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普罗旺斯风情笔记
33532400000008

第8章 南部陶器·细节中绽放的美

陶器,一种能够汲取岁月精华的工艺品。

小时候从电视剧中看到的一些陶碗和陶罐构成了我对陶器的第一印象,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提到陶器,我头脑中最先浮现出的,便是那些泛着棕色和土色、散发着古老韵味、脆弱不堪的器皿。长大后,我才知道,陶器其实有很多种,并不是所有的陶器都是出土文物,也并不是所有的陶器都只有黑、灰、棕等深暗的颜色。

渐渐地,我爱上了陶制品,陶器在我的心中不再仅仅是一种带有岁月痕迹的物件,还是一种能够清净人心的宝物。用一根细细的竹筷轻轻敲打着它们的边缘,听它们发出的清脆声响,心也不由得随之变得清净了。

陶器也是有年龄的,上了年纪的人会在一言一行中透出沧桑感,上了年纪的陶器也有着其特有的沧桑感,那种沧桑感是天然的,年纪越大的陶器,越是有味道。那些上了年纪的陶器多出现于法国南部,它们的色彩偏暗,即使是平日里最新鲜的黄色和绿色,到了这里,也显得深沉了许多。然而,虽然色彩上不是那么的明亮,它们却仍然能够散发出诱人的光泽。

陶器对于自小就爱好传统工艺品的我来说有着很大的吸引力,早听说法国南部的陶器有着它们独特的味道和魅力,于是早在到达马赛之前,我便早已将欣赏当地的陶器、参观制陶的小店的计划列入了我的行程。

想要见识一下普通的陶器很容易,因为在马赛,陶器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生活用品。许多人家的餐桌上都摆着陶制的碗碟,这些传统的普罗旺斯陶器无一不拥有自然的色彩,给人以简单稳健的感觉。这些略带古色的器皿让当中盛放的食物看起来更加美味,也让一顿普通的家庭用餐显得更加温馨。此外,陶制的牛奶罐,陶制的咖啡壶,陶制的水壶等都是马赛家庭中常见的陶器,它们的身上沾染了浓郁的家庭气息,代代相传。

古朴和平实的陶器却并不是马赛陶器的全部,我也在一些具有浓郁文艺气息的陶器小店中看到了许多别具特色的陶制品。

有一家小店中摆满的竟然全部都是用陶土制成的小猪,有的憨态可掬,有的幽默俏皮,有的害羞腼腆,那一只只小猪表情生动,让人一见就喜欢。店里有一位亲和力十足的女孩,看起来只有20岁左右,我以为她是这家店的店员,与她交谈后才知道,她正是这家店的店主,因为自己特别喜欢猪,于是才开了这样一家小店。她说,她喜欢小猪那种安然知足的生活方式,也喜欢小猪那种单纯的性格,她在说这些的时候,眼中闪烁着对生活感到幸福和知足的光彩。听着她自然的讲述,看着她安然的神情,让我不由得也产生了一种轻松舒适的感觉。

从这家小店中走出,进入另一家小店,店主同样是一位20岁左右的女孩子,却相对腼腆。当我走进店内时,她正在专注地为手中的盘子上色,听到有人光临,她抬起头,礼貌地向我微笑,便又继续为盘子上色了。我环顾小店,看到许多色泽鲜亮的餐具,神态各异的陶像和风情各异的灯。我一件一件小心拿起,看过后再放下,亮丽的颜色映入我的眼帘,光滑的触感滑过指尖,像外面晴朗的天气一般令人舒畅。

又逛过几家小店,发现这些小店无一不充满着生活的情趣。每家小店都有其独特的主题,有的店以植物为主题,有的店以动物为主题,有的店中主要出售陶制的人物雕像,有的店中主要出售具有创意的生活用品……

逛完这里的所有小店,我发现这里的店主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对顾客热情却不殷勤,客气却不冷淡,不会像我在国内许多小店中遇到的那些店主一般,或是对顾客过于热情,一步一跟随,让人不得喘息,或是对顾客完全不理睬,自顾自地玩游戏或看电视剧。

参观过了富有现代气息的陶器小街,我打算去几个充满传统气息的地方看一看,首先去的便是位于马赛南郊的陶器美术馆。这家美术馆中存放的普罗旺斯陶器都是在时代的变迁中有幸得以保存下来的。

