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小家庭大理财
33454200000030

第30章 家庭投资分类:收益最大化(7)

误区3:免息期可随意透支。各银行的信用卡都有免息期,许多信用卡的免息期都在50天左右。免息期内,一些持卡人认为可以免息使用,根本不考虑信用卡的透支额度随意透支。持卡人超过银行批准的信用额度透支时,不能享受免息期待遇,要从透支之日起支付透支利息。

误区4:取现金也有免息期。有认为信用卡取现和刷卡消费是一样的,都可以享受免息期待遇,其实信用卡取现和刷卡消费的政策完全不同。信用卡取现还要缴纳高额手续费。

误区5:享受最长的免息期。不少持卡人总想享受最长的免息期,自认为自己是最后一天还款的。其实,自动存款机还款和跨行还款不是即时到账的,要花1~3天。银行会从持卡人消费那天起计算不准时还钱的超期利息,而不仅仅是超期的那几天。所以,特别要提醒那些没有将信用卡与借记卡捆绑在一起使用的持卡人,尽量提前两三天去还款。

误区6:双币信用卡的便利。一些持卡人看中双币信用卡的就是外币消费、人民币还款的便利。其实这种便利不简单,有的银行规定持卡人必须到银行网点现场办理购汇,然后打入账户还款;有的银行提供电话购汇业务,但是持卡人如果到期忘记通知,即使卡内有足额人民币,也不能用来还外币的透支额。

四大不良习惯让你沦为“卡奴”

2010年,小周办理了12张信用卡,授信总额高达13万元,但他的年收入却不过2万多元。一度无节制地用卡后,他只能靠向高利贷借款10万元来偿还信用卡欠款。父母得知后,倾尽所有为儿子偿还了债务。同时,还致电卡中心,告知儿子没有还款能力,希望以后不要给他办卡,将其拉入“黑名单”。但没想到的是,仅仅过了4个月,小周又从9家银行办出了13张信用卡,这次不但欠了银行十几万元,还欠了十几万元高利贷。最终,父母不得不卖房还债。

报道一出,有人对信用卡中心的审核制度提出了质疑,既然申请人已经被列入“黑名单”,为何还能再次办卡?也有人对小周父母的管教提出质疑,小周既然已是成年人,为何他在用卡方面毫无节制,甚至在父母为其还债后又欠下更多债务?

在大家对事件发表评论之余,我们更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反观我们本身的用卡习惯,是否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呢?如果无法将这些陋习摈除,或许有一天你也会成为第二个“小周”。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最有可能带来麻烦的用卡坏习惯。

习惯一:盲目办卡,管理失控

卡中心的开卡活动总是颇为诱人,“开卡后消费一笔即送积分”、“开卡后消费满三笔可获赠礼品”等形式多样,加上很多异形卡具有个性化特点、联名卡具有双重卡片功能,往往都能吸引众多年轻人申办。不知不觉中,你的钱包里就可能堆积了五六张甚至更多信用卡。

先不论你从这些卡片中获得了多少好处,单是管理起来就会非常麻烦。比如年费,一般只要持卡人顺利开卡,卡中心就有权利收取年费。尽管现在的年费政策较为宽松,多是“首年免年费,刷满×次后免次年年费”或“首年免年费,刷满××元后免次年年费”,但对于拥有多张信用卡的持卡人来说,稍有疏忽,就不得不支付该笔成本,除非你的卡片都是终身免年费的。

又比如每月的还款。通常我们只有一张工资卡,同行信用卡可以绑定自动还款,而他行信用卡则需通过其他途径还款。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再发达、还款渠道再多,每月光是数算着最后还款日都会让人烦心吧。

因此,理性办卡并注重卡片的实用功能,而不要被表面的花哨或是一次性的活动所吸引。

习惯二:不停分期,“减压”变“增压”

有人或许会说,“信用卡分期多好呀,1万元分12期还款,每期只需还款不到1000元,一点压力都没有。”

的确,分期能分散大宗消费或是高额账单的压力,但更应该看到的是,分期有成本,且成本不低。如果你习惯了不停分期、不停为自己“减压”,实际上会付出更多。如果无法改正这一习惯,就会永远被分期所累。

假如持卡人7月消费了2万元并申请分六期偿还,每期手续费0.6%,那么他之后每月就需要还款3453.33元,其中120元为分期手续费,六期手续费共720元。若持卡人9月又有了一笔1万元的消费,同样分六期偿还,那么每期就需要还款1726.67元,其中手续费60元,六期手续费共360元。表面看来,持卡人的还款金额得到了分摊,但原本两期的欠款却分别延长至六期,叠加部分每月的还款金额并不低,为此所需增加的手续费成本也达到了1080元,欠款金额有增无减。

