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政治演进
32854100000016

第16章 赵构称帝

南宋的建立,使秦岭淮河以南和四川地区不致遭受女真贵族的奴役,使那里的社会经济得到继续发展,使先进的宋文化和科学技术获得了继续繁荣昌盛的土壤。并最终完成了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

赵构(1107—1187)是北宋徽宗第九子,宋钦宗之弟,曾先后被封为广平王、康王。靖康元年(1126年),他于金兵大举南侵时,奉钦宗之命,与王云一起出使金国求和。赵构害怕自己被金国扣留,便驻留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县),称河北兵马大元帅。

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北宋灭亡。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即位,改年号为“建炎”南宋建立。

从建炎元年(1127年)到绍兴八年(1138年)的十余年间,高宗一直辗转在东南沿海各地,躲避金军。他否定了张浚“权都建康,渐图恢复”的建议,南逃至临安(今杭州市)定都。东京留守宗泽欲渡河北伐,力劝高宗回汴京坐镇,高宗置之不理,沉迷于偏安一隅。

在他逃抵临安后,又为形势所逼,任用岳飞、韩世忠等主战派将领抗金,后却又任用投降派秦桧为宰相,对金以求和为主,一味地屈膝妥协。绍兴十年(1140年),金军大举入侵,宋军在反击金军的南下中,取得了顺昌、郾城等役的胜利,岳飞收复西京(即洛阳),前锋直抵朱仙镇,离汴京仅45里之遥。然而宋高宗却惟恐有碍对金的和议,他与秦桧迫令张俊、杨沂中、岳飞等撤军,完颜宗弼(金兀术)则乘机率重兵进军淮南,形成大军压境之势。为了彻底求和,高宗召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入朝,明升官职,实解兵权。同时还撤销了专为对金作战而设置的三个宣抚司。不久,更诬陷、冤杀了岳飞,以割地、纳贡、称臣的屈辱条件,与金朝订立了“绍兴和议”。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九月,金废帝完颜亮撕毁和议,再次大举南侵。在采石矶(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为虞允文统帅的宋军所击败,使南宋再次转危为安。不过高宗屈辱求苟安的国策遭到了军民的强烈反对。而使他的统治难以继续维持,高宗和宰相陈康伯等商议后,以年老厌烦政务和想以“淡泊为心,颐神养志”为借口,在次年六月宣布退位,禅位于太子赵昚,自称太上皇。

赵构退位后,自称不再问朝政,其实也干预些政事。有一天,他去灵隐寺冷泉亭喝茶,有个行者对他照料得很殷勤,他打量了一番行者说:“我看你的样子不象个行者。”行者哭着诉说道:“我本是一个郡守,因为得罪了监司,被诬陷降罪,罚为庶人。为了糊口,来此处投亲,干此贱活。”赵构当即说:“我明天替你去向皇帝说明。”回宫后果真对皇帝讲了,要复他的职。几天后他再去冷泉亭,见行者还在,他回宫后在宴饮时便怒容满面。孝宗小心翼翼地问赵构为何生气,赵构说:“我老了,没人听话了,那行者的事,我几天前就同你讲了,为何不办理?”孝宗回答说:“我昨日已向宰相讲起,宰相一查,说此人是贪赃枉法,免他一死已经宽大,再要复职实在不行。”赵构却不顾这些,说:“那叫我今后怎么再见人,我已经答应他向你求情。”孝宗无奈,只得去对宰相说:“太上皇大发脾气了,那人即使犯了谋杀罪,你也得给他复职。”宰相只得照办。

赵构政治上昏庸无能,然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其书法影响了南宋书坛,后人多效法其书迹。

延伸阅读

泥马渡康王

赵构即位后,在金兵追击下不断南逃,据说,赵构有一次在黄河北岸被金兵追逼,有忠臣之子李马舍生忘死地背着他逃至河边,又驾船过河,才幸免于难。事后,赵构为了标榜自己是真命天子,有天神相助,捏造出了“泥马渡康王”的故事。说:当他逃到黄河北岸时,月光下忽然发现一匹泥塑马动了起来,于是乘骑此马渡过长江,逃到了杭州。他担心李马会揭穿真相,便将李马药哑,不久杀死了李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