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晋江县志道光本
33046300000028

第28章 水利志(5)

陈陂 长七十余丈,阔三丈,深三尺。

苏坑曾陂 长一十三丈,阔二丈,深三尺。县志云:自庄陂至此。今皆无迹。

南塘陂 今呼“洪塘”,坐五都林口村。长一十七丈,阔二丈,深三尺。水自石井岩坑而来,流出本都坑南峯尾村,十三都吴安村而出。以上俱在仁孝里。

柯宅谷陂 在三都、四都务本里。长二十丈,深一丈,阔三丈。

五德陂 长二百丈,阔二十丈,深六尺。

柳堰陂 长二十丈,阔三丈,深六尺。

陈塘陂 长四十丈,阔三丈,深六尺。

洪塘陂 长二十七丈,阔三丈,深一丈。

张乌陂 长三十丈,阔八尺,深七尺。

后尾坑陂 长二十丈,阔五丈,深六尺。

五陂 长二十丈,阔五丈,深一丈。

五斗陂 长二十丈,阔五丈,深六尺。

洪陂 长十二丈,阔五丈,深一丈。

粪斗洋陂 长十二丈,阔四尺,深三尺。

曾陂 长十五丈,阔五丈,深一丈二尺。

高泾陂 长九丈,阔五丈。

傥林陂 长一十五丈,阔五丈,深一丈。

曾陂 长二十一丈,阔七丈,深一丈。

黄塘陂 长三十一丈,阔五丈,深一丈。

后洋牛陂 长二十六丈,阔四丈,深一丈。

许陇陂 长三十二丈,阔二丈,深一丈。

都油潭陂 长二十丈,阔二丈,深一丈。

徐塘陂 长一十七丈,阔三丈,深五尺。

深堰陂 长二十三丈,阔六尺,深一丈。

杨塘陂 长二十七丈五尺,阔二丈,深一丈。

贵陂 长四十三丈,阔六丈,深二丈四尺。

牛粪陂吴陂 长二十丈,阔五丈,深三尺。自柯宅谷陂至此。俱务本里,今无迹。

李陂 长二十八丈,阔二丈八尺,深三丈。

许陂 长四丈八尺,阔二丈四尺,深二尺。

吴陂 长三丈,阔二尺,深三尺。

张陂 已上四陂俱在一都、二都养能里,今皆无迹。

北乾陂 建阴桥,水自白石九溪而来,长三十五丈,深三丈。

蚶洋陂 槐市地方,水自葛洲而来,东西长八十余丈,南北阔二丈三尺,深一丈五尺。

仙岭陂 在院前,发源于紫帽山坑。

前浦陂 溪东,与仙岭陂水相续。已上俱在一都。

埭一百二十有一

东禅埭 在三十七都浔渼,水从清源(县志作桃花)诸山而来,从海而出,灌溉一方之田。

浩浦埭 在三十七都、三十八都鸾歌里。宋嘉定七年,丞赵彦寓修,久而壅淤。淳祐三年废为田,隶于学。今为民田。

洋埭 水由四十一都陈三坝而来,下通洛阳江,方围二百二十七丈,深三丈。

庄埭 水由三十九都清源水磨山而来,方围三十丈,深三尺。

嵩浦埭 即黄北埭,水由四十一都陈三坝而来,下通洛阳江,方围三百六十丈,深二丈,灌田园千余顷,居其地者数百户。乾隆五十九年,雨水滂沱,埭岸尽崩,不耕者三年矣。嘉庆三年,郡城东隅生员蔡宝华、宝树,过而伤之,捐白镪五百余银修筑,非有庄田在内也。乡老许日全等,于四年五月立碑纪德。后宝华选训导,宝树岁贡。以上俱鸾歌里。

