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精选800外用验方
33275600000005

第5章 痈疽

1.三黄散

【主治】清热解毒,祛腐生肌。适用于颈痈,面痈,兼治小儿丹毒。

【药物】生大黄5g 生蒲黄2.5g 牛黄5g 冰片1.5g

【制法】共研为细末,用侧柏叶捣汁和蜜调,或用芭蕉根汁调。

【用法】敷于患处。

【来源】尤存隐,《尤氏喉科》,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绀珠膏

【主治】痈疽肿毒,流注顽臁,风寒湿痹,瘰疬,乳痈,痰核,头痛,牙痛,腰痛。

【药物】麻油200g 制松香500g

【制法】麻油煎滚后入松香,熔化后离火加细药末,乳没各25g,明雄黄20g,血竭25g,麝香5g,搅匀倾入水内备用。

【用法】外敷患处。

【来源】清·吴谦,《医宗金鉴》,人民卫生出版社。

3.八仙膏Ⅰ

【主治】适用于痈疽。

【药物】龙骨、赤石脂、儿茶、血竭、乳香、没药各5g 轻粉2.5g 冰片1.0g

【制法】取麻油100g,入当归25g,煎枯去渣,后入龙骨、赤石、儿茶、血竭4味,再煎一沸,再入乳香、没药,后入黄丹25g,待冷入冰片,摊贴备用。

【用法】外敷患处。

【来源】清·叶天士,《公选良方》。

4.巴膏方

【主治】化腐生肌。适用于痈疽发背恶疮。

【药物】象皮30g 穿山甲30g 山栀80个 儿茶10g 人头发60g 血竭5g 硇砂15g 黄丹、香油各适量 桑槐桃、柳杏枝各165~170cm

【制法】以上4枝用香油2000g,炸枯去渣,入象皮、穿山甲、人头发,化后入栀子,枯去渣、再煎,每500g油入黄丹300g,待滴水成珠时入血竭、儿茶、硇砂搅匀融化,入水中扯药千次备用。

【用法】摊贴患处。

【来源】清·吴谦,《医宗金鉴》,人民卫生出版社。

5.太乙膏

【主治】适用于痈疽,疮疡。

【药物】生地、土木鳖、元参、赤芍、大黄、白芷、当归各25g 乳香、没药各10g 阿魏5g 轻粉7.5g 血余1团 肉桂12.5g 黄丹325g

【制法】先将药用麻油500g浸3~7日,熬枯去渣下血余,每净油500g加黄丹325g,不住搅起白烟下阿魏,次下乳香、没药、轻粉。倾入水中搅成一块。

【用法】外贴患处。

【来源】明·陈实功,《外科正宗》,人民卫生出版社。

6.拔毒膏

【主治】拔毒止痛。适用于痈疽肿痛,已溃未溃,疼痛不止。

【药物】白蔹160g 苍术160g 连翘160g 黄芩160g 白芷160g 大黄160g 蜈蚣30g 蓖麻子160g 金银花160g 地黄160g 当归160g 黄柏160g 黄连160g 乳香80g 没药30g 血竭30g 儿茶30g 轻粉30g 樟脑30g 红粉30g

【制法】

(1)配方:按处方将上药炮制合格,称量配齐。乳香、没药、血竭、儿茶、轻粉、红粉、樟脑等7味单包。

(2)炸料:将白蔹等17味酌予碎断。另取麻油12 000g,置于铁锅内,将白蔹等倒入,加热炸枯,捞出残渣,取油过滤,即为药油。

(3)炼油:根据下丹方式不同要求,依法炼油。

(4)下丹:分火上下丹、离火下丹法两种。

(5)去火毒:将上述药膏搅均放入冷水中搅成500~1500g一块,将水控净,再放入冷水中浸泡10~15日,每日换水1次。

(6)研兑细料:将乳香、没药、儿茶、血竭等4味轧为细粉,和匀过80~100目筛。轻粉、红粉分别研为极细粉,再将上列樟脑置乳钵内,过罗即成“细料”。取膏油12 000g加热熔化,待爆音停止,水气去尽,晾温,兑入细料搅匀。上药1料约制膏药油12 750g,公差率±20%。

