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育婴师妈妈的小儿日常照顾经
33075500000083

第83章 22 2岁10~12个月宝宝这样教

育婴师妈妈说:巧妙结合游戏与数学教育

数学是一种高度抽象的逻辑数理知识,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精确性等特点,而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要依赖于具体的事物和动作。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采取生动有趣和操作发现类的游戏,诱发宝宝的数学兴趣。

数学游戏有利于培养宝宝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兴趣,父母平时可跟宝宝做一些简单的小游戏,借助游戏情节,将数学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游戏内容,让宝宝在各类游戏中发现数学、感受数学,并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积累数学的经验。常见的数学游戏有:摆跳棋,按大小排序、配对,用手和脚、木棍测量物体的长短、高低并进行比较,认识形状,比高矮等等。

培养宝宝的独立性格

很多父母都觉得宝宝还不懂事,能做的事情也很少,要等到宝宝大些才开始培养其独立性。其实独立性的性格和意识,应该是越早培养越好。2~3岁时,宝宝的独立意识增强,什么事都要坚持自己做,拒绝别人的帮助,这是宝宝心理发展的第一个“执拗期”。

父母正好可以因势利导,在保证宝宝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宝宝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父母是独立自主的好榜样

如果父母本身就处处依赖他人,经常寻求帮助,那么宝宝的独立性就很难培养起来,父母应该先从自己独立自主做起。

创造一个安全的家庭生活环境

家庭环境安全了,也就不会过多限制宝宝的活动,宝宝独立自主性的发展就获得了机会和可能。

宝宝自己的事自己做

例如让宝宝自己吃饭、穿衣服、整理玩具等,这不仅可以避免养成宝宝过度依赖父母的习惯,而且还可以让宝宝借此探索与学习。

让宝宝做家务事

例如帮父母收拾碗筷、擦桌子,给盆栽花草浇浇水,喂食小动物等。每当宝宝圆满完成父母亲所交付的任务时,父母也应给予适当的鼓励,让宝宝觉得很有成就感。依照宝宝年龄的大小分担不同分量的家事,不但可以培养宝宝的独立性,也可使他们更有责任感。

培养宝宝的观察、思考能力

让宝宝自己思考判断、自己拿主意。父母往往喜欢听话顺从的孩子,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宝宝乖,听话”,而很少注意去倾听宝宝的需要、宝宝的问题,不给宝宝自己拿主意的机会。宝宝缺乏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和权利,长大以后容易缺乏自我决择能力,优柔寡断,什么事都要听从别人的意见。

激发宝宝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引导宝宝做创造性思考,例如“如果你是小红帽,你要如何对抗大灰狼?”等问题,让宝宝将来在面对问题时,能够自己思索解决的方法。

培养宝宝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和道德观念

为孩子选择一些具有是非含义的小故事,在说故事的同时引导宝宝思考其对错,建立宝宝对是非的判断能力和初步的道德观念。

独立自主性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切不可急于求成,不可对宝宝的发展作出过高的、不合理的要求。也不能因为宝宝一时没有达到父母的要求而横加斥责。应先冷静地分析宝宝没有达到要求的原因,然后再做出相应的调整策略。

培养宝宝性别意识

为避免宝宝性格发展出现偏差,最好从3岁前就培养宝宝的性别意识,如告诉宝宝男孩和女孩的差异。心理研究指出,宝宝在3岁左右就有性别意识了,随着一点点长大,宝宝对男和女的着装、行为举止、性格特征会逐渐形成全面认识,从而逐渐形成了心理性别。

父母角色的互补能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性别概念。如果是男孩,父亲要多陪孩子玩,多和孩子交往交流;如果是女孩,母亲要多与其相处。

不要因为个人喜好就有意无意模糊宝宝的性别意识。如把女孩的衣着、玩具男孩化,给男孩穿女孩的衣服或扎小辫子。以免引起孩子的性别意识混乱,甚至导致孩子以相反的性别来塑造自己,结果男孩行为举止女性化,而女孩的言行可能男性化。

性别意识教育并不是给宝宝行为束缚。性别意识教育只是宝宝个性、气质培养中的一部分,不应该完全用成人对于性别的划分去限定宝宝的行为。父母在帮助孩子树立性别意识时,要采取培养而不强化的方式,使孩子认识并接纳自己的性别,慢慢形成与之相称的性格特征和气质。

在宝宝“性别化”的过程中不允许半点的扭曲和造作,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宝宝熟悉自己的性别特征,比如告诉他“你是男孩子,打针的时候不要哭,要勇敢;玩耍时要让着妹妹”“你是女孩子,要知道害羞,不要把裙子掀起来;要穿得干干净净的,头发要梳整齐”等。这样慢慢地引导孩子,孩子就会认同自己的性别,并且形成与之相称的性格特征和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