黄林埭 以下八埭县志无。

吴社埭

青果埭

加渌埭

霞井埭

后埭

康王埭

庄浔埭 俱在三十八都。

家埭 在四十一都爱育里。

王埭

陈里埭

陈外埭 已上四埭,后俱合为公陂。

洋埭 长七十丈,阔一十八丈,深二丈。

锺埭 长二十三丈,阔三丈余,深一丈。

白石埭 长六十一丈,阔一十四丈,深二丈,已上俱爱育里。

养鱼埭 在三十六都临江里,俗呼为牛角埭。长三十八丈,阔五丈,深五尺。

永福埭 亦名坎下埭,长三十八丈,阔四丈,深六尺。

南洋埭 俗呼为金崎埭,长一十三丈,阔二丈,深三尺。

石园埭 亦名赤石埭,长四十四丈,阔七丈,深九尺。

谢翁埭 亦名思浦埭,长三十七丈,阔八丈,深一丈。

张埭 亦名前浦埭,今废。

东洋埭 亦名东边埭,周围一十三丈四尺,深五尺。

赤霞埭 长二十九丈,阔三丈,深九尺。

连墩埭 俗呼为长埕埭,长二十一丈,阔三丈,深九尺。以上俱在临江里。

白衣埭 在三十五都登瀛里,长四十丈,阔二丈,深三丈。后被水冲崩。元有万户侯孙姓,其女七娘庄田在内。砌筑陡门三首,涵二首,上接清源山水,下通浯江溪潮,故乡人改名“七娘浦”。其陡门年久圮甚,永乐间都民孙贤观捐资募工修葺,由是陡门完固,旱潦无恙。今浦阔三丈,深二丈五尺,长八里余。

永丰埭 在府城南门外二里许,属三十四都。周围约十五里,岸长二千四百余丈,高一丈,阔二丈五尺。捍山水海潮,浚广沟渠以通灌注,筑东西洲尾陡门六首以备蓄泄,溉及外洲、下尾、御史桥、柴塔、大洲六乡等田。明永乐初,黄南亭捐金六千两,田四十余石,环堤创筑,其子孙世守,历代修坏。凡埭内田租,每石年出粟二升,为陂夫工食及闸板修费。有修筑埭碑,勒大路旁。此及下沈洲埭,县志无之。

沈洲埭 《八闽通志》旧名沈洲,海涨辄害稼。明宣德中,邑人李瓛捐资筑埭。

黄埭 二十九都、三十都和风里。长三十三丈,阔三丈,深九尺。

苏恺埭 长五十二丈,阔四丈,深一丈。

蔡县尉埭 周围四十三丈五尺,深一丈。

陈通判埭 长三十一丈八尺,阔八尺。

林都巡埭 长八十二丈,阔二十一丈,深七尺。

郑意等埭 长一百四十丈,阔三十一丈,深一丈二尺。

王推官埭 长五十五丈四尺,阔一十五丈,深一丈二尺。

涵口埭 长二十八丈四尺,阔一十三丈,深一丈二尺。

公廨埭 长三十八丈,深一丈二尺。

烽火埭 长六十八丈,阔四丈,深一丈五尺。

傅吏部埭 长七十二丈,阔一十二丈,深一丈五尺。

方神基埭 长六十三丈,阔六丈,深一丈。

横瓜埭 长四十五丈,阔三丈,深一丈三尺。

太平院埭 长三十九丈,阔七丈,深一丈二尺。

粥院埭 长四十八丈,阔四丈,深一丈六尺。

保丰埭

大洲埭 以下十二埭,县志无之。

永庆埭

新玉鸾埭

旧玉鸾埭

仙保埭

万石埭

万载埭

万禩埭

丁埭

庄厝埭

林分埭

路下埭

大温埭 长三十八丈九,阔四丈,深八尺。

蔡埭 长六十三丈四尺,阔一十五丈,深一丈。

苏埭 长二百二十九丈,阔三十八丈,深一丈六尺。万历二十五年,乡人就埭开浚,长三百一十余丈,阔二丈五尺,深一丈二尺。国朝雍正八年,里人张焕登鸠族捐资,凿堑引水于湖中乡,长二百二十五丈,阔一丈,深九尺。计田一十二亩。

