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讲榜样故事。教育者根据传统美德教育目标选择有代表性的著名历史人物的事迹,用表演的形式讲给受教育者听,以期达到教育的目的。(2)用各种文艺形式进行教育。如电影、电视、文艺演出等,通过这些形式使受教育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产生向英雄人物学习的愿望;(3)日常身边人物的言行教育形式。这是对受教育者最经常的、最有影响力的一种形式,受教育者身边的人,如同学、家长、教师等经常与受教育者在一起,天长日久,这些人的优点和缺点都会在受教育者身上表现出来,教育者如能很好利用这条途径,一定能对受教育者发挥巨大作用。(4)报告会由于作报告的都是英雄模范人物,报告的内容都是先进事迹,或革命传统事迹,因此,对受教育者有很好的教育作用。
2榜样示范法的特点
(1)形象性。榜样示范法是通过榜样的言行来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它把抽象的传统美德教育概念、信念及人生价值观等具体化了,具有鲜明的形象性,易于受教育者学习。
(2)感染性。榜样示范法具有鲜明的形象性。现场感强,直观性也强,很容易引起受教育者的激情,产生学习榜样人物品格的愿望,具有强烈的感染性。
(3)可信性。榜样示范法使用的材料都是真人真事,很多是现实中的活的英雄人物,这些人和事使受教育者感到可信,同时,由于受教育者对榜样的崇拜心理,使他们对榜样的言行产生权威感,觉得应当向榜样学习。
3榜样示范法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运用榜样示范法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时,教育者应注意形式的多样化。榜样示范法有很多形式,教育者要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特点、心理发展水平,选择适合的形式进行教育并且要注意各种形式的交替使用,不要只采用一种形式,以免造成形式的单调,影响教育效果。
(2)运用榜样示范法时,还要注意选择的内容要适当。传统美德教育内容是一个系统,它包含着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的诸多方面和道理。青少年的心身发展还不成熟,教育者在选择内容时,要根据这些特点,量力而行,不要贪多求全,不要只说大道理,而要用具体事迹说明道理,做到使爱教育者能理解,能有所收获。
(3)用榜样示范法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最常出现的现象就是厚古薄今。我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史,历代古人有许多美德流传下来,这是我们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问题是我们不能只以此来教育青少年学生。除此以外,我们更应该重视用现实的人和事来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因为这些榜样是他们看得见听得到的。因此,教育者要善于挖掘日常生活中,在学生身边发生的好人好事,用来鼓励教育学生,使这些人和事起到榜样的作用。
(4)在运用榜样示范法时,教育者的言行至关重要,家长、教师的榜样行为不可低估,因为家长、教师与学生生活的时间最长、接触最多,因此,影响也最大,如果教育者在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时,不以身作则,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言行不一,受教育者必不信教育者的说教。因此,教育者要自觉严于律己,表里如一,让传统美德在自己身上有充分的表现,使受教育者心悦诚服,自愿照着榜样的言行去做。
六、行为训练法
行为训练法,也叫实际锻炼法,行为习惯培养法或实践法等。行为训练法就是在实践中训练学生传统美德行为的方法。在传统美德教育上,“知”的传授固然是重要的,但“知”与“行”并不是自然联系的,就是说,知行并不总是统一的。说的和做的并不一定总是一致的,因此,行为训练同样是重要的。我国古代许多思想家都对行为训练十分重视,孔子主张在德育过程中必须把“躬行”放在重要地位,他甚至认为“行”比“言”还重要,在《论语》这部经典著作中有诸多论述,如“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红》)、“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红》)、“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等,这些都说明孔子是十分重视行为的。他曾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公冶长》)宋代的朱熹也十分重视“践履躬行”,他主张穷理与笃行并重,“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黄勉斋状行语》),并认为“践”是加深“知”的重要手段,“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既亲历其域,由知之益明。”(《性理精义》卷八)意思是说,只是知道,而未实践,则知道的道理还浅,而经过亲身实践,则道理就会更明。其意在于通过践履,能加深对道德观念的认识。颜元也说“不由身习,皆无用”,可见行为训练的重要。
1行为训练法的形式
