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国群英录
3365800000041

第41章 赤胆忠心悲泣血

扶风郡,十里长亭送君行。

单福登上马背,拱手道:“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多谢马将军连日来的盛情款待,单某铭记在心,也望马将莫忘日前之约定。”

“先生放心,那本就是吾欲行之事;只可叹相见恨晚,孟起福薄,不能得先生相助,长伴左右。”马姓将军惋惜道。

单福答道:“承蒙将军厚爱,吾之幸也,但忠臣难仕二主,恕吾有负将军;将军乃盖世英雄,麾下能人辈出,庞令明、马义忠皆为当世不可多得之良将,是以何愁大业不成;将军送至此处即可,有缘来日再会。”临别一礼,挥鞭策马,翩然远去。

辽东渡口,孙权与随从三人轻装而入,不知所行为何。

曹军暂时退去,江夏城满目尸横遍遍,四方烽火残垣;没有厮杀,没有哀豪,只余风中吹之不散的浓浓血腥,或许这便是暴风雨前的片刻宁静。近两万江东大军,此时此刻已剩下不足两千,而且人人负伤伤,个个疲乏。

周瑜及众人倚靠在墙角,不再有丝毫紧张与沉重负担,只是静静等待最终时刻的来临;曹军偃旗息鼓,也并没有马上发起进攻,或许他们亦知晓江东军已是油尽灯枯,下一波攻击便能为这数日来的苦战划下终结之点。

周瑜缓缓起身,逐一扫视在场之人,眼神宁静安稳,古锭刀高举苍穹,言道:“因为有了程、韩两位老将军及众兄弟的牺牲,我们才能多坚守一日,他们是英雄,是江东之骄傲;而此刻,我们胸口的心跳仍未停止,我们手中的武器依旧锋利,哪怕流尽最后一滴鲜血,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亦无怨无悔;我们要让敌人知晓,何谓江东军魂。”

风萧萧兮穷途路,壮士一去兮几人归。如今死守已无意义,唯以吾刃噬敌血。

“全军准备,攻破江夏,血洗全城。”单挑受制,十万大军,耗费数日,死伤近四成,出师不利的夏侯惇心生屠之念。

“吱…吱…”就在曹军即将发动总攻之时,江夏城宛如一头濒死的巨兽,用尽余生之力张开了反击的巨口,江东众军霍然而出。

杀伐一声血战开。江东军悍不畏死,无惧数十倍之敌,杀一人够本,斩一双足矣。

古锭英姿君子志,周公瑾虽为智将,可战场杀敌亦不手软;虎贲双锏义无双,太史慈为报孙策情义,双锏唯杀开道;霸海怒涛势难挡,甘兴霸良将逢主,誓死以偿;晓月寒光命不复,周幼平虎胆冷傲,刀出无情;年少忠勇几人敌,凌公绩心怀父仇主恩,翻江棍所向披靡。

忠肝义胆贯三军,江东五将,尤如五柄无坚不摧之利刃,直冲曹军阵内。将为军魂,势为胆,江东众人在周瑜等人身先士卒的激励下越战越勇,即使断腕失足,仍要咬断敌人脖颈,即便身受致命重创,亦要与敌人同归于尽。

“啊…这、这还是人吗,分明就是一群不要命的怪物。”面对江东自杀性而又残忍凶暴的攻击,曹军中不少士兵内心毛骨悚然,冷汗连连,如此战斗方式,就算能成功击杀对方,只怕自己一个不留神,下场也不会比死好到哪里去。

蚁多啃死象,江东军越战越少,狠劲更盛;曹军优势越战越明显,士气反而逐渐低落。眼见军心有异,夏侯惇不愿久拖,手舞麒麟刀,率领一干将领亲往阵前,欲斩敌立威。

战局顿时数分。

麒麟遇霸海,双刀再会。甘宁数日前单挑夏侯惇后伤势未愈,连日来又因死守江夏城导致伤情恶化,此时再战夏侯惇已感力不从心。

双箭近交锋,子义战妙才。若全盛时期的太史慈想要拿下夏侯渊自然不在话下,可如今敌盛我衰,两人交手却是不分上下。

体力耗损,战力大减的周泰、凌统二人,分别对上袁绍旧将张邰与高览,情况亦不容乐观;周瑜本不擅武艺,此刻面临于进拦杀,险象环生。

江东主将失利,所剩不多残军再也无法抵挡住曹军的围杀,伤亡速增加。

时间慢慢流逝,杀声越战越小,鲜血越流越多,而江东仍在继续奋战之人已不足百数。

“哼,负隅顽抗,徒劳无益,何不投降免死。”大势已去,只剩被曹军层层包围的江东众人,夏侯惇命令暂时停止攻击。

太史慈、甘宁、周泰、凌统皆身受重创,无力再战;周瑜血染衣袍,面色苍白,站立尤难;老将黄盖伤重晕迷,生死未知;余下的几十名江东军面如死灰,伤痕累累。

“士可杀,不可辱,宁死不降曹。”这是江东众人最后的呐喊。

“执迷不悟,死不足惜,本将成全汝等。”夏侯惇耐性已失,下令格杀。

“挡吾者,死。”就在周瑜等人即将舍生取义,慷慨赴死之际,却闻一声震天怒吼伴随冷冽杀意,自江夏城方向袭卷而至。

死关临头闻希音,一将怒啸杀伐开。