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抗战之殇
3349300000050

第50章 淞沪会战

中日之间的全面开战比想象中的还要快。

淞沪地区,位于长江下游南岸之黄浦、吴淞两江汇合处,长江三角洲平原东北缘,这里地势较为平坦,海岸缓直,河流纵横,交通便利,城镇密集。上海是中国当时最重要的经济、金融中心和最大的国际贸易港口,上海市区的北、西、南都是国民政府最重要的财源和粮源,外贸额约占全国1/2,作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兴起的城市,大部分工业产业都在上海周边地区。

鸦片战争后,根据南京条约,上海成为新开辟的通商口岸之一,在此之后,英法美日等列强纷纷进入上海,设立领事馆、驻扎军队、租借土地,不停蚕食着上海的经济和主权。

1937年7月10日,日军参谋本部提出了动员15个师团,在黄河以北,包括上海方面,作战期限为半年的用兵计划,企图从华北、华东两面夹攻,实现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日本人恨不得一口吃掉中国,比日本人的野心更感到让我们吃惊的是日本人为这个野心所做的准备。

在“一二八”淞沪会战,日军不仅进行了陆海空三军实战,而且通过军事和外交手段将军队驻扎在了上海。

而驻上海的日军就是将来日军登陆的前哨站,这是一把尖刀,这把尖刀随时都可以插入中国的颈部大动脉。

这种威胁实在太可怕。

早在1936年2月,国民政府参谋部决定将无锡、江阴、上海划编为京沪区,任命张治中这个打过第一次淞沪抗战的人为京沪警备司令部司令,这样的安排说明南京对这样一种威胁足够重视。

上海的日军主要是大川内传七少将的上海特别陆战队,有6个大队,加上其它部队共为4000多人,其阵地以汇山码头为起点,沿吴淞路、北四川路、江湾路,以迄虹口公园及其附近的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形成一条长蛇状的阵地,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大楼就是这条蛇的七寸。

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大楼和汇山码头是两个核心阵地,因为前者为其部队指挥中心之所在,后者为其陆上与江上舰队连接的主要通道,日本人知道这个阵地的重要性,在周围防御的碉堡厚度达三层。

京沪警备司令部公开成立时,驻在上海附近的中国军队仅有第87师、第88师一部及刚刚调至苏州的第2师补充旅。

7月下旬,钟松的第二师补充旅一部以保安团的名义开赴上海,驻扎在上海虹桥机场。从时机上来看,战争前期中国军队的军事调度较为积极。

8月9日下午5点,日本驻上海海军陆战队驻日商纱厂海军中尉大山勇夫和一等水兵斋藤与藏,驾驶一辆小汽车向虹桥机场急驶,机场的卫兵见此立即阻拦,大山便从车内向外射击,中国军队开枪还击,两人被当场击毙。

这就是淞沪会战的导火索,大山勇夫事件。

10日下午,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电令在日本本土佐世保港待命的海军第八战队、第一水雷队、第一航空队、第一特别陆战队、第二特别陆战队立即向上海开进,2000名日军纳入驻沪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官大川内传七上将的指挥之下,这是日军的军事调动。

中国方面也进行军事调动,最先调动的是驻扎在上海附近的88师一部和87师,88师已经奉命向上海开拔,264旅528团离上海最近,在夜间急行军。

刘裕民和廖林命令1营战马戴上口罩,战防炮包上油布,全营急行军。在黑暗中264旅8000多人几乎没发出什么大的声响,全旅步伐整齐,秘密向上海挺进。

漆黑的夜,为部队的行进提供了最好的掩护,道路两旁上海郊区的平房与上海市区形成的鲜明的对比,这里虽然没有大上海繁华,但是这些平凡的民房无疑是最祥和最安静的。

刘裕民今天的心情很复杂,因为他看到这些里弄的时候,他想起了自己家乡的胡同,虽然南北的民房有不同的建筑风格,但是从中透露出来的那种纯朴祥和的气息却是一样的,在大战之前他想起了自己的家,他突然有了一种无法言语的悲伤。

北平现在已经沦陷,他已经有三年没有回家了,而更让他感觉悲伤的是他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回到北平。

如果7月29日北平陷落他感觉到悲伤的话,他现在感觉的就是冷静。

“如果那一天真的到来,我会带上所有的思念,义无反顾。”