因此我们认为,持卡人申请分期应在实在无力一次性全额偿还欠款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没有必要对有能力偿还的欠款进行分期。对于卡中心举行的分期优惠活动,比如分期送积分、分期送礼品活动也应有所衡量,毕竟你需要付出实实在在的手续费。

习惯三:透支取现来还款

欠款无力偿还,除了申请分期外,一些持卡人还会选择更糟糕的方式,就是利用其他信用卡透支取现,“拆东墙补西墙”来堵住漏洞。而由此造成的结果是,欠款越来越多,最终无力偿还。

我们知道,信用卡透支取现并没有免息期,卡中心会按日计收取款金额万分之五的手续费,年化利率高达18%,这一成本远高于一般贷款利率。以透支5000元为例,20天的利息就需要50元。不仅如此,一些卡中心还会设置取现手续费,1%至3%不等,这更是让持卡人“雪上加霜”。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信用卡具备预借现金服务,可满足紧急现金需求,或是紧急转账需求,但其成本与透支取现是一样的,同样按日计收万分之五的利息。

此外,还有一些持卡人对于无力一次偿还的欠款会选择仅还“最低还款额”部分,这当然能保住信用记录良好,但却会增加利息成本。卡中心会从持卡人消费当天开始计收每天万分之五的利息,不再有免息期。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只偿还“最低还款额”部分所引起的利息成本,通常会高于分期还款手续费。因此,这种做法只适用于临时救急,比如两三天内能还上全部欠款的,否则,持卡人还不如分期还款,锁定成本更妥当。

习惯四:弃用卡片不销卡

你的抽屉里有多少睡眠卡呢?要知道,睡眠卡的隐患可是很多的。遭到“弃用”的信用卡如果不能及时注销,很可能产生年费,更糟糕点就会被他人盗用。

先来说说年费,正如之前所说,如今的年费政策通常需要持卡人消费满一定笔数,或是金额方可免去下一年的年费,若你的卡片未曾申请过注销,那么这个规则依旧有效。持卡人长期不用卡片的结果只会是达不到免年费的门槛,从而平添成本。

再来看看卡片安全问题。如果被你弃用的卡片不慎遗失,很可能被他人盗用。因此,比较妥当的做法是弃用后销卡,再保险点就是销户。所谓单卡注销即仅对持卡人名下的某一张信用卡进行注销,而整户注销,则是注销持卡人整个账户,其名下所有卡片都会被注销。两种注销均只需电话申请即可,且不收取任何费用。

据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持卡人选择整户注销的话,必须还清所有欠款,而选择单卡注销且还有其他在用卡片时,就无需满足这一条件了。因为各张卡片的欠款均会汇总到同一账户中,持卡人只需按账单要求继续还款即可。也正是为了确保持卡人销户时账户中没有欠款留下,销户申请一般需45天后才会正式生效,而销卡申请一般即刻生效。

房产投资

投资不动产的误区房价上涨不入账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一些理财误区,它们会使我们在理财时盲目乐观,而这种乐观情绪有时会影响到我们的判断。

误区之一不提折旧

按照企业的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是要提折旧的。这一点看起来是很简单的,可真正想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多。譬如说,我们买了一台彩电,价格是3000元,预期的使用寿命是10年,那么它每年的折旧就是300元,而这300元要算成主营业务成本。换句话说,我们所说的家庭主营业务成本除了日常开销外,还要包括折旧。

实际上,家庭固定资产包括的东西相当多,除了家具、家电外,还包括房产(必须有所有权)和装修。我们知道,一套房屋装修的成本也是很高的,刚装修好时,样子很不错,可随着时间的流逝,房屋的装修也会变得陈旧起来。通常,宾馆的装修是按照10年折旧的,作为家庭,我们也可以以此做参考。如果一套房屋的装修费用是10万元的话,每年的折旧费就是1万元,这笔开销虽然不牵扯到现金流出,可也不是一笔小开支。同样的道理,房产本身也是要提折旧的,只不过折旧的年限长一点,通常是50年,一套50万元的产权房一年的折旧费也是1万元。对于自住房,提不提折旧似乎影响并不大,反正是自己住。但如果是投资性房产,靠出租赚钱情况就不同了,不提折旧会使账面的利润很高,实际的收益却很低,许多开发商就是利用大家不注意折旧这一点,在广告上算出年收益率接近20%,吸引投资者购房。如果不具备一定的财务知识,是很容易上当受骗的。真有这么高的利润率,开发商就不会卖房了。

