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抗战之殇
3349300000068

第68章 并肩作战

12月6日,拱卫京畿的教导总队,奉最高统帅的命令布防于紫金山。

最高统帅之剑,出鞘了。

拥有三旅六团的教导总队,是****中的尚方宝剑,也是最高统帅的禁卫军,以德式训练和德式装备起来的这支部队,在当时的中国军队序列中战力较强,在淞沪会战中,教导二团官兵作战英勇,曾予敌重创。

教导总队全部为德械式装备,配有有炮兵团、骑兵团、工兵团、辎重团和战车营,经过德国军事顾问团长期调教,是一支能攻善守的精锐部队。

这支部队接受了最先进的军事训练,装备着当时中国军队最精良的武器。

******把他们摆在紫金山,这支部队在山上可以兼顾来自两个方向的敌人,不仅可以防止从梅花山方向攻城的敌人,又可防止从栖霞山、岗子村方向进攻太平门的敌人。

******将教导队布防在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历史依据,当年曾国藩进攻南京,就是从紫金山的天堡城进城的,天堡城一丢,太平门就无法保住,太平门无法保住,太平天国就无法保住。

当年的历史是否会重演?

日军不是曾国藩的湘军,教导总队也不是太平军,但是太平门还是太平门。

太平门位于南京钟山的西南麓,是扼守钟山通向城内最近便的通道,为兵家必争之地。

而现在,太平门,不太平。

教导总队第三旅部署于紫金山上,严阵以待,离太平门两里的高地就是黄文安特务连的阵地。

他们的对手是十六师团一部,日军已经攻到了紫金山下,向太平门推进。

日军的飞机虽然进行了侦查,但是由于教导总队隐蔽较好,侦察机没有发现,狂妄的日军贪功心切,冒然前进。

黄文安的特务连和友军部队子弹已经上膛。教导总队在红毛山上的二十挺二四式重机枪,三十八挺捷克轻机枪枪口已经瞄准了日军。

一声令下,突然,从四面八方闪耀出火光,在紫金山下的各处守军火力齐射,瞬间向日军阵地倾泻几万发弹药。

冲在最前方的日军步兵被灼热的子弹撕裂,山炮的炮弹将日军的尸体抛上了天。

日军的反映并不慢,他们立即以坦克作为掩护,装甲部队开始火力压制,开始向中国军队阵地压迫推进,150毫米火炮,坦克,飞机齐轰紫金山。

日军步兵开始冲锋,日军冲至红毛山下,教导总队的机枪阵地猛烈地还击,高密度的子弹,硬生生将冲到这里的二十八个日军打得飞了出去,空气中的风都带着血腥的气味,猛烈的重机枪子弹,将日军的身体完全爆裂,有的日军的身体甚至打成了两截。

十三师团的炮兵开始反击,火炮将教导总队暴露的机枪阵地全部炸飞,由于教导总队处于高地,坦克无法冲上高地,只能在山下射击。

黄文安的特务连和友军的阻击下,已经打退了日人三次的冲锋。

黄文安的耳朵还在嗡嗡作响,他将子弹填进弹夹里,他就听见了沉闷的发动机的声音,他摇了摇头上的尘土,迎着刺鼻的硝烟在战壕里向前望去。

日军将坦克开了上来,准备第四次冲锋,黄文安重重的咽下一口口水,拉动了冲锋枪的枪栓。

特务连在教导总队中是一支比较特殊的部队,教导总队的副教官也是一名特种作战的指挥官,当时特种作战在世界各国军队中也只是刚刚兴起,他将这种思想灌注到了当时中国最精锐的部队,他认为中国需要组建这样一支部队,这将会是世界各国发展的趋势,特种作战在今后的作战中一定会日趋成熟,因此组建这样一支部队是很有必要的,德国教官以德军训练方式和编制的教导总队,是要被国民政府其他部队所效仿的部队,他希望将来国民政府的正规军中也能效仿教导总队建立自己的特种作战分队,孰不知,这在当时经济实力相当落后的中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就是以三旅六团以教导总队为师一级单位整编其他部队也是一笔耗费巨大费用,所以特种作战分队在当时中国军队中只是一种理论模式,而黄文安的特务连其实就是这种特种作战模式在中国军队的一种尝试。

德国人在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们的军事思想非常严谨,这一点在教导总队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黄文安是黄埔第十期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当然也就被德国教官选为这支特种作战分队的指挥官,原计划黄文安去德国留学,更加深入的学习特种作战,但是中日战争提前爆发,在加上中德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关于特种部队的计划就暂时搁置了下来。

