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怀孕圣经:超值白金版
32824600000068

第68章 产褥热

产褥热的发病原因

孕妇分娩后,在产褥期内以发热为主症,或突然高热寒战,并伴有其他症状者,称为“产后发热”。产褥期间生殖道创面受致病菌感染,从而引起局部或全身炎。中医认为产后发热的病因为分娩时的产伤和出血,邪毒乘虚侵入胞中,正邪交争,营卫失调,致令发热;或产后失血伤气,百脉空虚,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感受时邪而致发热;或产后恶露不尽,淤血停滞,久而作热;或由于产时或产后失血过多,阴血暴虚,阳无所附,以致于阳浮于外而发热;或产后脾运未复,饮食失节,运化失司,食滞化热;或产后乳络不畅,以致乳汁不下,蕴阻乳络,久而发热。

产褥热的症状表现

产褥期内,以发热为主,恶露或多或少,小腹疼痛,纳谷不馨,苔薄或薄腻,脉细数或滑数。

产褥热的治疗方法

针灸法

取合谷、大椎、曲池、风池,用泻法,有退热祛风作用。

取中脘、足三里、内关、曲池,用泻法。有消导积滞,退热的作用。

大椎拔火罐,有退热作用。

产后发热见于产褥期,应及时诊断及治疗,否则可发生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如暑天产妇产后汗多,应及时补充体液,居室要开窗,让空气流通,不可包头裹足。若新妈妈出现高热、神志不清,应及时送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药物法

可应用清热解毒、凉血化淤的中药,如连翘、金银花、赤芍、丹皮、红藤、蒲公英。再随征选用中药,如感染发热型选用葛根、紫花地丁、赤芍、桃仁、生地、丹皮;血淤发热型选用当归、川芎、生蒲黄、益母草;外感发热型选用荆芥、防风、苏叶、桂枝、竹叶、芦根。

中成药选用保和丸、益母草冲剂、感冒退热冲剂、柴胡注射液,枳实导滞丸。

有清热解毒化淤作用的单味中药有紫草、野荞麦、紫花地丁、败酱草。

小贴士:【子宫炎症可引起产褥热】

妇产科专家表示,若有子宫发炎的状况,恶露可能会变成深红色且有恶臭,此时需要进行治疗,若严重的话则需要住院。此外,产后抵抗力下降以及没有充分休息及补充足够的营养,都会导致伤口及子宫发炎而造成产褥热。因此专家建议生产完后,妈妈一定要充分地休息并补充足够的水分和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