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108影响人类的伟大发明
33411500000008

第8章 发明2(4)

然而麦金托什发明的第一件雨衣并不理想,因为用的是生橡胶,冬天里硬邦邦,夏天里直粘手。为了克服这种缺点,麦金托什进行了许多次试验,终于发现了用橡胶和松节油的混合物浸润过的棉布能保持良好的柔软性,制成了质地较好的胶布雨衣。今天的人们再也不必经历雨淋之苦。

英国由于气候的缘故,可能是第一个使用雨伞,并使之成为一种日常用品的欧洲国家。文学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证据:德雷顿早在1620年就提到了伞,斯威夫特于1710年在《城市雨》中提到了伞,约翰·盖伊于1716年在《琐事》中提到了伞。

虽然古时候以白面有须为美,今天都市里的大多数男人却无意做美髯公。为了有一个干净体面的下巴,你可知道有多少男人伤透了脑筋——温柔地割我——刮胡刀史话远古时代,男人们就开始剃须,由于客观条件有限,只好用蚌壳、鲨鱼齿和燧石等锋利的天然物质作工具。金属出现后,人们使用的剃须刀则用青铜、铁等物质来制造。令人感到不安的是,虽然这种修面工具要比蚌壳之类好用得多,但仍不安全,实际使用起来稍有不慎就会划伤面部。直到近代人们发明了安全剃须刀,男人们才从剃须的烦恼中解脱出来。

1771年,《修面技巧》一书的作者佩雷特发明了一种扁平的剃刀,设计得只有刀刃能够与皮肤相接触。1828年,谢菲尔德发明了一种沿刀刃有保护的剃刀。研究广告学的著名学者威林顿公爵让人拿来了一把安全剃刀,但他观察后却没有认可。1880年,霍姆斯对一种锄形剃刀进行鉴定后说,这种剃刀“不可能割着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那些思想观念保守的人还是坚持使用原来的剃刀,而不愿使用新近发明出来的剃须工具。

曾经发明了用完就扔的瓶盖的佩因特说:“在你发明某种东西时,为什么不让它用一次就扔掉呢?这样顾客又会回来买。”这句话虽有商人的生意经和浪费之嫌,但对于发明一种便利的东西的人来说,仍不失启发作用。就是这句话对美国威斯康星州丰杜拉克的一个名叫吉利特尔的人产生了积极作用,促使他发明了安全剃刀。

1895年的一天,当吉利特尔站在一面镜子前想着他手中的剃刀可能划伤面部时,脑海里突然产生了一个奇妙的想法:剃刀有用的部分只是刀刃,什么活儿都由它来干,而刀刃只占剃刀的很小一部分;能不能用钢制造一件东西而把刀刃安在上面?如果用夹子把钢片夹起来,那样,这只钢片用旧了或者是用钝了,就可以扔掉了。吉利特尔给他的妻子写信说:“我站在一面镜子前,兴奋极了。我想好怎么办了,我们一定能发财。”说干就干,吉利特尔根据螺帽的发明者佩因特的建议制成了安全刮胡刀的原始模型,其中的刀架还可以随时更换刀片。设计好刮胡刀的模型后,他就到商店里买回了一些钢片、钟表发条和手钳、锉刀等生产原料和工具,制成了最早的安全刮胡刀的刀片和刀架,还向有关部门申请了专利。为了制造出锋利的刀刃,吉利特尔花费了6年的时间,终于找到了采用钢片制成廉价的“用完就扔”的刀片的方法。这种刀片对钢的性能要求比较高,既要比较薄、比较硬、比较平,又要非常锋利和廉价,专家们说,这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还没有哪一家制造商能够生产出来。这使吉利特尔深感沮丧。他的朋友嘲笑他,家人也说:“算了吧,不要遭这个罪了,还是老老实实地去当服务员吧。”但他说:“我相信我的想法一定会实现。”吉利特尔四处奔走,终于找到了愿意为生产安全刮胡刀投资的人。1901年,波士顿的灯泡制造商H·萨克斯看到这种刮胡刀后感到有发展潜力,便与海尔博恩和发明家W.尼克森拿出5000美元成立了美国安全刮胡刀公司,尼克森还对吉利特尔的设计做了某些改进。可是,1903年的销售情况却令人连连叹气,当年只卖出了51把刮胡刀架和168个刀片。但是,在接下来的1904年,刮胡刀的销售却出现了惊人的局面,当年就卖出了9万把刀架和1240万个刀片。虽然前人的那句“用完就扔、吸引顾客不断回头”的生意经已深深印在他的脑海里,但是,其他发明家想出一些办法来磨快或保护本来使用上一次就扔的刀片,这使吉利特尔面对反复使用刀片的顾客时,也只好听之认之,束手无策。

