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灵筋骨膏
【主治】散风活血,舒筋定痛。适用于受风受寒引起的腰痛,筋骨麻木及痞满腹胀等症。
【药物】大黄17.5g 槟榔17.5g 五倍子17.5g 香附17.5g 穿山甲17.5g 全蝎17.5g 羌活17.5g 防风17.5g 杏仁17.5g 芫花17.5g 细辛17.5g 牵牛子17.5g土鳖虫17.5g 厚朴17.5g 甘遂17.5g 木鳖子25g 三棱25g 莪术25g 川乌25g 天麻子25g 地黄25g 草乌25g 独活20g 牙皂20g 黄柏20g 肉桂20g 大戟20g枳壳20g 麻黄20g 巴豆2g 当归37.5g 黄连10g 玄参5g 柳枝400g 蕲蛇400g蜈蚣10g
【制法】
(1)配料:按处方将上药炮制合格,称量配齐,肉桂轧成细粉单放。
(2)炸料:将大黄等35味药酌予碎断,另取麻油8 000g,置于锅内,微热,将大黄等倒入,炸枯,捞除残渣,取油过滤,即为药油。
(3)炼油:根据下丹方式不同要求,依法炼油。
(4)下丹:分火上下丹法、离火下丹法两种。
(5)去火毒:将上述药膏搅匀放入冷水中搅成500~1 500g一块,将水控净,再放入冷水中浸泡10~15日,每日换水1次。
(6)兑细料:取膏油加热熔化,待爆音停止,水气去尽,微晾,将肉桂细粉加入搅匀。上药1料、约制膏药油8 800g,公差率±2%。
(7)摊膏:将膏药分摊干布褙上,微晾,向内对折,加盖戳记。
【用法】温热化开,贴干患处。
【来源】《北京市中成药方选集》,人民卫生出版社。
2.风湿跌打止痛膏
【主治】祛风散寒,舒筋活络。适用于风湿腰腿痛,跌打损伤。
【药物】乌药150g 樟脑20g 防己150g 薄荷脑20g 过江龙150g 没药60g 两面针150g 麻油4 000g 乳香60g 黄丹粉1 000g
【制法】将乌药、防己、过江龙、两面针置麻油中浸泡5~7天,加热提取有效成分,药物炸焦为度,捞出药渣,继续加热炼油至滴水成珠,离开火源加入黄丹,不断搅拌,待冷后倒入冷水内,每日换水1次,1周后取出摊涂,摊涂时将膏药置水浴上熔化,加入乳香、没药、薄荷脑、樟脑等细粉,搅匀,用竹签摊涂于厚纸或布的中央,冷后折合即得。
【用法】贴于患处。
【来源】曹春林,《中药制剂汇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农村中草药制剂技术》)。
3.狗皮膏
【主治】祛风散寒,活血止痛。适用于风寒湿痹引起的腰腿疼痛,肌肤麻木和跌仆损伤等症。
【药物】枳壳50g 青皮50g 大枫子50g 赤石脂50g 天麻50g 甘草50g 乌药50g 牛膝50g 羌活50g 黄柏50g 补骨脂50g 威灵仙50g 生川乌50g 木香50g 续断50g 桃仁50g 生附子50g 川芎50g 生草乌50g 生杜仲50g 远志50g 穿山甲50g 香附50g 白术50g 川楝子50g 僵蚕50g 小茴香50g 蛇床子50g 当归50g 细辛50g 菟丝子50g 橘皮50g 青风藤50g 轻粉50g 儿茶25g 丁香25g 樟脑25g 没药25g 血竭25g 乳香25g 肉桂50g 以上43味共重1 965g
【制法】
(1)配料:按处方将上药炮制合格,称量配齐。轻粉、儿茶、丁香、没药、血竭、乳香、肉桂、樟脑等8味单放。
(2)炸料:将枳壳等35味,酌予碎断。另取麻油1 200g,置于铁锅内,将枳壳等倒入,加热炸至橘黄色,捞除残滓,取油过滤,即为药油。
(3)炼油:根据下丹方式不同要求,依法炼油。
(4)下丹:分火上下丹,离火下丹法两种。
(5)去火毒:将上述药膏搅匀放入冷水中搅成500~1 500g一块,将水控净,再放入冷水中浸泡10~15日,每日换水1次。
(6)研兑细料:将上列儿茶、丁香、没药、乳香、肉桂、血竭等6味共轧为细粉,和匀过80~100目细罗,轻粉研为极细粉与儿茶等细粉配研均匀,然后将上列樟脑适当研细,同儿茶等7味细粉掺和均匀,即成“细料”。取狗皮膏油加热熔化,待爆音停止,水气去尽,晾温,加入细料搅匀,上药1料,约制膏油13 000g,公差率±20%。