对受教育者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行为训练渠道很多,可通过教学形式,也可通过其他渠道进行。(1)贯彻学生行为规范。国家教委曾颁布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的行为提出了明确的、具体的要求,贯彻行为规范,就是用这些标准来训练学生的行为通过这种行为训练使学生的行为符合要求,也同时进行了传统美德行为训练。(2)劳动。学校每学期都安排学生参加一定的校内义务劳动和校外公益劳动,劳动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美德。同时,劳动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刻苦精神,集体主义精神,是一种训练美德行为的有效形式。(3)学雷锋活动。学习雷锋一是学习他的精神,二是学习他处处做好事的行为。教育者要经常鼓励学生做好事,发现这样的典型要及时表扬;鼓励学生参加“献爱心”活动,参加社会自愿者行动,助人为乐。通过参加这些活动,使受教育者形成美德行为习惯。
2行为训练法的特点
(1)多次性。传统美德行为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任何一种习惯的形成都必须经过大量的练习与实践,传统美德行为也不例外,也需要大量的实践,反复训练,才能成为习惯,因此行为训练法具有多次性的特点。
(2)外显性。行为训练法训练的是一种美德行为,这种行为是在外部表现出来的,因此,具有外显性,这一特性使美德行为的控制变得较为容易,使教育者能清楚地看到受教育者的行为表现,对之进行教育就有了依据。
(3)差异性。由于教育者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行为训练就必须有所差别,同时,由于受教育者的个性及性别差异,行为训练法也必须区别进行,因此,在实际运用行为训练法时存在着差异性。
3行为训练法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育者在运用行为训练法时,应注意反复进行训练。因为一种行为需要长期的反复训练才能形成,教育者要多为受教育者创造实践的机会,使之得到锻炼,使一种美德行为能得到加强、巩固,要防止一曝十寒,一劳永逸式的训练方式。
(2)行为训练的要求要适当。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训练要求,对行为表现较好的学生可以提出更高的行为要求,对行为表现较差的学生则应该提出基本要求,同时,在经过一定的训练后,再分别提出高一层次的要求。
七、评价反馈法
评价反馈法,也叫表扬批评法或褒贬法。评价反馈法是对学生的传统美德言行进行评价,提出表扬或批评。使受教育者的传统美德行为得到肯定或否定的教育方法。评价反馈法在传统美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方法的作用巨大,影响很深,对学生传统美德的形成意义深远。
1评价反馈法的形式
评价反馈法的形式有两大类:(1)肯定的形式。如微笑、点头、口头表扬、书面表扬、奖状、物质奖励、授予荣誉称号等。(2)否定的形式。如愠怒、摇头、批评、各种处分,惩罚、法律制裁等。
2评价反馈法的特点
(1)导向性。所谓评价反馈法就是对学生的传统美德表现进行评价反馈,对于学生符合传统美德要求的表现给予肯定、褒奖,使这一表现得以强化,继续对于学生不符合传统美德要求的表现给予否定、批评,使这种表现得到抑制,不再出现。这就对学生的行为指出了明确的方向,使之清楚自己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如何做。
(2)灵活性。评价反馈法可以随时使用,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使用起来十分方便灵活,一旦学生的行为表现符合传统美德要求,可以及时地进行表扬,反之,一旦发现不符合传统美德行为的表现,也会及时地加以否定。
3评价反馈法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运用评价反馈法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时,要注意实事求是,教育者应对学生的表现从原因到效果有清楚的了解,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不要捕风捉影,妄下定论。
(2)要注意恰当运用评价反馈法,教育者应该灵活运用这一方法。在运用时,一方面要切合实际情况,另一方面,要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个性差异和自尊心。做到既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之产生逆反心理,又能有利于学生错误行为的改进。
(3)教育者在运用评价反馈法时要特别注意以肯定为主,以批评、惩罚为辅。青少年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可塑性很大,思想还没有定型,逆反心理很强,因此,教育者在运用评价反馈法时宜多用肯定表扬的方法,而少使用批评、否定的方法,这有利于传统美德教育工作的开展。因为,对青少年学生来说,任何行为都重在引导,否定太多,使之丧失自信心,则影响他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当然对于极少数差生,批评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