“那一天”已经变成了今天。

刘裕民看着漆黑的夜色,他觉得今天晚上太安静了,他来上海这么久从来没有感觉像今天晚上这般安静过,这种安静似乎与自己想象中的不太一样。

大战前的一晚一定是极不寻常的一晚,一定是一个让人紧张而又激动的一晚,但是他没想到奔赴战场的前一夜居然这样的安静,他甚至有点不适应这种安静,他望着东方的天边,双唇紧闭,他希望阳光能够快一点到来,他想看清自己的对手到底在哪里,盘旋在上海上空的那一片乌云即将会变成一阵狂风,一阵暴雨,当然有很多人会淹没在这场狂风暴雨中。

东方渐渐出现了鱼肚白,一夜的急行军,1营的官兵已经踏上了上海市区的水泥路,两边的高低错落的近代建筑在朝霞的映照下闪耀着淡淡的金色,刘裕民跳下了卡车,拧开水壶慢慢喝了几口水。

廖林看着前方,说道:“营长,预计在早晨5点左右就能到达预定地点,我们比原计划提前了一个小时。”

“知道了,不要停。”刘裕民说道。

廖林正色道:“是。”

朝霞已经渐渐让这个城市的轮廓渐渐的明晰了起来,欧式风格的钟楼在阳光下发出了浑厚的钟声,上海的街道上已经陆续有了行人,老百姓们看见这些部队通过的时候纷纷聚拢了过来,惊喜地问道:“你们是哪里来的?”

上海的老百姓已经有五年没有见过祖国的军队了,今天看见这么多军队浩浩荡荡的开进市区,竞相奔走相告。

“要打日本人了,要打日本人了…”市民们都站在路边用动地注视着急行的军人。

****的这些劲旅都是来保护上海的,刘裕民立即命令部队快速通过,跟紧前面的部队,他不想浪费哪怕是一秒钟的时间,他明白日本人现在也一定不会浪费哪怕一秒钟的时间。

官兵们表情严肃,安静的通过大街,看到市民们的激动的欢呼,心底里军人的荣誉油然而生,双手将枪握得更紧,腰板挺得更直,步子迈得更响。

在两边市民们的眼神的注视下,军人们快速通过,队列整齐如一,每一个军人都知道这些眼神代表这什么。

刘裕民看见1营已经顺利的通过了人群较多的这条大街,刚准备和廖林跳上卡车,突然又站住了。

廖林发觉了刘裕民奇怪的举动,顺着刘裕民的目光看了过去。

在行军队列的一旁站着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伸着两只手,看起来神情有些激动,官兵在没有命令的情况下是不能停留的,一个个在老人面前擦身而过。

行军队列中还有卡车和重装备武器,老人离的太近的话,可能会有危险,想到这里,刘裕民赶紧走了过去。

“大爷。”刘裕民一个军礼,随后扶住老人说:“大爷,您靠的太近了,待会儿还有汽车通过,这会很危险的。”

老人看着刘裕民,眼睛里竟然闪出了泪光,他与刘裕民四目相对,用苍老而沙哑的声音问道:“你们是去打日本人的?”

“我们是保安团,来保护上海的。”刘裕民并不会轻易的透露军事机密。

老人的的鼻翼开始抽搐,嘴唇不停地抖动,竟然流下了眼泪,“我一直在等,一直在等啊,这一天我等了五年啊…”说道这里老人已经喉咙哽咽。

刘裕民没有说话,他静静看着老人,他看出来了老人眼神里沉重的期待,他在等着他继续说下去。

“一二八,日本人的一发炮弹炸死了我们全家五口人啊,还有我那不到到三岁的小孙子,全家就剩下我一个老骨头…”老人讲到这里不由自主地紧紧地握住了刘裕民的手,“今天终于盼到了这一天,我终于活着盼到了这一天…”老人已经泣不成声。

刘裕民心中一紧,用力握住老人的手,他的肩章在阳光下闪耀,过了很久,他开口道:“老人家,你放心!”说完,刘裕民紧紧地握了握老人的手,便转身离去。老人在悲痛中感觉到了来自手心的这股力量,抬起头看着这个已经远去的年轻人。

“营长,那个老大爷跟你说什么?”廖林走过来问道。

刘裕民说道:“我现在知道我们要做一件事情。”

“什么事情?”

“把那些日本人全部赶到黄浦江喂鱼!”刘裕民情绪明显有点激动,他跳上了卡车,廖林看着站在路旁孤零零地老人,似乎明白了什么。

廖林看营长上了车,喊了一声,“出发!”自己迅速地跳上了卡车。

这一路上刘裕民一直没有说话,他在脑海里把作战计划想了三遍,战争虽然没有开始,但是他的脑海中出现了一片火海,不断地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