(7)摊膏:将膏药分摊于纸褙上,微晾,向内对折,加盖戳记。

【用法】温热化开,贴于患处。

【来源】《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人民卫生出版社。

7.神异药膏

【主治】适用于恶疮,痈疽。

【药物】蜂房50g 全蛇蜕25g 玄参25g 黄芪37.5g 黄丹250g 杏仁50g 血余1团 麻油500g

【制法】除蜂房、蛇蜕外,油浸熬枯去渣,再放入蜂房末,蛇蜕末,搅匀,入黄丹、去火毒备用。

【用法】摊敷患处。

【来源】明·龚廷贤,《寿世保元》,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8.一笔勾

【主治】适用于痈疽。

【药物】蚰蜒虫34条 冰片2g

【制法】化水加麻油250ml备用。

【用法】外涂患处。

【来源】谢观,《中国医学大辞典》,中国书店影印,(《疡医大全》)。

9.大提药方

【主治】适用于初起对口,发背恶疽。四五日即可消。

【药物】雄黄、藤黄、当门子各5g 朱砂1.5g 蓖麻子肉15g 红升药7.5g

【制法】先将蓖麻肉研如泥再入各药研烂,用象牙匣封藏,外用虎皮包好。

【用法】外敷患处。

【来源】清·叶天士,《公选良方》。

10.角霜膏

【主治】适用于一切痈疽,外伤肿胀,消肿止痛。

【药物】当归50g 角霜125g 乳香40g 地龙40g 红花40g 炙马前子100g 血竭125g 土虫40g 无名异炭125g 白芷40g

【制法】共为细面,以凡士林油调和,或以70%蜜、30%醋调和。

【用法】外敷患处。

【来源】马云楼,长春市中医学院。

11.金蟾膏

【主治】适用于痈疽发背。

【药物】生白矾末25g 麝香0.5g

【制法】将上药放入蟾腹内,同捣如泥。

【用法】外敷于局部。

【来源】明·龚廷贤,《寿世保元》,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2.神应膏

【主治】适用于痈疽肿毒。

【药物】阿魏15g 麝香10g 朱砂20g 雄黄、五灵脂、甘草各50g 川乌、草乌各200g

【制法】将新鲜闹羊花5 000g,拣去梗叶打汁,入瓦器中煎成膏,如稠糖度,将药为末,入闹羊花膏内搅匀,烈日中晒干,入瓶封固备用。

【用法】用酒调为半干糊外敷患处。

【来源】谢观,《中国医学大辞典》,中国书店影印,(《公选良方》)。

13.诸疮一扫光

【主治】适用于痈疽。

【药物】苦参、黄柏各500g 烟胶500g 木鳖肉、蛇床子、点红椒、明矾、硫黄、枫子肉、樟冰、水银、轻粉各100g 白砒25g

【制法】共为细末,以熟猪油1 200g化开入药,调匀备用。

【用法】外敷患处。

【来源】唐·王焘,《外台秘要》,人民卫生出版社。

14.海巴膏

【主治】适用于一切痈疽疔毒后期不愈。

【药物】煅海巴50g 炉甘石50g 青粉5g 红粉5g 冰片5g 海石硝10g

【制法】共为细面,以70%凡士林油调成软膏。

【用法】外敷患处。

【来源】马云楼,长春中医学院。

15.消炎膏

【主治】消炎散肿,解毒止痛。适用于温毒、痈疽。

【药物】金黄散400g 雄黄100g 苏雄100g 冰片5g 双氧水适量

【制法】取玉黄膏适量加上药调膏。

【用法】外敷患处。

【来源】段馥亭,《中医外科证治经验》,人民卫生出版社。

16.消瘀止痛膏

【主治】活血散瘀,止痛消肿。适用于痈、疽、疮、乳痈、流注及闪挫、扭伤、肌腱劳损。

【药物】木瓜5 000g 栀子2 500g 大黄12 500g 公英5 000g 黄柏7 500g 姜黄5 000g

【制法】共研细面,水蜜调匀备用。

【用法】外敷肿处,1~2日换药1次。

【来源】黑龙江中医学院。

17.商陆膏

【主治】适用于石痈,诸痈。

【药物】商陆根适量

【制法】捣烂备用。

【用法】外敷患处。

【来源】唐·王焘,《外台秘要》,人民卫生出版社。

18.集成白玉膏

【主治】适用于痈疽。

【药物】新出窑石灰1块

【制法】滴水化开成粉,生油海调匀,干湿得中备用。

【用法】先以花椒水洗净患处,再涂以药膏。

【来源】张觉人,《外科十三方》,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一上散

【主治】适用于疮痈。

【药物】蛇床子、雄黄、狗脊、寒水石、白胶香各50g 白矾、黄连各25g 吴茱萸15g 硫黄12.5g 斑蝥14个

【制法】共为细末备用。

【用法】先用苍耳草水清洗患处,再外敷药末。

【来源】朱丹溪方。

20.一气丹

【主治】消结散坚。适用于痈疽。

【药物】汞50g 朱砂15g 硝石100g 硼砂15g 白矾100g 信石1.5g 盐100g

【制法】共为细末。

【用法】将药涂盖肿口。

【来源】谢观,《中国医学大辞典》,中国书店影印,(《疡医雅言丹药集方》)。

21.八将丹

【主治】提毒化毒。适用于一切疽毒不起,疔毒不透,腐肉不脱。