(7)摊膏:将膏药分摊于狗皮、羊皮或布褙上,微晾,然后向内对折,加盖戳记。
【用法】温热化开,贴于患处。
【来源】中国中医研究院主编,《中药制剂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
4.熊油虎骨膏
【主治】祛风活血镇痛。适用于风寒痹证。
【药物】虎骨1架 肉桂150g 没药250 乳香300g 当归400g 血余200g 熊油250g 香油7 500g 章丹3 900g
【制法】虎骨浸香油7日,先炸虎骨再炸当归、血余,去渣入熊油炼好,兑丹后再入乳香、没药、肉桂面。
【用法】敷贴患处。
【来源】陈可冀,《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中华书局。
5.风湿止痛膏
【主治】祛风除湿,化瘀止痛。适用于风寒湿痹引起的腰、肩、四肢、关节、肌肉诸死。
【药物】乳香100g 没药100g 冰片100g 樟脑100g 薄荷脑100g 冬青油150g 丁香50g 肉桂200g 红花100g 生川乌150g 生草乌150g 荆芥200g 防风200g 干姜150g 金银花100g 白芷200g 三棱200g 当归100g 苯海拉明2.5g 橡胶1 600g 松香1 800g 汽油5 000g 氧化锌2 100g 凡士林700g 石蜡50g
【制法】取乳香、没药、丁香制成粗粉,用90%乙醇浸渍提取至尽,提取液中加入冰片、樟脑、薄荷脑、冬青油、苯海拉明使溶解备用。肉桂、红花等植物药材,酌予碎断,水煮16小时,过滤、浓缩成浸膏(膏量约为药材量的1/8)。橡胶切成碎块,用汽油泡12小时后充分搅拌使溶解,依次加入熔融的松香和氧化锌的混合物,凡士林、石蜡、药材浸膏、乳香、没药、丁香、冰片、樟脑等的纯溶液。每次加入后均匀搅匀,最后成黏浆状物,摊涂在布帛上,即得。
【用法】将患处洗净擦干,按痛处大小,用本品贴敷。
【来源】曹春林,《中药制剂汇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河南省药品规范》)。
6.风湿伤痛膏
【主治】散风止痛,活血祛痛。适用于关节风湿酸痛,肌肉肩背酸痛,跌打扭伤等。
【药物】
(1)制浸膏用药料 红茴香5kg 白瑞香(南岭荛花通用)5kg 虎杖(活血龙)5kg 红木香5kg 千里光3kg 干姜3kg 山奈3kg 白芷3kg 生草乌1.5kg 骨碎补2kg 积雪草2kg。
(2)直接兑入药料 薄荷脑3kg 冰片1kg 冬青油1.5kg 樟脑2kg 颠茄流浸膏2kg。
(3)基质和溶剂 橡胶16kg 氧化锌14kg 松香14kg 羊毛脂1kg 白油0.25kg 甘油0.25kg 汽油约45kg
【制法】
(1)将基质和溶剂混匀,密闭保存备用。
(2)将制浸膏用的11味中草药制成浸膏,将浸膏和直接兑入的5味药依次加入基质中,打浆。
(3)把制成的胶浆置于上浆机上,均匀涂布于纸上,每50cm 2涂胶量应在0.9~1g。
(4)上浆后切段,切片,包装即得。每张为4cm×6cm。
【用法】将患部皮肤拭干,把膏药衬纸轻轻撕离,贴于患部。
【来源】曹春林,《中药制剂汇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
7.见膏
【主治】适用于风寒湿骨节痛,历节痛风,痿痹麻木不仁,鹤膝风、偏头痛、漏肩风等症,并适用于跌仆闪挫等症,阴证无名肿毒,已破者勿贴,小儿孕妇勿贴。
【药物】头发100g 大黄50g 灵仙50g 鼠粪50g 川乌40g 草乌40g 刘寄奴40g 土鳖20个 羌活50g 独活50g 红花50g 当归50g 蛇床子50g 苍术50g 生南星50g 生半夏50g 白芥子50g 桃仁50g 樟冰50g 甘松15g 山柰15g 花椒15g 猪牙皂15g 穿山甲15g 荜茇15g 乳香25g 白芷25g 鲜烟叶汁500g 鲜商陆根汁500g 鲜艾叶汁250g 白凤仙花汁250g 鲜闹羊花汁250g 生姜汁250g 韭汁250g 葱汁250g 大蒜汁200g 松香1 600g 收以上诸汁
