中,像张文荣这样的商海枭雄似乎应当属于精英中的精英。其实温州的很多商人都具有一双透析市场、洞察风云、识别商机的“火眼”。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谁能一马当先,谁就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如电子手表,刚上市时每块售价几十元甚至几百元,而当许多竞争者推出同类产品时,价格立刻一落千丈,每块降至十几元或几元。又如人们日常的必需品蔬菜,在反季节时的售价是盛产季节的数倍。

温州郊区有兄弟俩,老大叫李兴,老二叫李隆。

某天,李兴兴冲冲地来找李隆,说:“我刚接到一个朋友从海南来的信,说那里的西瓜已经大量成熟,问我们想不想贩运。”

李隆想了想说:“我看行,说干就干,明天就动身。”

第二天,哥俩就坐上了去往海南的火车。在车上他们遇到了不少熟人,原来都是到海南贩西瓜的。到了海南从验货付钱、装船、到上火车,一路顺风。可运回温州一卸货,大家才知大事不好。此时温州的西瓜已堆积如山,喊破了嗓子也卖不动。最后连本钱都没赚回来。兄弟俩无精打采,异常沮丧。

晚上,当李隆的媳妇看世界排球锦标赛的实况的时候,解说员说道:“一号队员猛然跳起,打了一个时间差,漂亮的时间差,球落入对方场内,好,得分!”

她赶忙推搡李隆说:“明天,你们还动身下海南。”李隆疑惑地说:“什么?还去?你还嫌赔得少吗?”“不,这回一定不会赔。”李隆媳妇坚定地说。可是李隆不以为然,坚决不同意。

于是李隆媳妇筹集了一笔资金,和大嫂下了海南。当她俩把西瓜运回来时,市场上只有她们两人的西瓜,顾客一抢而空。不但弥补了上次的亏损,还获利1万元。村里人都对妯娌俩竖起了大拇指。

当别人都来询问其中的奥妙时。李隆媳妇这样回答:“第一次,市场上缺西瓜,我们去贩运的时候,别人也去了,又都是那两天到货,货一多,价格就低了下来。在我们赔钱的时候,别人也同样赔了钱,因为害怕再赔钱,都不再搞了。正是这个时候,我们把西瓜运进来,市场上只有我们一份,价格自然就上去了。”

由此可见,这妯娌俩不是靠什么运气好,而是靠察微知著的本领,靠对市场行情预测、供求关系变动、价格变化规律的正确分析打了一个漂亮的时间差,从而取得了成功。

在温州,无论是大商人还是小老板,都是最善于察微知著,捕捉商机的。凭着这一独特的本领,他们走出了温州,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

疯狂语录:

“外界一直流传温州民间游资有6000亿的规模,实际远不止!温州人寻找商机的眼光很独特。”

——上海锦丽斯有限公司总裁杨介生。

站在巨人肩膀上眺望商业猎场对任何人来说,事业上的成功,80%要归因于与人相处,剩下的20%则来自于自己的心灵。人生活在社会中,一个人的成功只能来自于他所处的社会,没有非凡的交际能力,没有构建自己的人脉网络,免不了处处碰壁。依此看来,在商业社会里,一个人拥有的社会关系已经演变成一种重要的资源,一种宝贵的资本。

在生意场上,搞人脉谁也抵不过温州商人。他们信奉:人脉就是财脉!温州人无时不刻在经营自己的人脉,无论是朋友、义气,还是身边的贵人、家族关系等,他们都紧紧抓住,毫不松懈地去编织社会关系这张大网,而人脉就是组成这张社会关系网的每一根细丝。渐渐地,温州人达成了这样的“共识”:人脉并不只是在危难的时刻才需要,而是每一天都需要。成功也要靠别人,不能单凭自己。疯狂的温商们,凭借人脉资源,就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轻松地眺望商业猎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