由于特种作战在当时的中国还不是很成熟,这支被德国教官调教出来的特种作战分队被中国军队命名为特务连,与一般的作战部队相比,这支部队每人装备了一把德制M18冲锋枪,还有五支狙击步枪。三连的每一个士兵都精通各种枪械的射击,他们都是从各个部队抽调出来的老兵,包括黄文安也是在南天门与日军最精锐的部队关东军主力部队血战过的人,所以这支部队的军事素质与其他正规部队相比也无疑是出类拔萃的。

既然是特种作战分队,那么他的作战任务与一般的作战部队也是有区别的,这次作战特务连也是辅助一般部队作为预备队使用,将一支特种作战部队作为一般的预备队,这种方法也是不科学的,由于当时战术思想和指挥系统的限制,只能够暂时使用这支部队参加防御作战。

日军的坦克攻了上来,狙击手听到命令,携带集束手榴弹和炸药包,在火力的掩护下,奋不顾身地跃出阵地,箭似地奔向敌人的坦克。

有的战士跳上了坦克的车顶,把炸药包塞进了驾驶仓内,有的战士将炸药包拴在坦克的履带下,他们刚刚滚下路边隐蔽,敌人的一辆辆坦克便发出猛烈的爆炸声,变成了一堆废铁。

十三师团好像有很多的坦克,看来他们刚才只不过是一次试探性的进攻,又有一批坦克向中国军队冲了上来,队形衔接紧密,日军飞机也开始进行准确的轰炸,坦克的车载机枪为了防止爆破手的爆破,进行无间断的火力射击,机枪吐出长长的火舌,在前方形成了一道密集的火网,爆破手们刚冲上了去,就被打的血肉模糊,日军的步兵迅速跟进,在火力的优势下推进600米。

“一排投掷烟雾弹,三连集体冲锋!”黄文安一声令下。

烟雾弹扔向了阵地,日军的坦克一下子失去了视野。

三连紧跟着主力部队在阵地左翼冲出了战壕,教导总队的德式轻武器装备的优势显现了出来,三连士兵交替掩护,特务连M18冲锋枪火力无间断射击,日军的三八大盖完全处于劣势,在日军上膛的间歇,三连在无间断交替掩护下,冲到了日军面前,以火力优势迅速将这股敌人歼灭,日军的冲锋部队在左翼受到了特务连的重创,火力大减,正面的二营马上组织火力全力反击。

在特务连的掩护下,二营的士兵将******扔到了坦克的发动机盖上面,不一会儿,坦克的发动机冒出了黑烟,停在了原地,特务连冲上去,打开龟壳,结果了日军坦克兵的性命。

在猛烈的还击下,日军整形大乱,在坦克的掩护下开始第四次后撤,教导总队二营由于防守正面,伤亡较大。

战场上陷入了短暂的安静,双方都利用这段时间迅速进行补给。

“黄文安,多亏了你从侧翼突袭,要不然,我就要变成了光杆司令了,你哪像是第一次上战场啊!”二营周营长拍了拍黄文安的肩膀,“我觉得你这个第一次上战场的人,比我这个老兵还要厉害。”

黄文安笑了笑,说道:“对付日军这种死板的战法,德国教官们交给我们的方法,倒还游刃有余,不过日本人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黄文安明白周营长是在鼓励自己,他当然不是第一次上战场了,在四年前的南天门,他就已经和关东军的主力部队交过手了,在第四次打退日军的冲锋后,战友之间都需要鼓励,他希望现在的这种斗志昂扬的状态能够一直持续下去。

黄文安他看着阵地上倒下去的年轻的血肉模糊的躯体,没有说话,他的眼神看着远方的硝烟,东方的天空显得灰暗阴沉,西方的天空反常的透露着暗红色。

离太平门不远处就是中华门,此刻刘裕民就在中华门和他并肩作战。

他看着日军阵地上集结的坦克和日军调动的身影,他身体笔挺,眼神坚定。

南京这一战,不能再退,我一定要守住南京。

夜,深夜。

刘裕民不喜欢这种危机四伏的黑暗,他觉得今天的夜格外的长,格外的黑。

在无边的黑暗中,刘裕民似乎可以听到南京这座古城的声音,他好像听到了整个大地发出的浑厚低沉的呻吟,庞大而无边无际的呻吟在夜色中不断蔓延,回荡着无尽的悲怆。

曾经风华绝代,繁花似锦的南京城,开始变得不安。

继公元229年三国吴首先定都南京后,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代,还有南唐、明、太平天国均于此建都,现在的国民政府也于此定都十年了。

日军已兵临城下,这次大规模的外族入侵,将会从最野蛮杀戮和鲜血开始,六朝古都,将要面临一场浩劫。

一座城,是文明的象征,拥有千年历史的一座城,是文化的象征。

有了城,就要有城墙,城里的人才会有安全感,这些用来御敌的古老城墙是否对于可怕的危险有一种特殊的感知?