【制法】麻油1 700g,先将头发入油中,熬半炷香,再将大黄、灵仙、鼠粪、川乌、草乌、刘寄奴、土鳖、羌活、独活、红花、当归、蛇床子、苍术、生南星、生半夏、白芥子、桃仁切碎放入油内,熬至焦黄色,不可太枯,即滤去渣,入前松香熬化,再将丝绵滤去渣,再熬至油面起核桃花纹,先加入极细密陀僧200g,再徐徐加入西硫黄末500g,投此2味时,务须慢慢洒入,不可太多,太骤,以滴水成珠,离火待温,然后掺入樟冰、甘松、山柰、花椒、猪牙皂、山甲、荜茇、乳香、白芷的细末,搅匀,瓷器收贮。熬时须用桑枝不住手搅。青布摊贴,每张净药重20g,临时加肉桂末0.05g、细辛末0.02g。
【用法】贴于患处。
【来源】王光清,《中国膏药学》,甘肃人民出版社,(《医学从众录》)。
8.伤湿止痛膏
【主治】祛风湿,活血止痛。适用于风湿引起的关节、肌肉痛及伤筋等。
【药物】伤湿止痛浸膏50g 水杨酸甲酯15g 薄荷脑10g 冰片10g 樟脑20g 芸香浸膏12.5g 颠茄流浸膏30g
(伤湿止痛浸膏:生草乌10g 生川乌10g 乳香10g 没药10g 马钱子10g 丁香10g 肉桂20g 荆芥20g 防风20g 老鹳草20g 香加皮20g 落得打20g 骨碎补20g 山奈30g 干姜30g)
【制法】伤湿止痛浸膏等7味,按总量加3.7~4.0倍的橡胶、松香等基质原料,制成涂料,进行涂膏、切段、盖衬,切成小块,即得。
【用法】外敷患处。
【来源】曹春林,《中药制济汇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初稿》)。
9.伤湿痹痛膏
【主治】祛风止痛。适用于风湿痹痛,腰腿痛。
【药物】
(1)基质:枫香树胶粉1500g 蓖麻油2250g 甘草炭适量
(2)原料药:半枫荷150g 豺皮樟10g 当归150g 威灵仙10g 两面针10g 大罗伞根10g 鸡血藤10g 莪术6g 过江龙10g 骨碎补6g 七叶莲6g 鸡骨香3g 肿节风6g 大叶双眼龙3g
【制法】将上述药料混合粉碎(当归另与药材细粉串研)过120目筛。另取基质于石臼内舂黏,加入原料药粉,充分混合舂黏后于水浴加热熔化呈黏稠状,摊涂于厚纸或布上,玻璃纸覆盖即得。
【用法】外贴患处。
【来源】曹春林,《中药制剂汇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农村中草药制剂技术》)。
10.伤湿膏
【主治】祛湿,止痛。适用于关节炎,风湿痛,腰背肌伤劳损,扭伤等。
【药物】
(1)原药 生川乌7.5kg 延胡索2.5kg 干姜5kg 透骨草2.5kg 羌活2.5kg 山奈4kg 官桂2.5kg 防己2.5kg 五加皮2.5kg 甘松3kg
(2)细粉 薄荷脑3kg 薄荷油1.5kg 樟脑2.5kg 冬绿油1.5kg 颠茄流浸膏1.5kg
(3)基质 橡胶16kg 汽油45kg 氧化锌14kg 松香12kg 羊毛脂1kg 液体石蜡0.25kg
【制法】
(1)渗漉 将原药打成粗粉,加90%乙醇10kg湿润,装渗漉筒,加60kg90%乙醇浸24小时,开始渗漉,共加90%乙醇67.5kg渗漉6天,合并渗漉液。将渗漉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膏。
(2)打胶 将橡胶切成小块,用轧胶机轧成海棉状松块,浸入汽油内约12~24小时,至橡胶充分溶胀为止,再放入打胶桶内搅拌2.5小时,依次加入羊毛脂、液体石蜡、氧化锌、松香、稠膏及其他细料,搅拌约9小时以后,将胶浆倒入滤胶机中去杂质即成。
(3)涂于布上,切成适宜大小。
【用法】外敷患处。
【来源】曹春林,《中药制剂汇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常用药物制剂》)。
11.驱风止痛膏
【主治】祛湿,消肿,止痛。适用于风湿腰腿痛,跌打损伤。
