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政治演进
32854100000091

第91章 唐雎不辱使命

唐雎出使秦国,义正辞严地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折服秦王,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他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唐雎是战国时代魏国著名策士,为人有胆有识,忠于使命,不畏强权,敢于斗争,敢于为国献身。他在90岁高龄时,西说强秦,使秦不敢加兵于魏国。后来,在魏国灭亡后出使秦国,冒死与秦王抗争,粉碎秦王吞并安陵(魏国属国)的阴谋。

战国末期,在诸侯国中,以秦国为最强大。秦王想统一中国,加剧了一连串的对外兼并战争。公元前230年,它灭了韩国,接着又吞并了魏国。安陵是附属于魏的一个小国,当时岌岌可危。秦王以为只要通过外交上的威胁,不用一兵一卒即可骗取安陵。唐雎受安陵君的委派,出使秦国。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应该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土地交换小的土地,很好;虽然这样,我从先王那里接受的封地,愿意终身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听后)不高兴。安陵君于是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况且秦国灭了韩国亡了魏国,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十倍于安陵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封地并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仅仅五百里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你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秦王说:“天子发怒,将会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突然扑到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怒气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凶吉的征兆。(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倒下两人,血流不过五步远,天下百姓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了。”说完,唐雎拔出剑站起来。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到了这种地步呢?我明白了,那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因为有先生您啊!”

在秦王寻衅威胁的情况下,唐雎不畏威胁,针锋相对地斗争,最后勇折秦王,不辱使命,胜利地完成了出使任务。

延伸阅读

唐雎说信陵君

信陵君杀了晋鄙,救下邯郸,打败了秦兵,保存了赵国。赵孝成王亲自到郊外去迎接他。这时,唐雎对信陵君说:“我听说,事情有不可以知道的,有不可以不知道的;有不可以忘掉的,有不可以不忘掉的。”信陵君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唐雎回答说:“别人憎恨我,我可以不知道;我憎恶别人,是不可以让别人知道的;别人对我有恩,我是不可以忘记的;我对别人有恩,是可以忘记的。如今,你杀了晋鄙,救下邯郸,打败秦兵,保存了赵国,这对赵国是大恩德。现在,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你。你在匆忙之间见到赵王了,希望你能把救赵的事忘掉吧!”信陵君说:“我一定牢记你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