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比富人少什么
32969300000063

第63章 要往上流走,先过语言关

有一位潮州的朋友,说闽南话,他说自己讲的是标准的古汉语,如果屈原跨越时间隧道从汨罗江出来,则可以用这种语言直接与其对话。但是有一次他到北方做业务的时候,当地人对他的“古汉语”瞠目结舌,一句也听不明白。没奈何,只得重新操练起夹生的普通话来,这才算勉强被大家接纳了。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的话不够主流,就始终不算是这个城市的精英。比如在新加坡,尽管英语、华语、马来语和印度语通行,英语却是行政和商业用语,就是问个路,用英语也更容易得到详尽的指点。学习某一个圈子的通行用语,是对自己的一种突破。1936年,李嘉诚一家辗转来到香港。他的父亲李云意识到以前对李嘉诚的那套教育是完全不适应香港社会现实的,于是他不再按四书五经的理论要求儿子,他让李嘉诚“学做香港人”,从而适应并融入香港社会。要真正融入这片土地,就得先过语言关。如果语言关都过不了,在香港生活生存都是问题,更不用说什么做大事立大业了。过香港的语言关就是要会熟练地讲广州话和英语。李嘉诚生长在潮州,只会说潮州话,潮州话属闽南方言。香港的大众语言是广州话,广州话属粤方言,与闽南方言彼此互不相通。可是在香港不会说广州话几乎寸步难行,所以是一定要学的。另外,英语是香港的官方语言,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沟通工具,也不容忽视。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嘉诚经过几年的苦心学习,终于熟练地掌握了广州话和英语这两门语言,这使得他在日后的商战风云中受益匪浅。语言和经商绝对不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试想,如果李嘉诚不懂广州话,不要说难以在商场自由驰骋,就是生存都困难,赚钱又从何谈起呢?英语更给李嘉诚带来了无法估量的巨大财富,长江塑胶厂的创业便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那时李嘉诚完全是凭借着一口流利的英语与外商进行商务洽谈的,从而为长江塑胶厂赢得了不少客户,接收了不少订单,把李嘉诚推上了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塑胶花大王”的宝座。至于说后来李嘉诚所经营的跨国规模商务,更是无一离得开英语。再退一步想,如果说李嘉诚自始至终都不懂广州话和英语,只会说潮州话,那么他的商业活动是根本无法达到今日的辉煌的,而只会局限于潮州籍的商人们,就是他同样也取得了成绩,那有限的成功,是无法与现在相比的。语言的改变,就是生存方式的改变,它能使我们以最快的速度,从“边缘人”里突围,杜绝时间、金钱和精力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