【药物】南星粉30g 薄荷脑10g 半夏粉30g 樟脑10g 川芎粉30g 松香1 000g 草乌粉30g 蜂蜡90g 胡椒粉10g 花生油210g
【制法】取松香、花生油、蜂蜡置锅内,加热至滴水成珠,然后慢慢加入南星粉、半夏粉、川芎粉、草乌粉(这时火候要小),不要搅拌,到滴入冷水成珠,手捏之不粘手为度。这时离开火源,稍冷后将其倒入冷水盆内。1周后,取出熔化,加入胡椒、薄荷脑、樟脑拌匀,摊涂于裱被料上。
【用法】贴患处,每贴3~5天。
【来源】曹春林,《中药制剂汇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常用药物制剂》)。
12.祛风活络膏
【主治】祛风止痛,活络行血。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痛。
【药物】白花蛇1条 全蝎、姜蚕、川乌、细辛、川羌、皂角、南星各25g 白附子40g 莶草50g
【制法】用香油250g将药炸枯去渣,再兑白淀粉,凉后入麝香10g调匀收膏备用。
【用法】外敷患处。
【来源】陈可冀,《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中华书局。
13.颠茄止痛膏
【主治】适用于风湿痛,神经痛,腰痛,静脉炎及粘连性肋膜炎疼痛等。
【药物】颠茄流浸膏360ml 羊毛脂30g 薄荷脑10g 樟脑10g 松香硬膏775g共制1 000g
【制法】取颠茄流浸膏置称重量的蒸发器中,在水浴上60℃以下蒸发浓缩至减为175g时,加入羊毛脂混匀,慢慢加入已在水浴上低温熔化的松香硬膏及薄荷脑、樟脑,搅拌均匀。放冷,搓成圆棍状,每块重200g,用蜡纸包裹,即得。
【用法】根据患部形状及大小,摊涂成膏药,每100cm用膏药块25g,用时加温贴患处。
【来源】曹春林,《中药制剂汇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药剂学及制剂注释》)。
14.五方散
【主治】祛风散寒,消肿止痛。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
【药物】生南星10g 生半夏10g 生川乌10g 生草乌10g 生白附10g 生狼毒10g
【制法】上药干燥,混合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混匀即可。
【用法】外敷。
【注意】有大毒,禁内服。
【来源】梁锡恩、宋钦兰,广西中医学院。
15.四八酒
【主治】清热镇痛,活血化瘀,祛风通络。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陈旧性外伤关节炎,腰间盘突出症。
【药物】没药、川木瓜、黄芩、泽泻各120g 吴茱萸、川椒、麻黄各150g 丹参、五加皮各120g 乳香240g 归尾、大黄、白芷、石菖蒲、赤芍、苏木、桂枝、地榆、陈香、细辛各120g 生南星180g 生苍术、生半夏、生川乌各120g 生马钱子1 000g 乌药180g 山障子300g 秦艽180g 大枫子180g 宽筋藤、自然铜、川芎、红姜、郁金、防风、羌活各120g 细榕树叶300g 千斤拔300g 田七120g 丹皮120g 白酒3 000ml
【制法】马钱子砂烫,生姜切片,诸药干燥后共碎成粗粉,置缸中加白酒,每天搅拌1次,7天后每周1次,密闭浸21天,泸酒而成。
【用法】外涂患处。
【注意】有毒,禁内服。
【来源】李仕桂、宋钦兰、络丹,广西中医学院。
16.铜球散
【主治】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适用于关节积液。
【药物】麻黄、乳香、没药、马钱子各等量 面粉适量
【制法】马钱子、麻黄干燥后与乳香、没药共混合碎成粉末,过筛与等量麦面粉以递增法混匀
【用法】外撒患处。
【来源】梁锡恩、宋钦兰,广西中医学院。
17.金不换膏
【主治】祛风,活血止痛。适用于手足麻木,腰脚酸痛及跌打损伤等症。
