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小家庭大理财
33454200000016

第16章 理财要有大智慧(1)

巴菲特的成功告诉人们,长期投资战胜通胀和指数是可能的。而耍小聪明的人总以为自己是幸运女神的私生子,越赌越大,不知收手。而有些所谓的分析在误导人们,让人们在赌场里比试自己的小聪明。

通胀之下囤什么能长期保值?

个人认为,现阶段买房的话,如果是自住,还可以出手,如果是投资,就是谨慎再谨慎了。中国的房价进入转折点虽然不一定是明年,后年,但是已经很近很近了。当80后的购房主力军都纷纷勒紧裤带买房以后,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完全没有刚性需求支撑的市场还可以走多远。更远一点的未来,独身子女的80后,90后(一个人)的祖父辈(有四个人)和父母辈(两个人)逐渐离开人世,很多人会继承一套房,两套房,加上自己的房,那么多房,到时肯定就是供大于求,房子的价格可能会一泻千里。

加上房子不容易变卖转手的特点,以及房地产资产抗风险能力极差(社会政治经济出现危机的时候,食品和生活必需品会涨价,而房子等固定资产会贬值)所以长期来看,房子已经不是比较稳妥的投资品种。

还有什么东西,是可以长期保存持有而且有投资价值的?

因为日本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下降,房子自然就多,尽管近10年来日本一直大规模增发货币(定量宽松就是日本发明的),日本的地产价格始终没有起来。

中国大概在10年以后进入老龄化社会,城市里是房子多,人口减少,而农村人口又接受不了城市的高房价。

30岁的独生子女一代有房子(很多是靠父母帮助的),他们60岁的父母也有房子,再过十几年,他们双方父母快80岁,子女长大了需要房子,难道他们还会给自己的子女买房子?

应该是他会和父母搬到一起去照顾父母,而且这还不够,他们还不得不分居,因为有双方父母。

他们的房子一定会给自己的子女,而且他们父母的房子未来也是他们子女的。

那么10年以后,如果城市房价还这么高?农村人口又买不起,那么谁来买房子?

抵御通货膨胀需要多高的投资收益率?

“十二五”规划已经将今后5年GDP增长率下调到7%,2012年的货币增发计划已经下调到14%。预测,今后5年货币增发率15%适应GDP增长率的正常货币增发量7%=平均通货膨胀率8%。

选择安全、可靠、持久的投资方法,今后5年只要8%左右就可能抗拒通货膨胀了。

期货的失败率80%,高于股票

1.因为是10倍以上的高杠杆,10万元可以做100万元的买卖,一旦下跌11%,就是负资产。

2.媒体反复进行风险提示,人人知道自己处于龙潭虎穴,所以都在做短线。12点买入,1小时后发现势头不对,甘当“13点”,马上断臂求生,持仓不敢过夜。虽然高度警惕,亏钱率仍然高达80%。

炒房的实质是炒期货,失败率70%

1.因为炒房的本质是高杠杆的期货,30万元可以做100万元的买卖,一旦下跌31%,就是负资产。一旦0上涨,房子每年被印钞机偷钱8%,每年折旧2.5%(40年报废),今后每年要交房产税。如果5年下跌20%,就是贬值60%。

2.房市里,媒体和网络反反复复进行宣传鼓动,街头巷尾都在议论炒房的收益。房价上涨30几年,其中近9年突飞猛进,使得炒房的都不知道自己在做期货,都认为炒房永远赚钱,都用巴菲特腌咸菜的长期投资方法在做期货。20年后回头看,炒房的亏钱率大于70%。这是经过推理和计算过的。

巴菲特持股法

1.炒股的亏损率,国际上的说法是七亏一盈二保本,即亏损率70%。中国20几年来股民的亏损率确实如此,原因在于95%的股民在炒短线,做波段。

2.巴菲特持股法的失败率很低。有的人因此失败,不是巴菲特持股法有错误,而是不得法,不能坚持,选股不当。

3.美欧国家只许炒股,不许炒房,是经济规律所决定的,U形连通管导致移民潮是客观事实,不以官商的意志为转移,中国最终不得不只许炒股,不许炒房。

4.世界上从来没有房神成为世界首富。亚洲有房神李嘉诚成为亚洲首富,但是香港的土地永远那么大,一等地段永远是一等地段,但是内地二线城市的土地,靠农转非和拆一盖2,扩大5倍没有问题,一线城市靠农转非和拆一盖1.5,可以扩大2倍,而计划生育导致劳动人口越来越少,所以供过于求越来越严重是必然的。

5.巴菲特平均每年盈利25%。房市多军一直在妖魔化股市,而股市里大多数人都在投机,所以惨不忍睹。如果坚持巴菲特长线投资法,赚钱机会是存在的。

巧用理财品助你跑赢通胀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是目前衡量通货膨胀重要指标。在CPI居高不下的今天,怎样让财富保值增值?