【药物】雄黄(飞)12g 蝉衣(去翅足)6g 炙蜈蚣10条 炙全蝎10枚 炙五倍子24g 炙穿山甲9g 麝香0.9g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用法】取少许药末放在敷药的中心贴患处。

【来源】谢观,《中国医学大辞典》,中国书店影印,(《药蔹启秘》)。

22.千金散Ⅰ

【主治】适用于疽肿毒。

【药物】天花粉150g 赤芍、白芷、姜黄、白及、芙蓉叶各50g

【制法】共为细末备用。

【用法】用姜汁冷茶调敷患处。

【来源】广州中医学院,《外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拔萃方》)。

23.千金散Ⅱ

【主治】蚀恶肉,化腐。适用于一切恶疮顽肉不脱,漏、鸡眼等。

【药物】煅白砒6g 炙乳香、炙没药、轻粉、朱砂、赤石脂、炒五倍子、煅雄黄、醋制蛟含石各1.5g

【制法】共为细末备用。

【用法】外搽患处。

【来源】顾伯康,《中医外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4.广洛疔痈肿方

【主治】适用于痈肿。

【药物】硫黄0.5g 矾石1g 漆头闾茹1g 麝香1g 雄黄1g 丹砂1g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用法】外搽患处。

【来源】唐·王焘,《外台秘要》,人民卫生出版社。

25.立消散

【主治】适用于肿疡。

【药物】飞黄10g 穿山甲15g 生大黄、芙蓉叶、五倍子各25g

【制法】共为细末备用。

【用法】以醋调敷患处。

【来源】谢观,《中国医学大辞典》,中国书店影印,(《疡医大全》)。

26.阳散

【主治】适用于痈毒红肿疼痛。

【药物】天花粉150g 姜黄、白芷、赤芍各50g

【制法】共为细末。

【用法】以鸡蛋清调敷患处。

【来源】清·许克昌,《外科证治全书》,人民卫生出版社。

27.回生丹

【主治】适用于痈疽。

【药物】五倍子适量

【制法】为末备用。

【用法】外撒患处。

【来源】清·王洪绪,《外科全生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疡医大全》)。

28.如意金黄散

【主治】适用于痈疽发背,跌打损伤,火丹。

【药物】南星、甘草、陈皮、厚朴、苍术各1 000g 大黄、黄柏、白芷、姜黄各2 500g 天花粉5 000g

【制法】共为细末备用。

【用法】以酒或醋调敷患处。

【来源】明·陈实功,《外科正宗》,人民卫生出版社。

29.红灵丹

【主治】活血止痛,消坚化痰。适用于痈疽未溃及中期阴茎癌。

【药物】雄黄18g 乳香18g 煅月石30g 没药18g 三梅9g 火硝18g 朱砂60g 麝香3g

【制法】共为细末备用。

【用法】搽于患处。

【来源】顾伯康,《中医外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附:红灵丹油膏

【主治】同红灵丹。

【药物】红灵丹46g 加凡士林300g

【制法】调匀备用。

【用法】外敷患处。

【来源】顾伯康,《中医外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0.芙蓉膏

【主治】适用于痈疽。

【药物】芙蓉叶3g 芥面100g 生大黄25g 皮硝50g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用法】以葱汁调敷患处。

【来源】谢观,《中国医学大辞典》,中国书店影印,(《疡医大全》)。

31.拔毒散Ⅰ

【主治】适用于痈疽、疔毒。

【药物】南星50g 草乌、白芷各25g 木鳖子1个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用法】醋调外敷。

【来源】明·王肯堂,《证治准绳》,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2.封口方

【主治】适用于痈疮中冷疮口不合。

【药物】鼠皮1张

【制法】烧为灰细研备用。

【用法】外敷疮口上。

【来源】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人民卫生出版社。

33.类圣散

【主治】适用于一切疔疮恶毒肿痈。

【药物】川乌、草乌、苍术、细辛、白芷、薄荷、防风、甘草各250g

【制法】共为细末备用。

【用法】取药末适量,以鸡蛋清调涂患处留顶。

【来源】明·龚廷贤,《寿世保元》,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4.痈疱散

【主治】拔毒,消肿。适用于痈疖、疔疮、湿疹。

【药物】解毒草2g 阔叶十大功劳2g 六耳棱2g 白花蛇舌草2g 龙船花2g 生南星2g 生半夏2g 野芋头2g 香胶叶1g 梅片0.2g 铜绿0.6g 雄黄0.6g