我喜欢陶器,不仅仅是因为它那诱人的光泽,光滑的手感,那一件件陶瓷制品中包含的情致和它们背后的故事也是吸引我的原因之一。由于久经年月,想要看到一些完好无损的古朴陶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我却仍然欣喜,并非我的心中抱有对残缺的美的喜好,而是那些陶器上的每一条细细的裂痕,每一个粗糙的缺口,都象征着一个年代,象征着一段经历,定睛观察着它们,仿佛能够听到它们在向我讲述着它们的故事,诉说着马赛的过去。

那些高亮度绿色的坛子曾用来存放葡萄酒;那些布满小孔的盘子曾用来盛放刚洗过的水果和蔬菜;那像烧杯一样形状,却带有一个小小的手柄的杯子其实是一个咖啡壶;那身材宽大的盘子不仅可以用来盛装食物,也可以用来洗菜,它已经在无数次清洗中失去了一些颜色,那上面的点点斑驳,仿佛在告诉人们它曾经的用途。

参观完这些古香古色的陶器后,我又去了位于解放广场的毕加索博物馆,在那里,存放着许多由毕加索亲自制作并绘制图案的陶器作品。

那些陶器上绘制着的每一笔都那么细致,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装饰。一只名为《栖息的黑猫头鹰》的盘子从正面看,能看到抽象的图案,从背面看,却能看到一系列彩色的花纹。在一只名为《亚维农少女》的罐子上,不仅能够看到毕加索最为著名的画风,还能够看到他利用陶罐本身的曲线展示出的少女的身姿。

大约在1946年,已是著名画家和雕塑家的毕加索被瓦洛锡出产的陶器所吸引,那些色泽美丽、形状各异的陶器让他怦然心动,而陶土的可塑性和可着色性也深深地吸引了他,让他不由得想要将自己的艺术感受力和创造力融入制陶的过程中。于是,打算从事制陶工艺的毕加索来到了瓦洛锡,准备开始他的新生活和创作。

然而,当时的毕加索虽然已经在绘画和雕塑领域中名声显赫,但是在制陶领域中,他却只是一名新人,他走访了许多工作坊,却没有任何一家工作坊肯留下他,直到他遇到了拉米夫妇,才获得了使用工作坊的机会,并拥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工作室。

制陶,一种蕴含丰富技巧的传统工艺。软软的陶泥,一经高温烧制,便成了能够发出清脆声响的陶器。现在的很多人对制陶产生兴趣,都是受到《人鬼情未了》中那一段经典情节的影响。每位观影者看到山姆从莫莉身后温柔地环住她,握住她的双手,与她一起制陶这段经典情节时,都不由得被那份浪漫温馨的气氛打动。于是,很多人将制陶看作一件浪漫的事,纷纷跃跃欲试,却直到亲自尝试时才发现,制陶其实是件很难的事情。

最初,毕加索并没有直接从事制陶,而是在已经成型的盘坯上绘制自己喜欢的图案,或在一些陶罐和陶壶上进行绘制。直到1969年,他才开始着手烧制属于自己的陶器,再将自己关心的动物、人像等绘制到陶器上。

毕加索亲手制作的陶器数量并不少,但是除了收藏在毕加索博物馆中的少数和在格里马尔迪博物馆隔壁的商店中出售的部分之外,大部分都被私人收藏了。为了欣赏到更多正版的毕加索的陶器,我也特意去了那家商店,有幸目睹了那些珍贵的作品。

那一件件陶器无论是形状还是上面绘制的图案,全部都有着明显的毕加索的风格。其中一件名为葡萄的陶制盘子售价为62000欧元,这昂贵的价格让我看得瞠目结舌。

离开这家小店,我突然想要去毕加索曾经从事制陶的地方——马多拉工作坊——去看一看,很可惜的是,这座工作坊如今已经关闭了。一扇上了锁的铁门身后是一个有些荒凉的院子,院子中的树看起来仍然健康,一些矮小的植物却显得很寂寞、很悲伤。我站在门外向里看去,并没有看到毕加索曾经的工作室,于是只好在头脑中想象那位天才艺术家当初是如何在那里从事陶器制作的。

在这个小小的城镇中,陶器是永恒的主题。那些精心制作、着色、烧制成的陶器仿佛都被充入了灵魂般,散发着诱人的光华,将我的魂也吸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