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百年繁复
3357200000014

第14章 孝子贤妃继开来

读者已经看到,此时,在魏国宫廷两个阴暗的角落里,两组不同的人物正在策划着两个不同的剧本。逆子拓跋绍决心联合万贵妃,发动宫廷政变,武装夺取政权。另一边,道武帝拓跋珪为了北魏帝国的长治久安,决心诛杀甚是宠爱的刘贵妃。

北魏建国以后,尽管加大了汉文化的濡养,风俗习惯也向中原士民靠拢,但毕竟还不可能完全脱尽鲜卑的民族特色,在策立皇后的事情上,就与中原王朝大相径庭。拓跋珪后宫有很多宠幸的妃子,在征战中山的战役中,捕获了燕国君王慕容宝的第四个女儿慕容容,拓跋珪见慕容容长得漂亮,又出于侮辱敌国君王的阴暗心理,就让慕容容陪自己睡觉。当时后宫掖庭有很多妃子,尽都想当皇后,各人拉帮结派,明争暗斗十分激烈,已经影响到北魏的政治格局。众大臣一看后宫这混乱无序的局面,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在一次上朝时,左丞相、卫王拓跋仪启奏说:“后宫粉黛数十裙衩,若不策立皇后,必生祸乱,望圣上尽快策立女主。”众大臣纷纷附和。于是,拓跋珪按照鲜卑策立皇后的惯例,分发给各贵妃一定数量的铜材薪材,制作高炉,让各人铸一个金人。慕容容本来出生于“白部鲜卑”部落,自小谙熟铸炼金人的传统,或许是买通了火工太监、铸造太监的缘故吧,后宫粉黛百人,唯有她一举成功,铸就一枚小金人。于是,拓跋珪率领群臣,带着慕容容和小金人,来到平城郊外的祖庙,祭告天地祖宗,策封慕容容为皇后。宠爱的妃子刘贵人尽管生了太子,也只能眼寡寡的看着别人戴上皇后的桂冠。

刘贵人后来被封为贵妃,她是刘眷的女儿,从小熟读汉书典籍,温柔娴淑,和拓跋珪情投意和,恩爱有加,不久,生了个女儿华阳公主。后来又生了个儿子,这就是被策立为太子的拓跋嗣。拓跋嗣长大后,孝顺忠厚,又是皇长子,被封为齐王,以辅相身份临朝。众大臣见拓跋珪近年服用寒食散已伤及内脏神经,说不定哪天就会撒手人寰,都十分担心,朝议的时候,大臣崔玄伯、奚斤、于栗磾等人都奏请道武帝尽快颁诏,晓喻天下,立拓跋嗣为太子,以防不测。

拓跋珪来到后宫,传见刘贵妃,拿出一瓶毒药和一条丝绦,对刘贵妃说:“朕今天叫你来,是有一事商量,本王欲策立嗣儿为太子,统率军国政事。我大魏效法中原旧国故事,若策立太子,便将其母赐死,朕今征求爱卿的意见,若你不愿死,就尽快和嗣儿回到齐国封地,安享终身幸福,朕另立清河王绍儿为太子,其后命令他的生母贺兰芯速死。你好好考虑考虑吧。”

刘贵妃一会儿举起白丝绦,挂上悬梁,白丝绦却滑落下来。一会儿举起毒药,凑近鼻孔,闻了闻,冷静地跪在拓跋珪面前,平静地说:“臣妾为了儿子的幸福和雄才大略得以施展,甘愿速死。让嗣儿顺序当上太子。只是贱妾跟随圣上多年,其情也笃,其意也真,委实不舍。一边是夫妻情,一边是儿女亲,既然只能舍弃夫妻情分,贱妾再无话可说,只愿圣上永远健康,善待嗣儿。”说完,跪行到拓跋珪身边,搂住道武帝的脖子,义无反顾地将一瓶毒酒一饮而尽,含笑着慢慢平躺身子,用自己的手,抚合双眼的眼帘。