古老的城墙见证了千年的历史,但却在日军的炮火面前,碎裂倒下。

刘裕民眼中的那片乌云已经完全覆盖了南京全城,这种感觉越发的强烈,超出了他自己所能掌控的范围。

孤独伫立的古旧城墙和碎裂的砖瓦在黑暗中特别的安静。

很快,敌人将会结束这种安静。

在528团阵地的前方,有一排光点在黑暗中有规律的闪动了一下,又闪动一下,然后闪光点变得密集。

随着光点的消失,从远方传来沉闷密集的声响,像是大豆受热胀裂的声音,伴随着这种声响大地也开始颤抖。

528团的哨兵来不及喊叫,朝天开了一枪,官兵们立刻警惕了起来,当他们紧盯着前方的时候,几百发炮弹已经裹挟着劲风倾泻了下来,爆炸的声音瞬间撕裂了黑暗。

黑暗掩盖了鲜血的颜色。

四枚照明弹升空,发出长长的刺耳的声音,日军装甲部队,坦克部队,步兵部队开始进攻。

日军又发动了新的冲锋,528团是否顶得住?

528团的机枪阵地开始还击,战防炮开始还击,火炮开始还击,机关炮开始还击,迫击炮开始还击。

刘裕民命令打完所有的炮弹,他要干什么?难道这是最后一战?

从第一发炮弹落在阵地上开始,双方已经陷入了疯狂,中华门的城墙在炮火声中不停抖动,在火光中,城墙的轮廓一闪一闪,依稀可以看见城墙上的裂痕和飞扬的尘土。

日军攻城部队的人数进一步增加,辎重补给进一步增加,他们的进攻也更加的猛烈,甚至是野蛮、残忍、疯狂。

1营的电话线已经被炸断,与团部失去了联系,一线阵地的官兵在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在半个小时之内,两个连348人全部阵亡。

日军除了疯狂地进攻以外,他们还在疯狂地报复,过度的崇尚暴力已经让日军失控,血腥已经湮没了人性。

刘裕民不顾廖林的反对,拿着中正式步枪率领所剩不多的警卫排来到了二线阵地,刘裕民在打光一梭子子弹后,命令部队,上刺刀。

在整个宏观的战略格局中光华门的这一战或许是微不足道的,一个团的战斗或许也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刘裕民依然会拼尽全力去战斗,军人,就要战至最后一刻,为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为了自己一直所追求的东西,义无反顾。

将无贪生之念,士有必死之心,这句话说明了将领对于自己士兵的表率作用,刘裕民是指挥官,他现在来到了前线,他来到这里来是为了看看自己的士兵,他想与自己的弟兄们在一起战死。

刘裕民冒着炮火,在已经被蓬松的泥土所覆盖的阵地上不停射击,与士兵们并肩作战,不停有人倒下,日军不断推进,528团没有击退日军的这次进攻。

“团坐!”廖林跑了上来,“唐将军命令,撤回城内,巷战抵抗!”刘裕民看着气喘吁吁的廖林,转过脸,嘴唇干裂,依稀可见侧脸在火光中的轮廓,他用沙哑的声音说道:“回电,528团与阵地共存亡。”

“团坐!这是命令,团坐…”廖林急切的说道。

刘裕民冷静了一下,他看着不断冲上来的日军沉默了很久,扶了扶自己的头盔,说道:“二营三营向中华门撤退,一营三连阻击敌人,城内巷战。”

528团开始撤退,在黑暗中528团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迅速向中华门撤退,阵地上528团的山炮被掩护部队炸毁。

3349人的528团,在撤入城内的时候还剩下515人。

刘裕民一直没有说话,只要自己还活着,就要和日本人继续打。

528团撤入城内,中华门陷落。

12月12日,除了紫金山,南京城的外围阵地已全部沦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