巧用基金“混搭”理财

眼下,基金是一种各类型风险偏好投资者都能找到合适投资对象的投资品种。基金主要分为股票市场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各类基金配置比例应该跟着风险承受能力走。根据历史数据,股票市场基金年均收益率20%,债券基金年均收益率5%,货币市场基金年均收益率2%。让我们以10万元投资本金为例,看看如何合理搭配基金品种长期下来才能跑赢CPI。

对于积极型投资者来说,具有较高基金收益预期,同时可以承担相应的高风险,可采取8万元股票基金或混合基金+2万元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组合。测算年均收益率:20%×80%+2%×20%=16.4%。

稳健型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及预期收益水平适中,可采取5万元股票市场基金+4万元债券基金+1万元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组合。测算年均收益率:20%×50%+5%×40%+2%×10%=12.2%。

保守型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较弱,预期收益水平相对较低,可采取2万元股票基金+5.5万元债券基金+2.5万元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组合。测算年均收益率:20%×20%+5%×55%+2%×25%=7.25%。

偏股型基金的业绩取决于市场,目前来看股市中短期比较弱,但下跌空间不会太大。从长期来看,A股还将反弹。至于债券基金,加息预期对债市构成一定利空,债券市场的投资机会值得看好。

加息预期下保险收益水涨船高

今年以来,央行已进行了3次加息,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已上升至5.50%。而将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作为参照的万能险,近期结算利率也呈现走高趋势。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人寿、平安人寿等多家保险公司的万能险产品年化结算利率均在4%或以上。虽然仍略低于5%,但是这一收益率还是高于一年期定存利率,加之保险特有的保障功能,还是值得家庭资产去配置。

除万能险以外,分红险也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分红险具有保障和投资两种功能,保障功能是其首要功能,即投入资金作为保费可获得很高的保额保障。同时分红险进入投资渠道之后,投保人可获得收益分红。也就是说分红险可以保本,还可以获利。面对加息,保险公司纷纷升级旗下分红险产品,将产品与银行利率实时挂钩,从而实现收益“息涨随涨”。因此,在加息周期中,购买缴费期限比较短的分红险对投保人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投资与CPI挂钩

随着加息和CPI的持续高企,一个时期以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上涨明显,寻找一款收益率超过CPI涨幅的理财产品成为不少人投资理财的主要方向。

那么,银行理财产品跑赢CPI究竟靠不靠谱?针对投资者跑赢通胀的迫切心理,一些银行推出与CPI挂钩的理财产品,这些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与产品成立最近一期的CPI挂钩,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达到5%以上。从近期到期的多款理财产品来看,跑赢的银行理财产品不在少数。普益财富最新监测数据显示,8月初共有278款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其中有213款公布到期收益率且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多款理财产品到期收益率超过5%。在跑赢CPI的理财产品中,以集合信托产品为主。

不过,这些高收益率理财产品的投资门槛通常较高,购买金额要达到几十万元至数百万元不等。据初步统计,年化收益率在3.5%以下的理财产品,通常5万元就可以买入;而年化收益率超过5%的理财产品,起始认购金额大多需要10万元。

应对通胀理财的十大守则

守则1:少储蓄多投资

对于目前的财富人群来说,应对通胀的担心已经成为最大的危机。

从历史看,每个经济周期中,通胀来临前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部分资产价格开始大幅上涨,而且这种上涨往往先于日用消费品价格的上涨,上半年的房价和股价就是一个佐证。因此,为防范通胀,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就是在通胀到来之前,将货币变成具备升值潜力的人民币资产,换句话说,给手上的货币也赋予“涨价”的权利。

说到货币资产,它的分类非常广泛,人们熟知的短期国债、公司债、企业债、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A股和H股股票、银行理财产品、不动产以及期货产品、信托产品、私募产品、古董艺术品都属于人民币资产的范畴。

如果能有效利用资产升值的空间进行投资,那么我们手中的货币不仅能躲过通货膨胀的阴影,还能赚得超额的利润。

守则2:买股票首选三大类

通胀预期在近期的股票牛市行情中也成了炒作题材。不少投资人跟风进场,进一步推高了资产价格。不过,很少有投资者注意到板块与通胀之间的内在关联,而这一点对资产配置的作用却是举足轻重的。