误区之二月还款当成本

对于多数购房者来说,还是需要银行贷款做支持的,这样每月就会有一笔按揭还款。通常这笔钱被记入了成本,每月的收入中很大一块都是还按揭的钱。但这样处理是不够科学的,我们可以这样来分析,开发商在收到首付款和银行贷款后,已经全额收到了房款,这和我们一次性付款没有什么区别。房产到手后,就变成了固定资产,而固定资产是要提取折旧的,上面已经说过了。在我们的按揭还款中,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本金,另一部分是利息。本金已经体现在固定资产中了,因此,不能在作为成本了。而利息则应该算做财务费用。由于利息是按月递减的,折旧是每个月相同的,因此,在开始几年,费用和成本是比较高的,到后期会相对减少。

误区之三房价上涨不入账

我们经常听到周围的人在说,去年买了一套房,今年升值了多少多少。实际上,只要房子没出手,升得再多也是不能入账的。既然房屋要提折旧,为什么升值的部分不考虑呢?难到买了房子就只有贬值的份?

根据会计学审慎性原则,是不能把房价的上涨算到收益里面去的。相反,如果遇到房价下跌,市价低于成本价,还必须提取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再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如果房产升值了,绝不会只是一套、两套升值了,肯定是周边的房产都升值了。如果将手里的房产变现,是可以取得一定的利润的,但如果要在同样的地区再买一套房,同样要付出更多的资金,房产即使升值1倍,也不可能让你的一套房变成两套房,除非是搬到更偏远的地方去。

当然,在有一种情况下,房价上涨的部分是可以入账的。那就是,用房产作为公司出资,这时候可以将房产的评估值作为出资额,房产增值的部分就可以计算进去了。这样做的好处是固定资产价值提高了,折旧也跟着提高了,公司实现的利润相应减少,可以少缴所得税。

普通工薪族如何换三室一厅房

万女士,33岁,会计,健康,大专学历,计划55岁退休。

爱人32岁,大专学历,健康。儿子6岁,健康,小学一年级。现有现金资产2万,金融投资产品3万,房屋2套,一套市值12万,自住,一套市值12万,投资,无贷款。万女士年收入2万,爱人2.5万,家庭年支出在2.4万。万女士有平安万能险,年缴费4000元,已缴2年,儿子平安万能险年缴费5500元,已缴四年,爱人平安万能险每年6000元,缴费2年。

理财目标:现在主要是打算换一套三室一厅的住房,在当地房价约为2800/平方。

子女教育金的准备主要是从个人保险中考虑,无老人赡养。

从万女士提供的资料看,保险产品占据了家庭支出的大部分,合计保费支出每年15500元,占据家庭年度收入的34.4%,而资料并没有说明这部分支出是不是包含在年支出2.4万以内,如果在此范围,可以计算年生活支出在8500元左右,对于一个偏僻的三线城市来说,这个消费水平式适中的。如果不包含在这个范围,那么家庭消费和保险产品都需要调整,因为按照以上支出,年结余会很低(4.52.41.55=0.55),如果购置3室一厅房屋,日常还贷资金都不够。建议如下:

1.保险规划的调整。家庭年保费支出远超出了家庭收入的合理比例。而且是以收益较低的万能险为主。万能险侧重投资,保障功能会弱化,投资分红能力相对于基金而言,更是不具备优势。我们建议,区分投保目的,把万能险拆分为单纯的保险和基金投资,这样保障额度和投资分红能力会大幅提高,而且保费会远低于现有费率。

2.购房规划。现有2套房屋,自住一套,一套投资使用。建议投资使用的房屋变现,变现资金用于三室一厅房屋的首付款项,剩余部分可以考虑利用公积金或者商业贷款实现。这样家庭压力会小一些。如果按照你支出金额包含保险费率假设,每年剩余资金在2万元左右,房贷月供还是可以承担。

3.教育规划。投资市场是风险与收益共存的市场,投资期限越长,风险越低,从她的投保意图看,是为了孩子的教育准备。这是一个误区,她可以选择基金定投的方式,实现孩子的教育资金积累,而且收益会远高于保险收益。风险通过时间得以分散。

4.资金增值,如果房贷解决后每月还有部分剩余,可以考虑基金定投,检验定投收益和保险分红的收益,看那个收益更好一些。

保险投资

保险与理财的关系

一般我们说的家庭理财,其目的是使我们的家庭财产保值和增值,并满足生活的需要。而我们每个人对生活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有人锦衣玉食才觉得舒服,也有人粗茶淡饭就很满足;前者要追求高回报,后者只要保证资金安全就可以了。所以理财就是根据个人的目标,同时考虑对风险的偏好和承受能力,合理的安排各种投资组合的过程。

保险是一种风险管理工具,是“为无法预料的事情做准备”。有些事情一旦发生,会严重危及我们的理财规划。投入少量资金购买保险,可以在意外情况发生时弥补我们的经济损失,使理财规划得以顺利进行。同时所以保险可以说是理财规划中必备的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