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留一手既是一种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而采取的一种策略,也是为自己一旦发生意外而留下的退路。比如统治者对于老百姓,聪明的做法应该是“欲先取之,必先予之”,他们之所以能把战乱的局面很快复原,就是因为采取了休养生息的办法,对老百姓采取了“拿荆棘留刺”的政策。“冯谖买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典故,两千多年来,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它有不同的解释。在这里,我们从“拿荆棘时留点刺”这一角度切入,看看能不能从冯谖的策略中领悟到新的启示。冯谖,战国时齐国贵族孟尝君门下的食客,此人虽无显赫功名,但见识深远,谋事有方,是位智慧过人的奇才。冯谖衣食无道,投奔于权门之下时,本来胸有奇才,但并不自夸自诩,相反,却自称“无好”、“无能”。结果,被孟尝君家的佣人将他列入最低等的门客,给他粗劣的饮食。冯谖不服气,几次发牢骚,于是,孟尝君把他从下等客升到中等客,又从中等客升到上等门客。受到器重后,冯谖决计报效孟尝君。一次,冯谖自告奋勇要求到孟尝家的封地薛城为其收债。到了薛城,冯谖不但没有催逼百姓们还债,反而以孟尝君的名义把带去的债券当着债户的面全部烧了,老百姓们欢呼雀跃。
冯谖空手而归,一大早求见孟尝君。孟尝君见他如此快就回来了,很是奇怪,问冯谖收到债后买些什么回来了。冯谖回答道:“你让我‘买你家缺少的’,我考虑后觉得你家什么都不缺,惟一缺的是‘义’,我就为你买了‘义’。”孟尝君听后心里很不高兴,但为了照顾面子,没有说什么。一年后,齐湣王听信谗言,免去了孟尝君的相国职务。孟尝君只好回到自己的封邑薛城。没想到,薛城的老百姓扶老携幼,到半道来迎接他。
望着欢迎的人群,孟尝君才恍然大悟,对冯谖说,先生为我买的“义”,今天才真正看到了。这时冯谖又进言:“狡兔有三窟,才能幸免于死。如今公子仅有一窟,还不能高枕而卧,请让我为您再营两窟。”孟尝君听后连声称是。冯谖接着说:“请公子借我马车使用数日,我要让齐王在不远的将来,重新任公子为相。”当时,孟尝君在各国中的声望很高,各国为了争雄天下,都渴望人才归附。冯谖就带车五十乘、金五百斤,去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游说梁惠王,说齐国放逐大臣孟尝君到各诸侯国去,谁先得到他,谁就能富国强兵霸天下。梁惠王立即把原来的宰相调去任大将军,派使者带黄金千斤,车百乘,前往聘请孟尝君到魏任宰相。冯谖又先行一步赶回来告诉孟尝君,要他含蓄推辞,以让齐湣王知道此事。孟尝君依计,梁惠王的使者跑了几趟,也未应允。齐湣王得知了梁惠王重金聘用孟尝君的事很惊慌,害怕孟尝君为他人所用对齐国不利,于是,齐湣王再次起用孟尝君。这时,冯谖又给孟尝君出主意,要他请齐湣王用先王传下的祭器,在薛建立宗庙,这样可以进一步巩固孟尝君的政治地位。宗庙修成后,冯谖告诉孟尝君,现在你可以高枕无忧了。其实说白了,冯谖买义的做法就是收买人心,依照他为孟尝君的策划,这是他营造的“第一窟”,即使孟尝君封地的百姓更加拥戴他。“封地”又称“食邑”,孟尝君要靠薛城的百姓来养活。冯谖的做法达到了变“靠”老百姓为老百姓甘心情愿、满怀感激地供养孟尝君,这种效果无疑是绝妙的。冯谖所烧的债券,在这里却成了一个大大的人情,老百姓反过来欠了孟尝君更多的“债”。
如果把财产比作荆棘,这就等于从老百姓那里把他们的整条荆棘拿过来,然后留下些“刺”给他们用。由于统治者一贯涸泽而渔,冯谖主动“留刺”的行为无疑会使他们感激涕零,从而对孟尝君感恩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