不同类型的上市企业,在通胀中受到的损益也是截然不同的。举例来说,食品生产企业由于受到上游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削减了利润空间,间接影响了股价,所以,通胀对这类企业是不利因素。以此反推,资源类、金融类和地产类企业却是最先受益于通胀的板块。

资源类企业包括石油、煤炭、有色、金属、黄金等,由于处于产业链顶端,这一行业也将是通胀环境下受益最大的群体。因此,无论是看好经济的乐观派,还是看淡经济的悲观派,都会不约而同地增加对资源类资产的配置性需求。

金融类企业作为早周期行业,一旦通胀来临,央行必然要通过加息抑制通胀,届时银行的利息收入就会相应增加,所以以银行为首的金融股也将成为通胀的受益群体,适当配置银行股具备一定的防通胀作用。

地产类企业方面,上半年房地产市场的火爆趋势不言而喻,而且由于通胀预期、宽松的信贷环境和低利率借贷成本等多项因素,将释放出更多的投资性需求,从而对冲刚性需求的下降,共同维持地产板块的强势表现,因此该板块中长期对抗通胀的优势毋庸置疑,尤其地产储备量大的个股品种将是其中的优选。

守则3:踏准央行调息节拍

每一轮通胀发生时,为抑制物价上涨,央行往往会利用加息手段进行调控,此时,市场利率就会上行。因此,防通胀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抓住调息的节拍。

在收益可随利率浮动的产品中,首屈一指的就是货币市场基金,这类基金的配置重点可以是央票、同业存款利率等资产,及时把握利率变化及通胀趋势,获取稳定收益,因此具备防范通胀的作用。

相反,债券类产品就不具备利率同步浮动的功能。在通胀来临时,央行加息使市场利率上升,同时也会导致债券价格下跌,因而债券类产品包括纯债券型基金、挂钩债券的理财产品都无法享受到加息带来的收益。

还有一些理财产品,虽然不与利率同步,但它的收益也与通胀看齐。例如,挂钩农产品的银行理财产品,当通胀来临时,农产品价格的上升就能直接表现为产品收益的增加。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来说,这类产品是由银行从投行手中购买某个看涨或看跌期权,也就是说,银行募集资金大部分用以保本,而以投资期权的部分用来博取浮动的高收益,因此配置这类产品相对更稳健。

即使投资收益不能跟随市场利率浮动,只要收益本身能够覆盖可能到来的通胀率,那么这类投资也具备防通胀作用。信托产品就是其中的一类,这类产品购入门槛较高,一般在100万元以上,虽然在市场利率上升时不能跟随浮动,但该类产品操作灵活,一般为12年期的产品,部分产品还可以通过转让形式变现。从历史数据来看,信托产品作为中长期投资的价值尤为明显,平均五年的复合收益率可以达到40%,基本覆盖了未来利率调升的空间。

守则4:买房要买稀缺型

在一些投资火爆的领域,现有数据常常传递给投资者这样一个信号:虽然处在相同的通胀预期之下,也属于相同的投资品种,但每个单独的投资个体的收益率和抗跌性却迥然不同。就拿上海楼市来说,随着资本的不断涌入,楼市价格已经被推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位,甚至已经出现了泡沫,这个时候,个人投资者更要避免在泡沫破裂时成为最后一个接棒者。对于这一种观点,经济学家也找到了新的应对法则,这就是以“资源稀缺型投资”为重点的防通胀策略。

同样以地产为例,以市中心顶级楼盘、豪宅别墅为主的高端物业就是兼具防通胀和抗跌特性的投资品。不管是短期通胀、中期通胀、长期通胀,大家认为拥有高端物业,特别是占资源比较大的物业还是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

守则5:持有商品属性外币

通货膨胀不仅发生在中国。由于美国、欧洲、日本等地纷纷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稀释直接导致了全球性的通胀预期。如果投资者不慎持有一种不合适的货币,很可能因此造成较大的损失。

在全球通胀的预期下,持有外币的投资者应该如何配置币种以规避通胀风险呢?

首先,避免持有美国、英国等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的货币,这几乎是不言自明的。不过,应该转换成哪一种货币却是投资者需要审慎考虑的问题,其中有两项判断标准值得投资者关注。

其一是选择相对高息的货币。因为在全球资本逐利的过程中,货币利差会使得高息货币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该种货币的需求量随即上升,进而推高汇率,就能获得汇差收益。在这一轮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之前,澳元就曾有过长达8年的持续升值,原因就在于国际炒家从日本以零息借贷资本再到澳大利亚储蓄,套取高额利差。

从目前全球各国的基准利率来看,澳元3%和新西兰元2.5%的利率相对更高,而欧元1%、英镑0.5%、加元0.25%、美元00.25%、日元0.1%的利率显然不具备足够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