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108影响人类的伟大发明
33411500000025

第25章 发明7(3)

曾有人这样问汤姆林森:“你一定有过获得重大发明、惊呼‘找到了!电子邮件’的时刻吧?”“实际上,我对第一个邮件是什么时候发生的记忆相当模糊,”汤姆林森捋着胡须说,“新软件含有种种缺陷,因此发了好多测试信息。我经常键入一些内容,但什么都不会发生。当最终有什么东西顺利传输的时候,我也许会尝试一个更长的邮件,这时那里又出了毛病。因此这是一个排除缺陷的逐步过程。”《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说,第一封从一台电脑传递到另一台的电子邮件写的是“QWERTYUIOP”——键盘上的第三排键。汤姆林森自己却不记得写的是什么。当程序最后搞定的时候,他给工作人员发了一封邮件,说他们现在可以给其他电脑旁的人发信了。他说:“所以说,电子邮件是自己宣布问世的。”等到汤姆林森弄清如何把邮件从一台电脑转移到另一台,他的下一项任务就是确保这个邮件到达所要到达的电脑中。他需要一个标志,把个人的名字同该人所用的主机分开。他一口咬定,他所选中的标志并没有受到特别的启发,而是明显的选择。“要是你,你不会使用一个单独的字母或数字,因为那样会造成混乱。结果,@是键盘上惟一的前置标志。我只不过望了望它,它就在那里。我甚至没有尝试任何别的。”他所在的BBN公司里从前的同事福斯迪克这样评价他,汤姆林森解决问题的天赋使他成为建设因特网的奋斗中一位“默默的武士”。“他沉默寡言,过分地谦虚,但他多年来一直是公司里年轻程序员的典范。他是我所曾见到的最出色的编码员,独一无二。”福斯迪克补充说,“重要的是,他对技术充满激情。具有他那样资历和经验的几乎所有人都改行搞管理。但雷却从不感兴趣;他所情有独钟的一直是在技术的游戏中永远独占鳌头。”今天,电子邮件以一种从前无法想像的方式,安排着我们的日子。对许多人来说,它是我们早晨要查看的第一件和晚上要核查的最后一件东西;在整个工作日里,一句“你有邮件”所产生的效力与星球对物体的引力差不多。作为一种通信形式,电子邮件使我们获得难以置信的效率——回答20个电子邮件花费几分钟,而接20个电话却能够消耗一整天——而且保持不拘泥于形式和友好的姿态。它给我们带来至关重要的信息和闲言碎语、政治鼓动和玩笑。

因此有人说,电子邮件是电脑时代的后院篱笆,我们大家都靠在上面聊天。

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发出了我国的第一封电子邮件“越过长城,通向世界”,揭开了中国人使用因特网的序幕。也正是钱天白教授注册登记了我国的顶级域名CN,并从此开通了使用中国顶级域名CN的国际电子邮件通信服务。

看过《辛德勒的名单》的人,一定对其中招收打字员的那个细节记忆犹新,电影中的辛德勒算不上用情专一的人,可是发明打字机的人却有一段感人的爱情故事——无情机器有情人——打字机的发明故事电脑已经普及的今天,似乎没有人再用打字机了,但作为历史,打字机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抹去的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使用字母文字的民族来说,尤其如此。

发明打字机的美国人叫G.L.邵尔斯,在美国一家烟厂里工作,本来跟写字之类的事情没有一点关系,但由于一连串的奇遇和巧合,使他成了这项专利的持有者。

邵尔斯有一位在公司当秘书的妻子。妻子工作很忙,经常将做不完的工作带回家,连夜赶写材料,非常辛苦。邵尔斯怕把爱妻累坏了,只好帮助她抄写,有时写到深夜,两人往往都累得手酸臂疼。于是,邵尔斯开始有了发明写字机器的想法。

最初,邵尔斯听说一位叫白吉纳的老技工曾与一位朋友研究过写字机器,于是便去找白吉纳。

白吉纳被邵尔斯的认真所打动,将他同那位已去世的朋友断断续续研究了十几年没有成功的写字机体模型送给了邵尔斯,并告诫邵尔斯,研究成写字机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邵尔斯决心已定,他把这些写字机雏形的机件宝贝似的搬回家,开始了艰苦的研究工作。

打字机的字臂,照现在的结构而言,似乎是理所当然的形式,可是当时在设计时,却使邵尔斯伤透脑筋。因为一开始他被盖印章那种既简单又实用的传统方式禁锢住了:他认为字键与字印之间不宜距离太远,最好是字键在上,字印在下,一按就可以有字出来,就像一般人盖印章一样,不仅简单而且还能缩小机器的体形。可是,研究到最后,他觉得这一构想根本无法实现。

因为字键在上、字印在下的设计结构字臂不能太长,否则,就像树根一样盘在下面,既复杂又不实用。可是字臂太短,又不能运用自如。所以,他的创造陷入停滞阶段。

有一天深夜,邵尔斯工作得累了,到院子里去散步,回到屋里想重新工作时,一抬头,看到他太太弯着背写字的侧影。就在这不经意的一瞥之间,邵尔斯内心深处激起一阵轻微颤动:灯下那个美丽的影子,是多么感人的一幅画面他觉得坐在那里的不再是他的太太,而是他冥思苦想的打字机形状。如果把他太太的头当做字键,弯曲的臂当做字臂,这种结构不是很理想的设计吗?邵尔斯不禁跳了起来,喊道:“姬蒂,我成功了!”正在聚精会神抄写东西的邵尔斯太太听到这一声大叫,吓了一大跳,睁大眼睛望着丈夫,以为丈夫为搞发明神经错乱了。

