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息要有规律
我们已经知道,规则的生物节律对于维持正常的睡眠十分重要。只要生活的规律性和生物节律相吻合,就能提高睡眠质量。我们应顺应这种规律,学会调整自己的生活规律,使之与生物节律相吻合,保持生活起居有一定规律,养成每天能在同一时间就寝和起床的生活习惯,每天都要准时起床,定时沐浴在早晨的阳光下,周末也要如此,那么生物钟就会有规律地运转,才能有助于快速入睡。每个人的生物节律并不完全相同,我们应该把握自己的生物时钟的节奏,找出最合适入睡的时间。
一般情况下人每昼夜的睡眠时间能维持7~9小时就足够了,体力和精力一般都能恢复至正常。切忌赖床,不要睡懒觉,不要有“由于昨晚没睡好第二天早晨多睡一会”的想法。中医认为“久卧伤气”,睡眠太多会出现头晕乏力、无精打采、食欲减退,持续几天后反而会促发睡意。现代医学表明,睡眠太多会破坏正常的生物节律,使睡眠周期出现紊乱。以后逐渐会出现白天应该醒的时候精神疲乏,困倦思睡;而夜间应该睡眠的时候却表现得很兴奋,难以入睡,时间长了,就会造成失眠。所以说,睡懒觉是失眠的开始。另外,不能因夜间失眠而试图日间补觉、日间打盹,除非是身体确实困倦得受不了,因为补觉通常睡不着,反而增添了烦躁并破坏了觉醒———睡眠规律,使失眠更加严重。
睡前心态要平静
入睡时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对睡眠有利,最好是稍稍处于疲劳或抑制的状态,就更容易入眠。为了达到这种状态,上床前不要想得太多,让兴奋的大脑安静下来,最好使大脑处于一种抑制状态。如果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即使躺在床上也辗转难眠,时间长了,就容易导致失眠。
首先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把当天的工作当天完成,从而毫无挂念地上床睡觉。如果确实做不完,睡觉时也不要去想它。有些人从早忙到晚,到了晚上躺在床上才想起来要把白天所发生的事情回顾一遍。这么做当然不利于睡眠。正确的方法是在睡觉前的一两个小时内抽出十几分钟集中精力把白天的事情想一想,做出该如何处理问题的决定,然后简单地计划一下第二天要做的工作。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你减少烦恼、放松大脑,使你一上床就能够很快进入梦乡。
其次是临睡前不要让大脑疲劳,晚饭后应避免高度集中精力的学习、阅读、工作和开会,如果工作和学习繁忙,在晚上要把比较伤脑筋的事提前做完,临睡前则做些简单的事,特别是临睡前20分钟内不要看书,养成睡前停止思考的习惯,使大脑放松,这样便容易入睡。
再次是睡前情绪要冷静,要做到恬淡虚静,心神安定,而不要过于激动,才有利于入眠。人的喜怒哀乐都容易引起神经中枢的兴奋或紊乱,使人难以入睡,严重的会造成失眠。因此,睡前要尽量避免大喜大悲或忧思恼怒,保持情绪平稳。有紧张情绪的人应注意克服未上床就担心失眠的心态。睡前不宜多说话,不要谈论动情之话题,因为这样容易造成大脑兴奋,思想活跃,从而影响睡眠。如果是失眠时过分注意时间而影响睡眠的话,最好把卧室或床头的时钟关掉,以减少自己对时间的注意力。
睡前应避免进行各种娱乐活动,不要做令人兴奋的事,不要饮用能够刺激神经的饮料,如咖啡和浓茶等。此外,在睡觉前不宜看情节紧张刺激的电视节目和报刊,也不要玩麻将,这些都容易引起兴奋,是不利于睡前保持身心放松的。睡觉之前,可以聆听一些曲调委婉、节奏舒缓的音乐,看一些不需动脑筋的娱乐的书报,或者去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如风声、虫鸣等,以分散注意力,避免集中精力考虑某些问题。以上方法和措施,均可以为精神和躯体的松弛创造条件,都有助于睡眠。
睡前使体温降低
与光照有关的体温波动影响着人的生物节律。通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白天时较高,而在夜间降低,身体的代谢逐渐减慢,身体进入一种抑制状态之后,产生了睡的欲望。也就是说,临睡前使体温降低,则有利于睡眠,而当体温调节失控时,睡眠就会发生紊乱。
那么,怎样才能降低睡前的体温呢?下面介绍一些简单的方法。
洗热水澡。入睡前两三个小时洗个热水浴能将体温升高,等到了睡觉时间,你的体温也就降了下来。这时你会感到凉快、困乏、身心放松,很想入睡。洗热水浴能助眠,但不宜水温过高或洗冷水浴,因为热水浴能扩张小血管,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具有消炎止痛、止痒等作用。中医认为,洗热水浴有疏通经脉、温运气血、扶正祛邪等功能。如果再加上睡前用温水洗脚,就更会加深睡意,促进睡眠。
运动法。睡前做20分钟的轻度运动或晚间散步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样可以放松肌肉,使身体产生热量,体温升高,临睡前体温会降下来,以促进睡眠。因此,长期患失眠症的人应该在晚间散散步,地点最好在居家附近,距离不要太长,不要跑步、打球或做其他剧烈的运动。
如果不是躯体疾病引起的失眠,应适当增加白天的体力活动,每天坚持2小时以上的轻中度体力活动,尽可能在白天比较活跃,这样能使人的神经系统在白天得到充分的兴奋,在夜间就能很容易进入抑制状态,以保证睡眠质量。
睡眠姿势要科学
睡眠时,人的睡姿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不管以哪种姿势入睡,睡着后总要改变原来的姿势。睡眠专家建议,睡姿以向右侧身而卧为最好,这样全身骨骼、肌肉都处于自然放松状态,容易入睡,也容易驱走疲劳。从生理角度讲,人的心脏位于胸腔左侧,右侧卧位能避免心脏受压,使血流畅通;胃肠道的开口和肝脏都在身体右侧,右侧卧位有助于增加肝脏血流量,促进肝脏的代谢有解毒作用,还可使食物在胃肠道内排空加快,消化和吸收增加。因此,右侧卧位睡眠更有益于健康,为古今医家所提倡。孔子曾经说过:“勿尸卧。”就是说不要仰着面,四肢僵直像尸体一样地睡眠,这是养生之道。因为仰卧能使全身骨骼、肌肉在睡眠时仍处于紧张状态,不利于消除疲劳,而且还容易造成因手放在胸部而产生噩梦,降低睡眠质量。睡眠时是需要改变睡姿的,所以不用拘泥于右侧卧位,应与左侧卧和仰卧位交替,这对于婴幼儿和孕妇尤其重要,因为经常改变体位能防止身体的某一部分长期受压,避免造成小儿发育不良。对于长期卧床和患有肺部疾病的病人也十分重要,经常翻身有利于排痰,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和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