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失眠
大家可能都有过失眠的经历,但失眠的定义却不容易界定,因为每个人的睡眠需求变异很大,有人一天只睡3、4个小时便觉得足够而精神饱满,也有人一天睡8、9个小时甚至更长还觉得睡得不好。一般年纪愈大,睡眠的需求愈少。有不少人认为任何一个没有睡满7~8小时的人就是一个失眠者。客观地说,夜间睡眠不安稳,导致白天觉得不舒服或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就可算是失眠。
有许多人经常抱怨自己总是睡不好,而他们的意思其实就是他们没有达到8小时的睡眠,有许多人说自己总是失眠,睡不着觉,其实,很多时候他们并不是真的睡不着觉。而是因为人们会很容易混淆失眠与失眠感。失眠感是非常主观的意念,指没有睡好,三更半夜能睁开眼睛,而脑子处于混沌状况中,还心烦意乱的想着自己能否得到充分的睡眠。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失眠。有约80%的自称失眠者其实只是有失眠感而已,而真正的,即客观上的失眠与主观上的失眠是有很大的差别的。但限制睡眠时间只会加重失眠。
疲劳、睡眠不足并不等于失眠,正如前面所讲睡眠会随时变化,不是固定不变的。睡眠时间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也会由于性格的不同而不同,还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而且人们经常会发现就算有时候睡的时间很短,却照样能够正常工作。睡眠专家指出,这其实是很自然的事。例如有的人对自己的工作很感兴趣,因此做起来得心应手,各方面都比较游刃有余,他的睡眠会因此而减少些,但他不会感到疲惫。而相对的,那些从事一些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的人,心情必然不好,要求睡眠时间自然会增加,而且看上去还是无精打采的。
所以说,睡眠时间每天都会变化,人们不应当有意地人为地限定睡眠时间必须为某一个时间。睡眠本来就是一种自然现象,若把它看成一种义务,自然就睡不好觉。不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似乎会经常碰到这样的人,他们把睡眠时间限为8小时,而且始终抱着非睡8小时不可的想法。拘泥于“一定要获得充足的睡眠”想法的人往往在醒来之后还有像失眠一样的感觉,身体疲惫,情绪烦乱。此外,虽然在前面我们谈到过睡眠的合适时间,但也不能因此而过分拘泥于每天的睡眠时间。举一个例子,前一天通宵工作,第二天不一定要睡足16小时,一般情况下,睡上10小时就可以了。我们要让睡眠前后均匀,综合计算,也照样能得到良好的睡眠。唐纳·史维尼医生在《克服失眠》中提到:“我通常根据一个人白天的清醒程度计算一个人所需的睡眠量。我的公式很简单,如果你在白天很有活力、很有精神,那就表示你已得到充分的睡眠。”
失眠也可以说是睡眠过度,在该睡觉的时间段,想睡却无法入睡。这样造成的结果,在该起床工作的时间里,却困倦嗜睡哈欠连天,以致白天打起瞌睡,又造成“过眠”。也就是说,失眠和过眠是一对孪生兄弟,得了失眠症的人也即得了过眠症。“最近工作中常打瞌睡,白天总觉得困得不行。”像这样经常有困倦感的过眠症患者,同时也是失眠症患者。现在国际通行的学术用语中已不使用“失眠症”这一说法。“失眠”和“过眠”被统称为“睡眠异常”。
因此,关于失眠需要澄清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睡得少就是失眠。许多人可以比睡眠“一般标准”(即8小时)少一些。其实,只要白天不觉得昏昏欲睡,就可以称得上是健康的睡眠。大多数人,尤其是名人,每晚睡眠时数都不超过6小时,这些人就是所谓“短眠型”的人。1995年,美国抗癌协会做了一项实验,他们挑选出79.26万名47~70岁的健康男女,在以后的6年里,不间断的检查他们的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在这6年内,其中的死亡人数约为2万人,而在50~59岁的死亡者中,许多人是因为睡眠过多而引起的。因为睡眠过多,身体得不到锻炼,而累积许多脂肪诱发动脉硬化等疾病,因而导致死亡。因此专家建议,当身体非常需要睡眠时,多睡一会儿并没有关系的,但千万不要睡的过多。睡眠太多并不总是一种福气。