邵尔斯根据新产生的灵感,又改进了写字机的构造。经过4年的努力,终于在1867年的冬天发明出世界上第一台打字机。

在庆祝仪式上,邵尔斯太太泪光闪闪地对亲友说:“今天,我的高兴远胜过任何人。因为我不但拥有了打字机,也重新获得了我的丈夫。”她最后一句话的意义,只有邵尔斯理解得最深:本来打字机的发明是为了减轻爱妻的辛苦,结果艰苦的发明工作不仅使自己对妻子照顾不够,反过来却要妻子关照自己,这就增添了爱妻的担忧和劳苦。所以,邵尔斯用低沉而带沙哑的声音说:“如果时光能倒流,让我重新研究打字机,我决不会做的。这就是我的感想。”尽管打字机后来经过了诸多改进,邵尔斯设计的键盘却几乎毫无改变地保留下来。这以后,人们摆脱了手写的劳苦和潦草,更多人分享到邵尔斯的爱意绵绵。它不仅减轻了女性工作者的疲劳,更为数百万的妇女提供了就业的机会。

邵尔斯是个谦逊的人,像许多发明家一样,一旦他的想法得以实现并导致了各种各样的打字机的产生,他便隐退了。然而他却在去世前不久的一封信中写道:“关于打字机的价值,我在初期所能感觉到的,它显然是人类的福音,特别是妇女的福音。我感到欣慰的是我为发明打字机做出了贡献。我制造了一部我从未见过的好机器,全世界都会从它那里获得好处。”两千多年前发生在乌江畔的一幕,败了霸王项羽,成全了汉皇刘邦,也让两千多年后苦苦寻觅复印技术的美国人卡尔森得到——东方传说的启示——静电复印机的发明在静电复印机发明之前,复制一直要靠照相机或摄影装置。这些方法有很多局限,还需要操作者掌握熟练的技术。

美国纽约州的卡尔森是一个爱动脑筋钻研问题、搞些小发明的工程师。有一天,他到公司秘书处修理电器,看到秘书一会儿要抄写同样内容的几份文件,一会儿又要重复画几幅图案相同的设计图,忙得不可开交。看到如此情景,他就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有一台能够照原样翻印这些文件和图表的机器就好了。从那时起,他脑子里一直琢磨这个事,并想自己动手发明制造这种设备。

他找到公司董事长,陈述了自己的想法,希望公司能够投入一定资金予以支持。不料这个董事长一口回绝:“我们公司是做生意的,不是科研机构,干嘛要投资?”卡尔森要求公司支持的想法碰了壁之后决定自己干。他把自家的厨房和浴室腾出来当实验室。开始构思复印机的设计方案后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解决将这张纸上的字迹、线条、图像如实地翻印到另一张纸上。这也是整个研制的关键。他反复琢磨了不少天,都没有想出好办法来。业余发明常常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个人的积极性。他常常下班后就钻进他的实验室,通宵达旦地干。

一次,他又是不知不觉忙了一夜,连早餐也顾不得吃就上班去了。中午他走进一家中国餐馆想好好犒劳一下自己饥肠辘辘的肚子。坐下来等待的时候,他看到墙上一幅中国画:一块石碑上刻有“霸王自刎乌江”几个字。他通过请教饭馆老板,知道这是中国两千多年前的一段故事。楚汉相争中,“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项羽最终被刘邦困围垓下,全军覆没。后来,突围到家乡乌江,他本欲重振旗鼓,卷土重来。不想来到江边只见一片蚂蚁组成“霸王自刎乌江”几个大字。他大为震惊,以为天意如此,无奈之际便拔剑自刎。实际上,这位盖世英雄又上了刘邦的当。原来刘邦预计项羽突围后会到乌江,便预先在江边立起的石碑上用蜂蜜写了“霸王自刎乌江”几个字。蚂蚁闻到蜂蜜味就成群结队赶来,最后形成蚂蚁组成的字。

老板讲述了这幅画的故事,对一般人来说至多觉得有趣。而对创造欲旺盛的人来说,特别是那些脑子里装着现成问题的人,身边发生的各种事情常常都下意识地就和自己的“课题”联系起来。卡尔森想,我要发明的复印设备,如果能找到体现字迹轮廓的“蜂蜜”,再有体现字迹的“蚂蚁”不就有可能成功么?他按照这个思路探索下去,终于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静电复印机。

卡尔森能够实现这项发明的一个关键是他能够结合当时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电学原理,研制出在黑暗中能留住电荷,遇见光又能放走电荷的硒鼓。这项发明的精巧处是复印时使光透过要复印的纸照到硒鼓上。这样硒鼓上没有笔迹的地方放走了电荷,有笔迹的地方留住了电荷,然后让硒鼓上有笔迹的地方吸附上带负电的墨粉。最后,硒鼓转动时,让带正电的白纸通过,墨粉就被吸到纸上,经过高温烘烤渗入纸中,就显现出笔迹。

许多发明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提高的。卡尔森最初的复印机很笨重,印一张文件就要4分钟,还不清楚。后来一位名叫冈拉克的发明家加以改进,使复印质量大大提高,速度也提高到每分钟150张以上。

今天复印机走进了每一间办公室,为人们提供着便利,却很少有人知道它与东方传说的关系。

卡尔森在1938年10月22日这一天把写有“10-22-38Astoria”的小纸片放入他新研制出的机器上复印,从而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张由静电复印机印刷出的复印件。这张小纸片仅5平方厘米,却记载了一个历史性的日期。如今,这张小纸片成了珍贵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