吉利特尔发明的T型刮胡刀之所以深受男性顾客的青睐,是因为这种刮胡刀的刀刃很薄,很锋利,在刮胡须时,能随着接触面的不同而变换角度,保护面部不被划伤,因而,大大方便了男人们美容修饰的需要,男人们再也不用为浓密的胡须犯愁了。1906年,安全刮胡刀更是销量大增,并很快传遍了世界各地。

在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男人们都使用安全刮胡刀。1928年,美国退伍军官希克中校发明了电动刮胡刀,这种刮胡刀用小型马达带动,外刀头有一系列狭槽,可以夹住胡须,内刀头是一套剪切叶片。希克的发明于当年获得了专利权。电动刮胡刀使用起来既安全又方便,深受男士们的喜爱。1931年,电动刮胡刀开始在市场上销售。此后,两种刮胡刀各展所长,各领风骚的局面终于出现了。

维多利亚时代的旧照片上,蓄小胡子的男士很多,其实19世纪英国人对上唇蓄小胡子的爱憎也是各走极端的。一位叫弼德的英国富翁在1862年身故,遗嘱把伦敦的一处物业分给长子爱德华;又把另一处物业分给次子威廉。但附加条件是二人都不许蓄小胡子。7年之后一家装饰店的老板也同样以不许蓄小胡子为条件,留给每位雇员10英镑。到了1904年,伦敦里仁街一家布匹店的老板解雇蓄小胡子或是梳中分发式的店员。相形之下,英格兰银行的手法就圆滑老练得多了,为了不干涉雇员的私生活,只规定上班时间不许留小胡子。

今天商场里、电视上,各种品牌的内衣争奇斗艳,当人们越来越趋向于内衣的美体价值时,不应该忘记它最初诞生时的意义——再不受那束缚苦——乳罩的演化进程在19世纪的欧洲,上流社会人家的女孩子在4岁以后就要学习穿着打扮,用金属丝或鲸鱼骨做成两个小框架,罩在乳房上。这实在是非常残酷的审美情调,当女孩子长成大姑娘时,有些人的肋骨和胸腔内的器官都变得畸形,严重影响到身心健康。1889年6月,被称为“妇女解放者”的巴黎服装设计师赫米涅·卡多莱女士首次使用纺织品代替乳罩材料,做成了胸脯束带。

20世纪初,社会对妇女的束缚逐渐减少,女性用品也开始登上媒体与世人见面,1902年,英国的一份报纸广告上就曾登有乳罩的样子,跟现在女性使用的乳罩相差无几。根据塞西尔·圣劳伦特的《妇女内衣发展史》一书叙述,说最早的乳罩是1912年发明的也未尝不可。但是,到底是谁发明了乳罩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妇女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变化,走上社会的欧洲妇女认为,身段苗条,胸脯、腰部和臀部三围只有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称得上美。美国专营服装的少女公司经理伊黛与邓肯太太合作,专门开了一家规模较小的服装店,经营当时的新潮服装。邓肯太太有个小女儿,她不愿意按照传统的办法束胸,就向母亲提议为解除女性的束胸之苦做点事情,此议与她母亲的心愿可谓不谋而合。伊黛在经过反复的研究与试验后,终于缝成了一种小型的女兜,替代了胸脯束带。邓肯的小女儿戴上了这种乳罩后,乳房突出来,不再受到先前的紧束之苦,感到舒服多了。

小女儿的举动,立即吸引了同伴,许多姑娘纷纷找上门来,要求伊黛为她们做乳罩,此后伊黛着手大量生产。后来,美国媚登峰内衣公司总裁碧曲丽丝·柯勒曼夫人又对乳罩做了一些改进,她把口袋盖式的乳罩制成两个部分,按照乳房的突出形状将其做成两个圆锥形,在材料的使用上选取柔软的尼龙织物,并用富有弹性的材料做里衬。经过这番改革制作出的乳罩,使女性戴上特别舒适。

从一定意义上讲,正是乳罩的发明才使女性获得某种程度的解放。由于这个缘故,乳罩很快风靡到整个女性世界。

令人感到震惊的是,在西方文明的头五千年里,妇女的两腿之间除了自然的皮毛之外,竟然什么东西也没有。直到18世纪晚期,妇女的内衣还只有一些罩衣,或者换洗衣(紧身胸衣)和很重要的、各种各样的衬裙。

美国实业家兼电影制作人霍华德·休斯为当时影片《逃亡者》的主演简·拉塞尔制作了一种胸罩。有人说是休斯强化了美国人对女性胸部的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