第二,睡眠过多,反而适得其反。专家指出,其实人们并不需要睡我们认为的那么多。英国人麦格罗·白医生创办了英国第一家睡眠诊所,他宣称如果仅仅为了活下去,一般人每晚只需睡5~6小时就够了,而且还会精力充沛。他认为要是睡得超过了这个时间,只能说是浪费生命。而英国医生詹姆斯·霍恩的观点无疑与其不谋而合了。詹姆斯·霍恩在20世纪90年代初写了一本名为《我们为什么要睡觉》的书,他在其中说:“尽管我对睡眠的问题已研究了50年,但人为何睡觉这一问题仍未找到准确答案。我们只知道睡眠可以消除疲劳。在剥夺睡眠的试验中惟一可靠的发现也只是,减少睡眠只会使我们疲累犯困。”他相信大部分人都可以每晚少睡两小时而不会有不良影响,而一个人每天晚上必须睡7~8小时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失眠的类型
造成失眠有种种原因,几乎所有影响健康的因素都可造成失眠。常见的原因有情绪方面如焦虑、忧郁、兴奋,环境因素如噪音、光线,还有自身的疾病,如疼痛、发烧、咳嗽、呼吸困难等等。正因为原因如此繁多,要解决失眠的问题,应该从根本入手,才能解决。一味使用安眠药,使症状被掩盖,形成恶性循环,不可不慎。
习惯性失眠
失眠作为一个出现频率颇高的术语,指的是这样一种状况:人们习惯性地难以熟睡以及在就寝时难于入眠。在电视机前,人们很快进入梦乡,但一旦关机,他们又醒来了。
这显示出这类失眠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是高度焦虑。当劳累的一天结束的时候,烦躁和不愉快的思绪就开始入侵。另一个原因可能是一组已经养成的、与就寝有关的反应,其中的一个反应是对难以入睡的预感,因而十分不舒服。带着这种预感就寝,必须会产生一些思想负担,比如有人自问:“我能睡着吗?”这对于放松情绪不起任何作用。许多治疗失眠的方案基于这样的假设:已经养成的与寝室、就寝时间和就寝过程等方面有关的联想,是造成失眠的原因之一。例如,据说许多患失眠症的人在旅馆的房间里、在客房里或在客厅的沙发上很容易入睡。
虽然对于上述两个“养成的”失眠原因意见不一,但它们似乎很在理,而且是许多被推荐用于纠正失眠的行为疗法的基础。例如,一个普遍推荐的方法是寝室和床应只和成功的睡眠联系起来,如果失眠者经过一段时间仍不能入睡,与其躺在床上被兴奋和烦恼控制,不如干脆起床,换个地方活动一下,直到有了睡意才回到床上睡觉。这种惯用的方法,只要有必要可以重复进行,直到树立躺下就能立即入睡的信心。这种行为疗法称为刺激控制疗法,它可能有助于锻炼失眠者只在寝室里睡觉,而且一到就寝时间就入睡。然而,对于长期失眠患者这种方法可能行不通。病因性失眠
一些能治疗的疾病有时表现的主要症状是失眠,只要根本的病因消除,失眠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例如,抑郁症经常导致睡眠障碍,最明显的障碍是早晨过早就醒来,通过心理治疗和抗抑郁剂能够恢复正常的睡眠。另外,绝经期反应也会影响睡眠,可用雌激素替代疗法可以减轻症状,静心入睡。由疾病导致的失眠还有下面两种常见的类型:
一是过敏导致的失眠
气候突变不但对患有多种疾病的人产生不利影响,而且一些平素很健康的人也会不适应。现代医疗气象学把由气候变化引起的人体一系列不适,称之为“气候变化过敏”。这是一种相当普遍却未受到人们关注的过敏。
气候过敏症除有失眠易醒外,还常伴有情绪抑郁、全身困乏、头昏、情绪波动大、焦虑等症状,这些症状主要是由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引起的。当气候变化时,如“健康”人出现失眠等症状,又查不出其他原因时,“罪魁祸首”就是“气候过敏”。若每当天气变化时,都出现上述类似的症状,那么,“气候变化过敏”即可确诊。外国专家研究发现,在人群中,约有1/3的人对天气变化敏感,且这种敏感性随年龄增长成正比。对天气变化,通常说来,女性比男性更敏感。当天气变化时,气压波动,从而影响大气中的重力波。重力波的变化作用于人体后,可使人出现失眠易醒等功能性症状;而天气变化时,两个气团的相互碰撞会产生大量的正离子,人体也会因正离子的作用而产生失眠等不适的症状。
二是哮喘
哮喘常在夜间发作或加重。经有关专家对7729例哮喘患者观察后发现,其中有64%的患者,每周有两次夜间发作,每周至少一次夜间发作者竟达74%。这是为何?
