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皇朝经世文续编_3
33337100000040

第40章 戶政三十二錢幣下(10)

以上所擬十條。第就管見所及。舉其大綱。請  旨飭部院大臣詳細妥議。如可施行。再令部臣詳定節目。臣為急籌濟用起見。是否有當。伏乞  聖鑒訓示。

再議鈔法疏咸豐四年

戶部侍郎王茂蔭

竊維今日度支告匱。需餉方殷。不得不資行鈔。然鈔法貴於行之以漸。持之以信。伏讀  上諭。有行之日久中外俱可流通之旨。仰見  聖明洞鑒。固知發之不宜太驟也。今自上年議行鈔法以來。初用銀票。雖未暢行。亦未滋累。至臘月行錢鈔。至今已發百數十萬。於是兵丁之領鈔者。難於易錢市物。商賈之用鈔者。難於易銀置貨。費力周折。為累頗多。臣察知其情。夙夜焦急。刻思有以補救之。惟臣既在戶部。凡有所見。必取決於總理祁寯藻尚書文慶。乃所商多未取決。而設想更已無方。有不得不上陳於 聖主之前者。伏惟自來鈔法無傳。然由唐宋之飛錢交子會子。循名而思其義。則似皆有實以運之。獨元廢銀錢不用而專用鈔。上下通以此行。為能以虛運。然聞後亦少變。至明專以虛責民而以實歸上。則遂不行。歷代之明效如此。故臣元年所上。皆以實運虛之法。今時世所迫。前法不行。議者遂專於收上設法。意誠善矣。然京城放多而收少。軍營有放而無收。直省州縣有收而無放。非有商人運於其間。皆不行。非與商人以可運之方。能運之利。亦仍不行。謹就現行法中酌擬四條。以通商情而期轉運。敬為  皇上陳之。

一擬令錢鈔可取錢也。查市行錢票。與鈔無異。而商民便用者。以可取錢也。寶鈔准交官項。本自貴重。而人總以無可取錢。用多不便。若於准交官項之外。又准取錢。自必更見寶貴。顧發鈔已百餘萬。而欲籌錢以供取。似為大難。然以臣計之。戶局向來月解部錢六萬餘串。自鑄當十當五十大錢。月約解十一萬串。今加鑄當百以上大錢。月可得二十餘萬串。若部中仍前月提十一萬。則三箇月後可積三十餘萬串。即較前月多提五萬串。六箇月後亦可積三十餘萬串。若出示許民半年以後。以鈔取錢。似屬無難。現在民情望此若雲霓。故崇實伍輔祥皆奏及之。或謂儻三十萬盡而不能給。將若何。臣謂此有二道。一則有錢可取。人即不爭取。彼錢店開票。何嘗盡見取錢。如四官錢店。現在開票放餉之數。可謂明證。似無庸慮。一則有錢許取。人亦安心候取。儻錢將盡而鈔紛來。竟不能給。不妨示期停止。令半年後再取。人亦樂從。經過一次發錢。人知鈔不終虛。自不急取。此法每年雖似多費數十萬之錢。而實可多行百餘萬之鈔。如得准行。臣知不待發錢之日。人心始安。即當出示之日。而人心已安矣。此籌安人心之最要也。

一擬令銀票並可取銀也。現行銀票錢鈔。均屬天下通行。而行遠要以銀票為宜。欲求行遠。必賴通商。欲求通商。必使有銀可取。人疑無此如許現銀以待取。而不知各省之錢糧關稅。皆現銀也。今既準以銀票交官矣。此抵交之銀。不歸之商人乎。既可准其抵交。何妨准其兌取。自上計之。二者初無所殊。而自商視之。則二者大有所異。蓋抵交遲而兌取速。抵交滯而兌取靈。凡州縣徵收錢糧。必有銀號數家。將錢統易為銀。將銀統鎔為錠。以便解省。今使商人持鈔至傾鎔錢糧之銀號。准其兌取現銀。則商人之用鈔便。而得鈔不待傾銷即可解省。於銀號亦便。在各州縣收鈔於商。與收鈔於民。初無所異。而零收之與整兌。亦有較現為便者。今若於准交之外。再加准兌取一層。則鈔益貴重。處處可取銀。即處處能行用。而不必取銀。御史章嗣衡河督楊以增所奏之意。蓋亦如此。誠知各州縣銀號之未必即照兌也。即照兌而不免需索扣減也。然許以兌取。則能取而貴之。即不能遽取而亦貴之。方今時勢多阻。未必盡行。未必盡不行。得一處行。則一處之銀路通。數處行。則數處之銀路通。現在商人會票之局全收。惟此可以濟銀路之窮。京城之中。凡商人之來者皆貨物。而往者皆銀。使銀票得隨處兌銀。則京城之銀可以少出。而各路之銀亦可得來。此又通籌全局之所宜加意也。

一擬令各項店鋪用鈔可以易銀也。各店舖日賣貨物。慣用市票。何獨憚於用鈔。以市票能易銀以置貨。寶鈔不能易銀即不能置貨。此雖強令行用。將來貨物日盡。寶鈔徒存。市肆必至成空。不獨商人自慮。即 國家亦不能不代為慮。查銀錢周轉。如環無端。而其人厥分三種。凡以銀易錢者。官民也。以錢易銀者。各項店舖也。而以銀易錢。又以錢易銀。則錢店實為之樞紐焉。各店舖日收市票。均赴錢市買銀。而錢店則以銀賣之。今請令錢市凡以票買銀者。必准搭鈔。則各店舖用鈔亦可易銀。而不憚於用鈔矣。各店舖不憚用鈔。則以銀易錢之人。無非用之於各店舖。凡令錢店開票者亦可准令搭鈔矣。各錢店開票亦可搭鈔。則以銀買各店舖之票。而亦不憚於用鈔矣。凡以三層關節為之疏通。使銀錢處處扶鈔而行。此各行互為周轉之法。雖似強民。而初非病民。似不至有大害。惟法行後。銀價恐益增昂。然京城銀之來路。專在外省解項。部中發項。今解項放項日形其少。即不行此法。銀亦日貴。此則須俟殄平逆匪。方有轉機。又不徒關行鈔也。

一擬令典鋪出入均准搭鈔也。查現在典鋪。取贖者用鈔不敢不收。而當物者給鈔率多不要。使典鋪之鈔。有入無出。將來資本罄而鈔僅存。不能周轉。必至歇業。典鋪歇業。貧人益無變動之方。應請嗣後出入。均令按成搭鈔。此一行自為周轉之法。以上所擬四條。前二條是以實運法。而不必另籌鈔本。後二條是以虛運法。而不至甚為民累。虛實兼行。商民交轉。庶幾流通罔滯。抑臣更有請者。現行官票寶鈔。雖非臣原擬之法。而言鈔實由臣始。今兵丁之領鈔而難行使者。多怨臣。商民之因鈔而致受累者。多恨臣。凡論鈔之獘而視為患害者。莫不歸咎於臣。凡論鈔之利而迫欲暢行者。又莫不責望於臣。而臣蒙  恩擢任戶部。業經數月。一無籌措。上負  天恩。下辜人望。夙夜愧悚。實切難安。相應請  旨將臣交部嚴加議處。以謝天下而慰人心。庶幾浮言稍息。臣雖廢黜。不敢怨悔。謹陳管見。附歷下情。恭摺具奏。伏乞  聖鑒訓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