拓跋珪摸了摸刘贵妃慢慢冷却的身体,传询太子拓跋嗣晋见。拓跋嗣在外厅拜见父王,不知圣上召见所为何事。道武帝对跪在面前的拓跋嗣说:“朕要立你为太子,你做为储君,将率领群臣并监国理政。嗣儿你是知道的,我大魏立国,效法汉魏,为防止朕百年之后因子弱母贵,后宫干政,朕效法汉武帝杀钩弋夫人的作法,将你母亲刘贵妃赐死,就是怕汉朝吕雉乱政,弑杀弱皇的事件发生,朕这良苦用心,都是为你好呀。这也是为你施政之后的长治久安着想。”拓跋嗣是个孝顺忠厚的儿子,一听了父亲这么冷漠的话,立即前进几步,不停地瞌头:“父王,不能呀,不能将我娘年纪轻轻的就赐死,我娘忠心耿耿为父王辅政,善理后宫,深得后宫敬爱。若因立我为皇储,母亲即死,孩儿宁愿母亲长命百岁,不当这太子也罢。”

拓跋珪气得咬牙切齿,大声训斥:“放荡,放肆,放屁!堂堂大魏帝国,岂能因儿女私情而无储君,你是极为聪明的人,怎么会这么短视呢?”拓跋嗣泪水长淌:“不能,不!孩儿这就回齐国封地,只要母亲不死,宁愿不被立为储君也罢。”拓跋珪大怒:“由不得你,为了国家,岂能任着你性子来。你且起来,跟父王进去向你娘告别吧。”拓跋珪领着儿子来到刘贵妃的尸体前,拓跋嗣一见母亲已经命丧黄泉,伏在母亲的尸身上,痛哭失声,几次昏厥。拓跋珪见儿子几乎不能自已,忙吩咐太监们拉开拓跋嗣,将刘贵妃的尸体运送出宫。拓跋嗣望着远去的母亲尸体,失魂落魄,不知寒暑,若痴若呆。拓跋珪望着这么没出息的儿子,吩咐跟随前来的太监段霸:“你去叫虎贲卫士送太子齐王回府。”

太子拓跋嗣回到齐王府,整天思念母亲,哭哭啼啼,不思饮食,几次痛不欲生。哀痛的哭嚎声连齐王府到处都能听到。太监段霸将探到的情况报告了拓跋珪,道武帝一听儿子这么柔弱,今后怎么治国理政,决心狠狠教训儿子,当即传诏,命太子来天安殿听侯训斥。拓跋嗣接到父王的诏命,整治行装,就要进宫,半路上被兼任太子舍人的尚书崔浩拦住了,崔浩见太子行色匆匆,奇怪地问:“太子殿下这么急匆匆的是要往哪里去?”拓跋嗣匆匆回答说:“父王传诏,命儿臣去天安殿听训。”“太子殿下去不得,”崔浩告退左右,悄悄对拓跋嗣说:“如今大王在盛怒之下,必然做出失常的举动,殿下若去天安殿,说不定就有生命之虞。”“那该咋办呢?”太子殿下因母亲新丧,五内俱焚,毫无主见,无可奈何地说:“总不能违诏抗命吧。”

“为今之计,殿下只能逃到外地,暂避几天,待微臣安慰大王,你父亲火气消了之后,再去天安殿,那时方保无事。”拓跋嗣遵命,当即乔装打扮一番,被送上马车,逃往外地。两个贴心的卫士车路头、王洛儿护送齐王外逃,保护太子。

第二天,道武帝从昏昏噩噩中醒来,见大儿子没来请安,这才想起小儿子拓跋绍还倒吊在井里,急匆匆赶到井台一看,哪里还有逆子的半点踪影,气急败坏时,用斧头把井架劈得四分五裂,还不解气,手提刀斧,总想杀人。他根本没想到,倒吊在井里的逆子从井里逃出来,好吃好喝之后,毫不客气地顺手送给老爸一顶绿帽子。而且还准备一刀砍断皇帝的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