封崇寺埭 长四十三丈,阔一丈,深二尺。

帝释埭 长三十有六丈,阔九丈,深一丈。

资寿寺埭 长三十九丈,阔四丈,深一丈。

柯金紫埭 长三十九丈,阔九丈,深一丈。

湮浦埭 (此条须与上六里陂、六陡门、三陡门等参看。)《方舆纪要》在府东南二十里,最大,上承九十九溪之水。《闽书》:广袤五六十里,襟带南乡三十六埭,绵亘永靖、和风、永福、永禄、沙塘、聚仁六里,水源凡九十九所,县田三分之一仰溉于兹。〔隆庆府志〕昔有吴公筑浦为埭,以捍海潮,罄其资而功不就,饮恨溺水,乡人为之立庙。后人因而成之。其垾三万丈,陡门四间,皆因天然全石,与陈埭、西坂湄、上福湄、南陡门等陂,共为尾闾泄水。宋治平三年,洪水埭坏。熙宁初,邑人林知请于今危雍,重加修治,开凿诸淮。至建中靖国元年复坏,尉黄愿补其残缺,仍增开诸淮以通水利。靖康元年,坏如前,冲决益广,十年不修。绍兴六年,邑人李密、李国表,复请筑于令洪元英,仍以僧祖派、体柔领其事,凡三年而成。时刘子羽闻于朝,锡洪元英章服,祖派赐号“慈惠大师”。民为洪立祠,以祖派、体柔从祀。州人王瑀为记。有塘司陂长官为之严禁,复增二陡门为六。明宣德间,水源壅塞,里人丁仲孚请于巡按陈祚,复之。修撰刘俨为记。弘治、正德间,陡门崩坏,李源、李墀捐金百余两修筑。嘉靖十三年,洪水复坏,知县韩岳、簿郑琳、尉林才杰重修。国朝雍正四年,陡门两岸遭水冲陷,知县叶祖烈修筑。

