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国群英录
3365800000003

第3章 江东何故多祸乱

数日之后,江东噩耗再起,原本已经康复的孙策旧疾突发,再次卧病不起。江东文武众臣又一次人心惶惶,几番商议,无可奈何之下,由年仅十九岁的孙权暂理江东诸事。

话说这孙权乃已故孙坚之幼子,孙策之胞弟,自小聪慧,且天生异相,方颐大口,碧眼紫髯,颇受孙坚旧部所喜爱。

屋漏偏逢连夜雨,几日之内,江东境内又传出山越人聚众数千,欲强攻会稽郡之消息,会稽太守董袭快马加急书信送至庐江郡,请求援助。孙权收到援信后,着令老将程普为主将,黄盖为副,随军大小将领数十人,统兵五千,火速支援会稽郡。

某日,正值曹操与袁绍两军于官渡酣战不休之际,庐江口陆续涌出数百艘大小不一的战船,逆江而行,直逼合淝城而去。战船之上旌旗满佈,兵士操戈,声势浩荡如涛。只见为首那艘大船之上,一位儒将负手而立,双目如炬,眺视远方,飒爽英姿迎风不动,此人正是江东都护周瑜周公瑾是也。

“周都护,自出兵之刻起,末将心中便绕有一事所困,某思量多时,始终难以明了,望将军能为某一解其惑。”周瑜身后,站着一将领,拱首行礼,出声询问道。

周瑜缓缓转过身来,挥手示意道:“太史将军不必多礼,汝乃我江东第一猛将,有何事不解,尽说无防。”

周瑜口中所说的这位太史将军,复姓太史,单名一个慈,字子义,北海东莱县人士,原为刘繇之部下,后适逢孙策领兵攻打曲阿被俘,感其知遇不杀之恩,故降之。太史慈身高亦八尺有余,面相刚毅,孔武健壮,其背负三石长弓,手持虎贲双锏,气势不凡,但观外表,便可知太史慈乃是一员实力强悍的骁将。

“周都护,怒某直言,如今主公病危,山越犯境,江夏黄祖对我江东更是虎视眈眈,正值内忧外患之际,即便此刻曹操大部分兵马集结于官渡与袁绍交战,然而我军此时出兵合淝,亦为不妥。”太史慈面露忧色道。

周瑜听罢,坦然答道:“子义所言甚是有理,然则机不可失,稍纵即逝,兵法有云,欲攻所强,攻心为上,欲欺所敌,必先自惑,将军且稍放宽心,如今天时、人和皆已为我所用,纵然敌军占据地利,我军亦必胜,焉能有败。”

江夏城依江而建,背靠群山,而临长江,城高墙厚,占据天险,易守难攻,由太守黄祖镇守。黄祖,字德荣,荆州水军名将,早年跟随刘表平定荆州,战功赫赫,数年前更是以箭射杀了当时身为十八路诸侯之一的长沙太守孙坚,名震一时。但其如今年过五旬,早已不复当年之勇。

江夏城太守府内,诸将聚集,留着络腮胡,略显肥胖的黄祖高坐主位,开口道:“近日听闻江东动作频频,孙策病重,黄毛小儿孙权掌事,境内又有山越人作乱,江东周瑜更不知为何此时领军沿江北上,诸位对此种种有此有何看法。”

黄祖语毕,在座之人,顿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但无人出列。少顷,一人身起行礼道:“禀太守大人,依某愚见,江东所倚仗者孙策也,如今孙策因昔日旧疾突发而不能理事,孙权因此而得以掌权;山越人所惧者孙策也,如今孙策卧病不起,此时不取事,更待何时;至于周瑜领军北上,定是看准了中原两大霸主曹、袁之争正值紧要关头,无暇多顾,江东便想趁机从中取利耳。吾荆州尚有江夏城这一屏障于此,江东无法越雷池一步,是故其只可沿江北上,妄徒从豫州及淮南之地分一杯羹而矣。”说话之人乃苏飞,字广义,现任江夏主薄一职。

苏飞一语方尽,在座之人便便纷纷抚首附合称赞。黄祖略作考量,对苏飞之见解也是颇为满意,扫视堂内,见无人再有表态,于是开口赞赏道:“哈…哈…苏主薄果然才智过人,一眼便将江东技俩与情势分析的如此之透彻,有广义在,我江夏城便能固若金汤,吾等亦可高枕无忧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