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政治演进
32854100000114

第114章 成吉思汗开明的宗教政策

在成吉思汗的事业中,宗教是个严重而复杂的问题。成吉思汗在少年时代崇信萨满教,然而随着其阅历的丰富,地位的巩固,逐渐对宗教产生新的认识,制定了对各种宗教“兼容并包”的政策。这一宗教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被征服者的反抗,对蒙古贵族的得天下和治天下都起到不小的作用。

蒙古人的宗教是萨满教,“萨满”,蒙古语“布克”的意思,据说是掌管神与人的关系,传达神的意志,根除病症的很原始的东西。在蒙古草原,不论天还是神都叫“腾格里”,是最高的神。

游牧民族里,无论是贵族、属民还是奴隶都是按神的意志来行事,“无事不归于天”。因此。“长生天”、“永恒的天”、“永恒的天力”等语句经常挂在蒙古人的嘴边,一切都归于天命或神意的思想,使历代可汗在统治和领导部众等许多方面有了凭藉。其号令一出,便具有无比的号召力和不可抗拒性。无论是进行争战还是政策的推行,都如顺水行舟,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后来,铁木真正是巧妙地运用了这一思想,才得以称汗,以至于建立起强大的游牧民族。

“长生天”的古老信仰成就了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本名铁木真,1162(一说1167)年生于蒙古一个贵族家中。他父亲被塔塔儿人毒死后,铁木真随母亲和几个弟弟生活处境艰难,曾被其他部落俘虏。铁木真被迫依附势力强大的克烈部部主(脱里汗),并与另一蒙古部的首领(札木合)结拜为兄弟,在此二人帮助下,铁木真渐渐扩展势力,重建了以本家族为核心的统治集团。1187年至1189年间,铁木真自称由豁儿赤传达天命,被一些贵族拥立为乞颜可汗。1196年,铁木真和脱里汗共同出兵,帮助金朝讨伐塔塔儿,并打败了塔塔儿。铁木真的声望日高,势力渐大,引起脱里汗等人的疑惧,他们联合攻打铁木真,铁木真被打得大败,一度从者仅剩十余人。不久由于敌手内部纷争,铁木真又反败为胜,相继攻灭了几个部落。

1206年(宋开禧二年),铁木真完成了统一蒙古高原的事业,在斡难河源召开贵族大会,又借通天巫阔阔出之神托,即大汗位,建大蒙古国,号成吉思汗。成吉思一词有“海洋”、“有力”、“天赐”、“伟大”等诸多不同说法。

在蒙古人自己的思想体系中,至高无上的权力由天神即游牧部落的主神长生天授予一位地上首领。作为天神选定的代表,成吉思汗受到长生天的保护和扶植,而长生天保证成吉思汗军事与政治冒险的永久成功。

政策开明,力求宗教信仰和平相处

成吉思汗晚年,在攻伐中亚、西亚的途中,年老力衰,又深知完成统一大业重任的艰巨,因此,在得知丘处机有“长生”、“治国”之道后,邀请丘处机指点迷津。丘处机在西域的兴都库什山拜谒成吉思汗时,“以敬天爱民为本”、“以清心寡欲为要”的思想,回答了成吉思汗的询问。从此,成吉思汗将“敬天爱民”的思想与“天力论”结合起来,并训诫子孙严格遵循。

成吉思汗在经略中原、中亚、西亚的过程中,遇到了中原崇尚的儒家文化及信仰佛教、道教等民族,中亚、西亚、南亚信仰伊斯兰教、犹太教、也里可温教等民族,欧洲信仰基督教、天主教等民族。成吉思汗意识到不同宗教文化对不同民族的精神作用,也认识到对这些不同民族宗教文化的宽容和开放,是实行其统一大业不可忽视的基础。因此,他推行开放宽容的宗教政策,兼容并蓄,对佛教、道教、也里可温教等实行免税政策,起到了安抚民心、选拔人才、推进统一的作用。

延伸阅读

成吉思汗射飞鹰

一次成吉思汗在打猎的时候,口渴难耐。正好附近有一洼山泉,他走过去捧起水就喝,正在这时候,突然一只老鹰疾飞而至,成吉思汗虚惊一场,山泉泼得满地都是。喝水的“渴望”被干扰,成吉思汗勃然大怒,抽出腰间的羽箭射杀飞鹰,飞鹰中箭跌落在山顶。成吉思汗爬上山顶,发现飞鹰已经被羽箭穿胸而毙,而死鹰陈尸的山泉水源旁,有条被鹰啄死的大毒蛇。

成吉思汗恍然大悟:原来飞鹰救了我一命,正因为它刚才屡屡打翻我捧着的水,才使我没有喝下被毒蛇污染了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