湮浦下王大埭 长七十五丈,阔二十八丈,深三尺。

陈侍郎宅埭 长五十三丈,阔二十二丈,深一丈。

广福埭 长四十八丈,阔一十八丈,深一丈。

崇福埭 土名孤坑,长三十三丈,阔五丈,深九尺。亦受九溪之水灌田。已上俱在和风里。

纸幡埭 在二十七都、二十八都永福里。长二十三丈,阔一丈二尺,深九尺。盈塘分流。

林埭 长一十八丈,阔一丈,深八尺。盈塘分流。

颜埭 长九十三丈阔,十一丈,深八尺。

临禽埭 长九十三丈,阔三十丈,深一丈。自大沙塘分流。

蔡青埭 长八十四丈,阔三丈,深一丈。自大沙塘分流。

陈埭 陈洪进所筑,其埭最大。合南浦诸水,为陡门,通归于大海。南洋田多仰焉。互见山川。

练埭 长二十八丈九尺,阔一丈五尺,深九尺。

朱埭 长四十一丈,深一丈。已上俱永福里。

谢埭 与洑田相接。

吴埭 接小沙塘。二塘俱在二十五、六都聚仁里。

东安埭 在二十三都、二十四都江阴里。长一百二十六丈,阔四丈,深七尺。海水冲淹,田土多荒。

港据埭 在二十都至二十二都永宁里,坐二十都,土名“港据”。长五十四丈,阔二十丈,深一丈。其水从西南孤山塔、虎岫寺等山流下,东有陡门一间,通海流出。

吴盈埭 在十五都至十九都弦歌里。本埭在十七都、十八都吴盈村。长三十丈,深八尺,上接十三都横山山南之水,下通浔渼场,大海而出。今溪沙积压,为平埔矣。

瑶林头新埭 长三十丈五尺,深一丈。在弦歌里。

莲埭 在十三都、十四都劝善里,坐十四都横山外,即今莲塘。长十九丈,阔三丈。

章埭 坐横山左畔,即今坝边湖。周围二十八丈,阔七丈,深二丈。

〈氵丙〉洲埭 长三十五丈,阔三丈,深一丈。

烽火埭 今呼蔡埭,长七十丈,阔七丈,深一丈五尺。

井尾埭 长四十八丈,阔五丈,深一丈五尺。

石父埭 长六十丈,阔三十丈,深一丈。

吴填埭

新埭 二埭今俱压沙。

曾埭 长二十丈,阔三丈,深一丈。已上俱劝善里。

崇福寺埭 在九都至十二都仁和里,方围三里,阔一里,深九尺。水自石佛坑而来,东北为九都,西北为八都,南为十都。

潘迳埭 坐十都潘迳村,长八十余丈,阔一十余丈,深五尺。水自十一都洪塘村而来,流向海出。东至十一都张厝村,西至十一都下庄村,南至海,北至山。

前李埭 坐十都小龟湖村,长三百余丈,阔八十余丈,深二丈。水自十都东拨岩山而来,流向海出。东至石佛山,西至坪坑村,南至海,北至山。有后李埭,长、阔、深,如前李埭。

麦园埭 坐十都麦园村,长九十余丈,阔三丈,深一丈。水自东拨岩山而来,流向戴厝坑出。东至潘迳埭,西至岑兜村,南至海,北至埔头村。

小吴锺埭 坐十都东埕村,长八十余丈,阔二丈,深五尺。水自十都吴云山来,流向海出。东至东拨岩山,西至东埕村界,南北俱至石佛山。

后颜埭 坐十都后颜村,长三百八十余丈,阔一十丈,深三丈。水自海云庵山而来,流向海出。东至本都松树村,西南至海,北至后湖村。有前颜埭,长、阔、深,如后颜埭。

吴锺埭 长七十丈,阔五丈,深五丈。

大吴锺埭 长六百余丈,阔十丈,深三尺。

祥安埭 坐十都上安村,长二百余丈。

梅林旧埭 坐十一都埭头,长一百六十丈,阔三十丈,深二尺。水自应岩山流下。

梅林新埭 坐十一都李厝村,长一百一十丈,阔六丈,深六尺。水自应岩山流下。

陈坑埭 坐十一都谢厝,长三百八十丈,阔七丈,深七尺。水自十四都东湖西埔流下。

涵港埭 坐十一都尧明庵兜。长六十三丈,阔四丈,深二丈。水自十二都观头溪流下。

华庆埭 坐十一都埕边,周围六百余丈,深六尺。水自柯仓、洪塘等溪流下。今陡门崩坏,海水入淹。

塘边埭 坐十一都欧厝边,周围二百余丈,深五尺。水自十二都大角山流下,今海水入淹。

〈氵丙〉洲埭 坐十一都东仓港,周围一百丈,深六尺。水自十四都英林山流下。按此〈氵丙〉洲埭,与上“〈氵丙〉洲埭”异地同名。

沙尾埭 长一十一丈八尺,阔二丈,深五尺。

蔡坑埭 长五十丈,阔五尺,深一丈。

林坑埭 长七十六丈,阔一十二丈,深二丈。

西外坑埭 长七丈,阔三丈,深五尺。已上俱在仁和里。

东石埭 在三十一、二都,此埭县志无之。

安平东埭 在八都安海东桥北。元至正间,麦使堰海为埭,筑长堤以贰咸淡。周围五里,长阔不等,抵九都宋埭、蔡内,以至内市、庵前。内分二埭:一高处为内埭,依山隔卤为上田;低处为外埭,近斥卤,海涛淹没,遂废不修,为下田。源自古陵而下,旁及山溪坑涧之流,交会于古陵溪,西流洪塘溪,出水浸桥,流坩塘桥之坩坂溪,而入于埭。又自洪塘分小支,由西门坑〈土甲〉〔五〕坩坂后小圳入于埭。灌田四百石。陡门二:一在九都宋埭宫口,一在九都庄田宫前,以泄水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