【制法】梅片、铜绿、雄黄另研成细粉(100目筛),余药干燥后混合打碎(过100目筛),与梅片、铜绿按等量逐增法混匀。

【用法】外撒患处。

【注意】有毒禁内服。

【来源】广西中医学院,李才魁、宋钦兰、络明。

35.麻凉散

【主治】适用于痈疽。

【药物】川乌200g 草乌200g 生南星100g 野羊头200g 芙蓉叶200g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用法】阳毒用酒调敷,阴毒用醋调敷。

【来源】张觉人,《外科十三方》,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6.黑虎丹

【主治】适用于痈疽肿痛。

【药物】姜蚕3.5g 磁石7.5g 丁香5g 全蝎7.5g 公丁香5g 冰片5g 麝香2.5g 穿山甲15g 蜈蚣10g 牛黄1g 蜘蛛7只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用法】掺膏药上外敷。

【来源】明·王洪绪,《外科证治金生集》,人民卫生出版社。

37.替针散

【主治】适用于痈疽,发背已溃、未溃。

【药物】木鳖子、川乌等分

【制法】共为细末备用。

【用法】外敷患处。

【来源】明·龚廷贤,《寿世保元》,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8.雄黄散Ⅰ

【主治】适用于疽痈发背。

【药物】雄黄、黄丹、乳香、没药各25g 小粉150g 草乌、南星、络石尘、百合各50g 白及100g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用法】取药末适量,以温水调敷患处。

【来源】明·王肯堂,《证治准绳》,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9.雄黄散Ⅱ

【主治】适用于痈疽赤肿疼痛,未得脓溃贴成脓。

【药物】雄黄、黄柏、槟榔、大黄、血竭各37.5g 麝香5g 黄连50g 白芷、木香、川芎、桂心各25g 当归15g

【制法】共为细末,猪脂调匀备用。

【用法】外敷患处。

【来源】明·王肯堂,《证治准绳》,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40.雄黄散Ⅲ

【主治】适用于疽痈发背。

【药物】雄黄10g 轻粉2.5g 蟾蜍1g 冰片0.5g

【制法】共为细末备用。

【用法】搽于患处。

【来源】清·吴谦,《医宗金鉴》,人民卫生出版社。

41.白降丹

【主治】提脓祛腐。适用于腐肉不脱,或成脓未溃,可代刀使之破。

【药物】朱砂15g 雄黄15g 水银100g 硼砂40g 火硝100g 食盐5g 白矾100g 皂矾50g

【制法】先将各药研细,混合再研,以极匀为度,复将水银入药中再研,研至不见水银珠为度。以大银锅子1个,取白矾撒布锅底上,再将前药入内刮平就炉口微火烧之,待黄烟一起将锅端下,胎结成后,上覆盖一青花大瓷盆,周围用盐和赤石脂调糊固定接缝待用。事先将地面挖一坑,较瓷盆稍大,坑内放一瓦钵满贮清水,四周及钵底用泥护稳,然后轻轻将盘按下。银锅内装若干炭,可现若干炭出地面,再用河沙将坑填平,沙外再用泥土,如此布置停2炷香文火、3炷香武火。烧尽去炭灰、泥沙,待冷取起瓷盘,轻放于地上,冷后铲去封口石膏,轻轻揭开银锅,丹即降于盘上。