一般认为,夜间呼吸道反应性及迷走神经兴奋性的增高,睡眠状态及仰卧体位对呼吸功能的影响,而昼夜生理节律的改变和体内激素水平的波动,小支气管广泛的粘液阻塞,夜间咳嗽反射的降低以及冷空气的刺激等都是诱发因素;而最近有人发现,胃液返流是造成夜间发作的另一重大原因。
研究者发现,哮喘患者多数合并有胃液返流,而胃液频繁地返流到食道,导致了返流性食道炎,其发生率在45%~65%,比一般人高得多。食管内酸度连续监测显示,哮喘病人中有异常胃液返流者甚至高达82%。睡眠时仰卧、夜间食管蠕动功能减弱、熟睡时会厌反射的抑制等,都有助于胃液返流的发生,并使胃液容易被误吸人气管内。显然,返流胃酸对食道的刺激就是诱发哮喘发作的因素,所以,有的学者将胃液返流引起的哮喘称为“胃性哮喘”,而“胃性哮喘”患者又常常是严重或顽固性哮喘病患者。因此,如果哮喘夜间反复发作,影响到睡眠,且久治不愈者还应想到有患“胃性哮喘”的可能。
人类的睡眠也与季节有关,它与大自然昼夜变化相一致,即白天进行工作,夜晚休息睡眠,周而复始地形成了“觉醒———睡眠”的周期性节律变化。人类在长期的自然进化过程中,这种生物节律的协调与和谐,是生物和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当人体特定的生物节律被破坏,或者失调时,首先表现出来的就是失眠。
失眠对身体的影响
失眠可以加重病情,主要影响瘙痒性皮肤病及与神经功能障碍有关的皮肤病。
单纯疱疹和带状疱疹:单纯疱疹俗称“火疮”,带状疱疹俗称“缠腰龙”,二者都是由于病毒感染造成的。长期失眠患者,机体调节机制失衡,使免疫系统功能失调,抵抗力下降,引发本病。神经性皮炎:本病病因虽不十分清楚,但与神经精神因素有明显的关系,多表现为颈部、肘部及骶尾部的苔藓样斑片。临床证明,多数病人有头晕、失眠、心烦意乱、焦虑等神经衰弱症状。故而长期失眠可以诱发和加重神经性皮炎。如神经衰弱的症状得到改善,神经性皮炎的症状也会随之好转。
斑秃:俗称“鬼剃头”,为一种突然发生的头部局限性斑状脱发,局部皮肤正常,无自觉症状。本病病因与遗传和免疫有关,而精神因素常可诱发及使病情加重。据临床观察,很多斑秃病人是由于家事烦扰、抑郁、失眠而发生的。如果这些情况得不到改善,脱发速度还会加快,很短时间内头发就会全部脱光;少数严重患者,还会导致眉毛、胡须、腋毛、阴毛等,甚至全身毳毛都可以脱光而成普秃。
痤疮:多发于青年人,本病病因复杂,与内分泌、皮脂分泌及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专家证明,在青年人中,夜间工作者或倒班工作者,患本病的几率要比从事白天工作者高。其原因可能是,这种工作时间不符合生物节律,人体调节机制失衡,导致内分泌系统失调。失眠亦可影响内分泌调节,从而导致和加重本病的发生。失眠加重,痤疮亦随之加重;失眠症状改善,痤疮就会减轻。
黄褐斑:也称“肝斑”、“妊娠斑”,主要见于中青年女性,表现为颜面部淡褐色或淡黑色斑。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心肝不宁,情志抑郁;或气郁化火,耗伤肝肾之阴,而致水色上泛。临床观察,本病与精神情绪密切相关,故失眠、烦躁、情绪不稳,可导致和加重本病的发生。
此外,失眠还可以加重银屑病、红斑狼疮、皮肤瘙痒症、结节性痒症、紫癜等病情。
失眠症患者,由于睡眠时间不充足,不能很好地恢复体力、精力和心理健康,以致使人的体质减弱、精力不充沛,这样极易使人体免疫力减退。免疫力是机体对入侵的病原体的防御和抵抗的能力,且免疫力是保护人体健康的“城墙”。长期失眠患者,体内的免疫力下降,因而易患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到来之时也常常难逃一劫。
偶尔的失眠引起一过性高血压,一般随着失眠的改善,血压可恢复正常;但长期失眠而造成的高血压,则不易恢复,应引起失眠患者的重视。失眠症多是因为长期受外界的环境和内在的不良刺激而形成的,而在神经因素的参与下,造成了大脑皮层功能的失调。大脑神经调节功能失常,不能正常执行皮质下中枢的控制与调节作用,使血管收缩的神经冲动占优势,肾上腺素能活动增加,使节后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增多,引起全身的细小动脉痉挛和外周阻力的增加,使心脏功能加强来适应机体内这一变化,导致血压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