【药物】川芎、牛膝、大黄、生草乌、香附、续断、桑枝、生川乌、防风、羌活、山药、白芷、远志、桃仁、白蔹、熟地黄、天麻、何首乌、当归、杜仲、桃枝、威灵仙、乌药、生穿山甲、苍术、赤芍、独活、槐枝、榆枝、苦参、柳枝、大枫子、红花、橘皮、麻黄、细辛各25g 蜈蚣1.5g 五加皮、连翘、荆芥穗、僵蚕、青风藤、金银花各25g 血竭30g 樟脑30g 乳香30g 没药30g 轻粉30g
【制法】
(1)配料:按处方将上药炮制合格,称量配齐,血竭、乳香、没药、樟脑、轻粉等5味单包。
(2)炸料:将川芎等43味,酌予碎断。另取麻油12 000g,置于铁锅内,将川芎等倒入,加热炸至枯黄色,捞出残渣,取油过滤,即为药油。
(3)炼油:根据下丹方式不同要求,依法炼油。
(4)下丹:分火上下丹,离火下丹法两种。
(5)去火毒;将上述药膏搅匀放入冷水中搅成500~1 500g一块,将水控净,再放入冷水中浸泡10~15日,每日换水1次。
(6)研兑细料:将上列血竭、乳香、没药3味轧为细粉,和匀过80~100目筛。轻粉研为极细粉,与血竭、乳香、没药等细粉陆续配研均匀。后将上列樟脑适当研细,同血竭、轻粉掺和均匀,即成“细料”。取膏油加热熔化,待爆音停止,水气去尽,晾温,兑入细料搅匀。上药一料,约制膏药油12 400g,公差率±20%。
(7)摊膏:将膏药分摊在布褙上,微晾,然后向内对折,加盖戳记。
【用法】温热化开,贴于患处。
【来源】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制剂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
18.追风膏
【主治】追风散寒,舒筋活血。适用于风寒引起的筋骨疼痛,四肢麻木,腰背酸重行走不便。
【药物】牛膝125g 桃仁125g 麻黄125g 当归125g 生草乌125g 大戟125g 天麻125g 独活125g 穿山甲125g 细辛125g 乌药125g 白芷125g 高良姜125g羌活125g 赤芍125g 海风藤125g 红花125g 蛇蜕30g 苏木110g 蜈蚣15g 威灵仙125g 地黄110g 熟地黄110g 川乌30g 续断110g 五加皮30g 肉桂125g 乳香18.5g 没药18.5g 雄黄18.5g 檀香18.5g 血竭18.5g 丁香6g 麝香6g 冰片6g 以上35味药共重2 830.5g
【制法】
(1)配料:按处方将上药炮制合格,称量配齐。肉桂、乳香没药、雄黄、檀香、血竭、丁香、麝香、冰片等9味单放。
(2)炸料:将牛膝等26味酌予碎断,另取麻油12 000g,置于铁锅内,微热,将牛膝等倒入,炸枯,捞除残渣,取油滤,即为药油。
(3)炼油:根据下丹方式不同要求,依法炼油。
(4)下丹:分火上下丹、离火下丹法两种。
(5)去火毒;将上述药膏搅匀放入冷水中搅成500~1 500g一块,将水控净,再放入冷水中浸泡10~15日,每日换水1次。
(6)研兑细料:将上列肉桂等9味,除麝香、冰片外,共轧为细粉,过80~100目细罗,将麝香、冰片置于乳钵内研匀,陆续加入肉桂等细粉,和匀过罗,即成“细料”。取膏油加热熔化,待爆音停止,水气去尽,兑入细料搅匀。上药1料,约制膏药油13 000g。公差率±2%。
(7)摊膏:将膏药分摊于布褙上,微晾,向内对折,加盖戳记。
【用法】温热化开,贴于患处。
【来源】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制剂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
19.血竭酊
【主治】活血舒筋止痛。适用于手足麻木,肢节酸痛,局部经络劳损等。
【药物】当归、红花各30g 血竭25g
【制法】上药入酒精1kg内浸泡1周,滤去渣。用20ml的玻璃瓶分装备用。
【用法】以棉球蘸药涂擦患处。
【来源】南京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