【用法】外敷患处。

【来源】张觉人,《外科十三方》,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42.红升丹

【主治】适用于一切无名肿毒。如溃久肉败,四边紫黯,将升药水调稀敷之,黯肉上立刻红活。

【药物】水银、白矾各25g 朱砂、雄黄各12.5g 火硝40g

【制法】备小锅一口,青花细瓷碗一只,需厚而无破纹者。先将硝矾二物加酒精100~150ml于火上炖化。俟风精干后火硝、白矾水分已消失,然后取出研细,同其他药(除水银)再研,放入丹锅铺匀。用笔杆于药上戳数个小孔。再将水银薄薄挑入孔中,如水银余下,可再戳数十小孔。以水银用完为准。即将烧红木炭钳入炉中,但火势益小,不宜过大,将丹锅轻轻端至炉上烧胎,烧至锅中药化。如火大时,锅中药必涨起泡。如有此现象,急速将锅移开,以竹签插之,不宜插至锅底,恐水银布心,一面将炉火用水点小,一面将锅端上,使丹胎结齐。用签之不软时,即胎已烧成,不得过老过嫩,即复上丹碗用盐泥扎紧碗口。随撒白矾末。将结合周围做平,然后用河沙盖上(赤石脂亦可)至碗底为止,即拍紧并放白米数粒于碗底中。再以石头压定碗底,燃烧文火1炷香,武火1炷香。炉中不再加炭火1炷香,3炷香完后去碗底上石头,米变黄即成。将丹锅端下,冷透时去覆盖物,手要轻,防止丹下坠,轻揭开碗,用刀刮下。

【用法】外敷患处或与他药配合外用。

【来源】张觉人,《外科十三方》,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43.疗肿毒痈疽方

【主治】适用于肿毒痈疽,未溃令消,已溃令速愈,疮乃不痛。

【药物】草乌头25g

【制法】草乌头剉屑备用。

【用法】水调洗肿处。

【来源】宋·苏轼、沈恬,《苏沈良方》,人民卫生出版社。

44.葱归溻肿方

【主治】适用于痈疽疮疡,初肿将溃之时。

【药物】大活15g 白芷15g 葱头7个 当归15g

【制法】煎汤去渣。

【用法】外洗患处。

【来源】清·吴谦,《医宗金鉴》,人民卫生出版社。

45.不二散

【主治】拔毒去腐。

【药物】蜈蚣40g 雄黄20g

【制法】共研细末,用猪胆汁调匀备用。

【用法】外敷患处。

【来源】谢观,《中国医学大辞典》,中国书店影印,(《拔萃方》)。

46.收毒散

【主治】适用于肿疡之半阴半阳者。

【药物】白及15g 白蔹15g 五倍子15g 巴戟15g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用法】用葱汁调敷患处。

【来源】成都中医学院,罗禹田。

47.五色蟾蜍墨消肿毒方

【主治】适用于无名肿毒。

【药物】雄黄、银朱、胆矾、韶粉、藤黄、铜绿、硼砂各50g 麝香5g

【制法】共为细末,用蟾蜍为条,阴干备用。

【用法】水磨汁涂患处。

【来源】清·叶天士,《公选良方》。

48.治羊疽疮方

【主治】适用于羊疽疮有虫痒。

【药物】附子4g 藜芦1g

【制法】共为细末备用。

【用法】外敷。虫自然出。

【来源】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人民卫生出版社。

49.脓化为水方

【主治】适用于脓水不化。

【药物】肉桂心1g 甘草1g 乌头0.5g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用法】和苦矾涂患处,脓化为水则效。

【来源】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人民卫生出版社。

50.螵蛸散

【主治】适用于头上黏疮,下疳。

【药物】海螵蛸10g 白胶香、轻粉各25g

【制法】共为细末备用。

【用法】外搽患处。

【来源】明·王肯堂,《证治准绳》,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51.咬头膏

【主治】溃腐提脓。适用于各种疮疡脓成未溃者。用之即溃脓。

【药物】铜绿、松香、乳香、没药、生木鳖、蓖麻子(去壳)、杏仁各3g 巴豆6g 白砒0.3g

【制法】捣成膏,为丸如绿豆大小备用。

【用法】每用1粒,放于敷药中央,贴于肿疡的中心。

【来源】南京中医学院。

52.紫降丹

【主治】提脓祛腐。适用于腐肉不脱或成脓未溃。

【药物】汞50g 硝石125g 白矾150g 皂矾50g 青盐50g 铅25g 雄黄15g 硼砂15g 信石1.5g

【制法】同白降丹。

【用法】外敷患处。

【来源】清·曹乐,《疡医雅言丹药集方》。

53.三黄洗剂

【主治】清热,止痒。适用于疖病,皮肤病。

【药物】大黄、黄柏、黄芩、苦参各等份

【制法】共研细末,每15g加蒸馏水100ml,石炭酸1g备用。

【用法】以棉花蘸药涂患处。

【来源】顾伯康,《中医外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54.骨痨散

【主治】适用于骨与关节结核未溃者。

【药物】藤黄300g 生川芎、生首乌、生白及、生甘草各200g 麝香7.5g 狗宝5g

【制法】共为细末备用。

【用法】水茶调敷患处。

【来源】段馥亭,《中医外科证治经验》,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